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84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55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27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碧土地区怒江缝合带由二叠纪—早三叠世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晚三叠世不同类型沉积岩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带所组成。带中零星出现的蓝闪石、3T型多硅白云母等组合表明为中高压变质带,以逆冲断裂、褶皱构造构成的双向背冲叠瓦构造为变形特征。该带经历了6个阶段的演化,最终将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和亲扬子的昌都陆块缝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今两弧夹一带之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2.
张世涛  冯庆来 《地质通报》2000,19(4):416-421
介绍了沉积混杂岩的识别方法 , 提出了造山带沉积混杂岩区区调研究的技术路线 , 建议沉积混杂岩的制图单位采用三级划分体制 :一级为沉积混杂岩带、二级为沉积混杂岩层、三级为沉积混杂岩体。以中甸地区为例示范了这些制图单位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公元前7年内蒙古包头地区8级地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宗笙 《地震学报》2013,35(4):584-603
公元前7年11月11日(汉成帝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 长期存在分歧, 也没有学者开展过调查研究, 中国地震目录均未收入. 考古发现包头市麻池周边汉代部分木椁墓中木椁四周填塞的碎砖瓦陶片及文字瓦当, 是房屋毁坏以后的建筑垃圾和日用陶器残片的混合物, 这些房屋是在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到公元前33年(竞宁元年)以后在麻池古城(汉五原郡)建成的. 上述房屋的毁坏发生在西汉晚期的墓葬稍前. 房屋毁坏的原因, 可排除自然因素、 战争及人为破坏, 更可能是由于突发性的地震灾害所致. 公元前7年地震正好发生在这一时期, 并使北边郡国30余处坏城郭, 凡压杀400余人. 根据木椁四周填塞碎砖瓦陶片的汉墓分析, 麻池古城房屋、 殿堂遭受严重破坏, 死亡人数达200人以上, 地震及其它天灾人祸, 使麻池古城逐渐衰退, 最后荒废. 结合大青山山前断裂所形成的距今2 000年前的地震形变带遗迹综合分析,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地震宏观震中在麻池一带, 震中烈度为Ⅹ度, 震级达8级, 命名为内蒙古包头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04.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是西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颇具争议。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中辉长辉绿岩的 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388.8±1.1 Ma,确定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中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纯橄岩(蛇纹岩)属于低Si、低碱、高Mg的变质橄榄岩,REE呈∑REE 偏低的平坦型分布模式,Cr、Ni和Co含量较高,变玄武岩属于高Ti、富Mg、富Fe、偏碱的拉斑系列,REE分布模式呈现 ∑REE 偏低、Eu异常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为K、Cs、Th、Nb和P相对亏损的平坦型曲线,Zr/Nb比值低,总体表现出与E-MORB相似的特征。综合判断认为,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形成于大陆裂谷向洋盆转化的构造环境,类似于"红海式"洋盆,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新疆地区众多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构造环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大规模伸展构造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重要表现形式。部分低角度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伸展变形后所展现的构造形式。本文研究了王格庄韧性剪切带的岩石学、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显示:韧性剪切带走向近南北向,剪切带断层面倾向多变(倾向西、西南、西北方向)。大部分区域面理低角度倾向西,矿物拉伸线理近东西向,不对称旋转碎斑及S-C组构指示顶端指向西的剪切特征。结合研究区西侧与伸展构造相匹配的半地堑伸展盆地证据:本研究认为伸展构造的形成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的后撤相关,即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引发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地壳减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On April 1, 1936, an M6(3/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Fangcheng-lingshan Fault. This event is the biggest historical earthquake on the coastal seismic zone, South China ever. But so far, no any findings about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his event have been reported.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find several intact surface rupture zones associated with the 1936 Lingshan seismic event, in the areas of Gaotang, Jiaogengping etc. on the northeast segment of the Fangcheng-Lingshan Fault. According to the field work, the surface rupture stretches to 10km and distributes along NE direction in front of Luoyang Mountain, represented by earthquake scarp, extensional fracture, dextrally faulted gully and river system 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ruptures and faulted landform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rupture is of normal-dextral strike slip faulting. The trenching on this fault exposed that at least three seismic events have been recorded, including two historical earthquake events and the latest one is the 1936 Lingshan M6(3/4) earthquake. These surface rupture zones are the key to the detection of seismogenic structure and the re-estimate of magnitude of this event. The new finding of these surface rupture zones would be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Lingshan M6(3/4)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07.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V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V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四川地区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像,研究分析2014年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岔口地区长期保持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2)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的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变化并不是特别显著;(3)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四象限区域或者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4)康定MS6.3级地震发震位置处于0值线附近且0值线在此处发生明显的转折、畸变;(5)康定MS6.3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减小后回调增加的过程中,震后重力继续回调增加。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灰度调制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由于应用的需要,已经有很多算法可以用来融合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和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本文阐述了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和a′Trous(多孔)算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灰度调制影像融合方法(MRAGM算法),以SPOT全色影像与TM多光谱影像融合为例,详细给出了算法和解算步骤,最后分别用三种方法对SPOT高分辨率全色影像和TM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进行了融合,并且对融合后的影像从定性和定量方面都进行了评价,可以得出MRAGM方法比Mallat算法和a′Trous(多孔)算法的融合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10.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地区1998~2000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的区域重力场空间动态变化结果,初步分析了该区重力变化特征及其与监测区内8.1级大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发生在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附近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②8.1级大地震前的主要构造变形与能量积累在震中的南侧;③主震震中以东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的范围与野外地质考察结果的破裂区域吻合得较好;④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的分布与GPS观测给出的应变场第二剪应变高值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