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6篇
  免费   969篇
  国内免费   918篇
测绘学   1715篇
大气科学   473篇
地球物理   1467篇
地质学   2026篇
海洋学   163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74篇
自然地理   38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数据录入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原来采用的人工手动录入的方法效率低且易出错。该文通过VBA编程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录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相似文献   
942.
廖明  廖明伟 《测绘科学》2016,41(12):120-123,156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中多源多尺度数据获取、定量遥感模型半自动化条件制约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以及静态的时空快照服务难以表达动态变化过程等问题,该文从基于传感网的数据多元化实时感知获取、基于数据仓库的生态信息主题化动态汇聚、基于多尺度WFS的智能化服务、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仿真动态模拟知识化应用方面考虑,设计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服务系统。以鄱阳湖为例进行验证,为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监测以及江西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43.
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在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娟  李彰明  韩江 《岩土力学》2009,30(2):567-571
以广州南沙泰山石化仓储区1期淤泥质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采用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黏土地基的基本思想和工艺。该工程施工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利用孔隙水压力、土体分层沉降和载荷试验等检测指标对加固效果进行了监测和检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动力即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辅以填土预压和设置竖向塑料排水板的静力方法来加固淤泥质地基,其效果明显,促淤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变形性能显著提高,整体加固效果很好,工后各项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预期值。  相似文献   
944.
945.
孙久虎 《测绘通报》2020,(3):129-133
针对目前土地遥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监测频次低和数据现势性差等问题,通过统筹获取国产卫星影像数据提升监测频次,设计了多源遥感影像的空间网格组织和调度方法,改变传统的影像切片发布模式,建立实时影像服务方法,大幅提升了土地督察遥感监测时效。通过在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试点应用,研发了云端一体化的土地督察遥感监测服务平台,实践证明基于空间网格的影像组织管理效率优于传统金字塔切片管理模式,有效支撑了违法用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城市开发边界突破等监测预警,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6.
从工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施工放样、工业测量系统、变形监测和工程专题信息系统等6个方面,介绍了测量工程学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GPS测量技术和测量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工程测量的主要应用技术,贯穿于各种工程中及工程测量的全过程;工业测量系统是测量工程学科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在国防工业武器装备制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今后学科二期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未来工测专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7.
 The rates of passive degassing from volcanoes are investigated by modelling the convective overturn of dense degassed and less dense gas-rich magmas in a vertical conduit linking a shallow degassing zone with a deep magma chamber.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used to constrain our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overturn rate and to elaborate on the model of this process presented by Kazahaya et al. (1994). We also introduce the effects of a CO2–saturated deep chamber and adiabatic cooling of ascending magma. We find that overturn occurs by concentric flow of the magmas along the conduit, although the details of the flow depend on the magmas' viscosity ratio. Where convective overturn limits the supply of gas-rich magma, then the gas emission rat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low rate of the overturning magmas (proportional to the density difference driving convection, the conduit radius to the fourth power,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gassed magma viscosity) 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water that is degassed. Efficient degassing enhances the density difference but increases the magma viscosity, and this dampens convection. Two degassing volcanoes were modelled. At Stromboli, assuming a 2 km deep, 30% crystalline basaltic chamber, containing 0.5 wt.% dissolved water, the ∼700 kg s–1 magmatic water flux can be modelled with a 4–10 m radius conduit, degassing 20–100% of the available water and all of the 1 to 4 vol.% CO2 chamber gas. At Mount St. Helens in June 1980, assuming a 7 km deep, 39% crystalline dacitic chamber, containing 4.6 wt.% dissolved water, the ∼500 kg s–1 magmatic water flux can be modelled with a 22–60 m radius conduit, degassing ∼2–90% of the available water and all of the 0.1 to 3 vol.% CO2 chamber gas. The range of these results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models and observations. Convection driven by degassing provides a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transferring volatiles from deep magma chambers to the atmosphere, and it can explain the gas fluxes measured at many persistently active volcanoes. Received: 26 September 1997 / Accepted: 11 July 1998  相似文献   
948.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等海蚀地貌,从而提供了对历史海岸线位置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地质地貌证据.分析认为此乃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949.
地应力监测孔作为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的基础场所,钻探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应力测量试验的效果,扩孔的质量更是决定地应力监测仪器能否顺利安装以及后期监测仪器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地应力监测孔的施工工艺,包括取心钻具组合、金刚石钻头选择、组装式扩孔钻头分级扩孔钻进等,对保证钻孔垂直度和同心度、降低钻孔孔径误差、保证岩心采取率,以及提高监测孔扩孔效率和质量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对今后地应力监测孔的钻探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0.
闻绍毅  李洋 《地质与资源》2014,23(3):296-300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学者和机构对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总结为4类: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国内外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