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32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汶川8.0级地震陡坎(北川以北段)探槽的记录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汶川8.0级地震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上形成了长度约24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同时在前山断裂(灌县-江油断裂)上形成了长约72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我们在中央断裂北段(北川以北)的地震陡坎上开挖探槽,揭露了本次地震的构造变形特征,同时通过对探槽内所揭露地层的相互关系的讨论,以及邻近区域内地貌面的对比,认为该段断裂在本次汶川8.0级地震之前可能还存在一次震级相当的地震事件,其发生时间至少早于该区域内T1阶地形成的最新年龄3000 a  相似文献   
992.
汶川Ms 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至6月26日四川地震台网整理形成观测报告的274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及其余震的破裂扩展。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0~20km间的上地壳,25~40km的下地壳也有少量地震发生,与下地壳存在脆性变形的断裂活动相对应,在20~25km深度范围内的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震层,推测其可能构成推覆构造的滑脱面。从震源分布与震源机制解在空间的变化上,地震破裂由南向北单侧破裂且存在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推测可能存在逆冲推覆与右旋走滑破裂相互转换的过程:逆冲推覆滑动主要发生在高川以南的段落上,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逆冲为主;地震破裂向北并未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扩展,而是斜切青川断裂,震源分布刻画的结构面陡直,震源机制解表现为以右旋走滑错动为主  相似文献   
993.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县MS7.3级地震的可能发震构造,介绍了中期地震预测情况以及地震发生时全球、我国大陆地区及周边几个重要地区地震活动所处的状态,并分析了震前出现的可能地震活动异常现象,以期有助于深入认识这次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崔勇  杨晓芳  陈玲  鲁娜  李新勇 《内陆地震》2008,22(2):162-169
2007年7月20日在新疆特克斯县境内发生Ms5.9地震,震前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和新疆部分流体测项出现了前兆异常。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其异常类型大致有3种:①脉冲异常,表现为泉水中气泡规律性大幅度的脉冲,在水位记录纸上形成有一定规律的间隔“脉冲峰”;②波动异常,主要表现为速率变化、上升幅度超出正常波动范围;③年变畸变异常,主要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  相似文献   
995.
川滇地区长波辐射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春丽 《地震》2008,28(3):43-48
2007年6月3日宁洱6.3级地震发生之前, 在川滇地区(20°~35°N, 95°~110°E)出现了一次显著的OLR短期和临震的异常增强现象。 对该区多年来OLR场的连续变化分析表明, 这种增强现象在强震多发年与平静年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在地震多发年OLR数值场不仅为正距平, 而且震前短期大多增强幅度大; 而在地震平静年OLR数值场变化则多为负距平且波动小。 上述结果对今后应用卫星遥感长波辐射信息跟踪监视和预测强震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6.
The quantitative separation of As(III) from a water sample containing As(III) and As(V) in the presence of Fe and Mn in an ion exchange resin (AG1 X8) column for the speciation of arsenic is described.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Fe and Mn on the separation of As(III) from the solution have been studied separately. In absence of Fe and Mn, the ratio between the As(T) concentration in the eluent and the As(III) concentration in the original sample has been found to be 0.9717 under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The presence of Fe(II) in the water sample increased the As(T) concentration in the eluent whereas Mn(II) decreased it. Combined effects of Fe and Mn on the percentage increment in the eluent arsenic concentration have been expressed by additive and interactive models. The interactiv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y a statistical software with a 95 % confidence level. In most of the cases the error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s(III) concentration had a minimum when using the interactive model.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形态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2020年3月20日蒙古MS 5.9地震震中距400 km范围内巴里坤、富蕴和芨芨台地震台倾斜观测资料的震前异常特征。结果表明:3套资料在震前均具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分别表现为反向趋势变化、破年变形态和倾斜速率减缓的特征;使用db4小波对3套资料进行分析,其6—9阶在震前出现周期为几天至几十天的低频短期异常,同时巴里坤水平摆倾斜仪EW分量8—9阶趋势异常较显著。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S 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年变趋势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3%;红格地震台NVRM曲线震前出现正异常,冕宁地震台、甘孜地震台出现负异常,曲线转折下降过程中发生芦山MS 6.1地震。虽然整体而言提取出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在时间上与此次地震对应关系较好,但甘孜地震台、红格地震台与此次地震震中间距离均大于300 km,提取出的异常是否为此次地震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99.
以青海、新疆、西藏地区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域2010—2020年5.0级以上地震前Wq值的时空演化特征,并以2020年新疆于田6.4级和西藏尼玛6.6级地震为实例进行阐述。得出以下三点认识:①地震一般发生在Wq值异常扩展时段或扩展—减小时段,6.0级以上Wq值异常的震例中,约81%发生于异常出现后的9个月内;②地震一般位于Wq值异常面积扩展区或扩展—减小恢复区附近,近70%的震例发生在Wq值异常区内;③建立了震级与Wq值异常区面积间的正相关统计模型,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85,为预测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地震的强度提供了定量关系。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Wq值方法对6.0~6.9级地震的预测效果(Wq值异常的地震报准率为61%)优于5.0~5.9级地震(Wq值异常的地震报准率为26%),为我国地球物理观测程度较低地区开展强震中短期(1年内)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1992 年至1996 年4 月发生在40°00′~41°10′N,108°20′110°30′E 范围内的51 次ML≥2 .0 地震空间位置与包头6 .4 级主震及其余震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前期地震的活动展布方向与包头6 .4 级主震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源深度为9 ~34 km ,78% 的地震活动在20 km 以浅的地层内,前期小震活动使包头—呼和浩特地区形成了空区.包头地震发生在此空区内.包头6 .4 级主震震源较深,余震的震源都比主震的浅.在包头6 .4 级地震发生的前1 ~2 a 时间内,围绕主震空间位置发生了一系列小震,这些小震活动可能对包头地震的成因有着较大影响作用.笔者认为包头6 .4 级地震是脆性破裂,属左旋走滑兼具正断错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