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2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测绘学   315篇
大气科学   713篇
地球物理   1373篇
地质学   944篇
海洋学   465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点云配准技术在国内外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配准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本文针对地面激光扫描获取的多个测站的点云的拼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配准方法,即在频域中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该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将点云从空间域变换到频域,利用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旋转、缩放这两个参数与平移参数分离,即可以单独在频域求解旋转和缩放,之后再在此基础上求解平移参数,从而实现对点云的配准。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而且在频域中,不受点云本身噪声点、密度,或者某些结构缺失的影响,且不需要平移的初始估计。最后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本文的算法在实现点云配准时与传统的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2.
喀斯特地貌SAR影像多级配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现有SAR影像配准方法对喀斯特地貌低相干区域配准的局限性,在阴影区域提取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AR影像多级配准方法。通过对喀斯特地貌阴影区域的分析,逐级提取阴影区域质点和位于山峰位置的高相干点作为特征点。在进行像元级和亚像元级的配准时分别采用几何特征参数和相干系数作为自动配准的测度。实验验证了喀斯特地貌SAR影像采用此方法进行配准的可行性,配准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为评估地震作用下核电站环行吊车的动力响应特性,建立一个包含安全壳的简化核环吊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其在调幅的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计算核环吊的固有频率特性,其中1阶固有频率为2.44 Hz。研究表明,在规范地震荷载作用下核环吊大梁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在典型的三向Los Angeles地震动作用下,大车轮子与环轨之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没有发生跳轨现象;小车轮子与大车主梁之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也没有发生跳轨现象。与安全壳基础输入地震波的峰值相比,核环吊大梁跨中和吊车小梁跨中最大垂直加速度分别增加了107%和126%。  相似文献   
994.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之间发生了 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95.
A future large-volum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such as the proposed 50 kton LENA (Low Energy Neutrino Astronomy) detector would provide a high-statistics measurement of terrestrial antineutrinos originating from β-decays of the uranium and thorium chains. Additionally, the neutron is scattered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in the detection reaction . Henceforth, we investigate to what extent LENA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certain geophysic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angular dependence of the geoneutrino flux.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a Monte-Carlo s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light yield, considering an unloaded PXE scintillator. We find that LENA is able to detect deviations from isotropy of the geoneutrino flux with high significance. However, if only the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is used, the time requir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geophysical models is of the order of severals decades. Nonetheless, a high-stati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total geoneutrino flux and its spectrum still provides an extremely useful glance at the Earth’s interior.  相似文献   
996.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葡萄花油层组PI1~PI4小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经对葡萄花油层组PI1—PI4系统研究,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它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C/A码、L2C码以及L5码的生成方式、测距精度及特性,并对GPS系统中测距码的扩充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8.
“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的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OSMAR071高频地波雷达系统“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遥测结果。文中给出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 风、浪反演算法:利用SBM模型结合多波束采样法反演风向;利用改进的Barrick模型进行有效波高的反演;利用SMB关系式进行风速反演。将雷达定点观测结果与浮标数据进行对比,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有效波高相关系数为0.72,均方根误差为0.48 m,风向相关系数为0.97,均方根误差为27.7°,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6,均方根误差为 3.5 m/s。文中还对影响探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9.
雅丹地层是雅丹地貌发育前整个沉积体系的物质体现,记录了沉积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而沉积物分析则是解读其关键信息的基础.以敦煌雅丹地貌为研究对象,对其出露地层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敦煌雅丹地层沉积物粒径组成以粉沙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41.08%(YA)、36.82%(YB)和35.41%(YC),自...  相似文献   
1000.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几年频繁遭受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危害。由于所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形成过程等探讨了浙江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分析了其成灾特点。结果表明,浙江省泥石流为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过程主要为:强降雨下滑坡、崩塌发生,持续强降雨使得滑坡、崩塌松散物流化从而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在流域特征上表现为形成区坡度大,易发滑坡、崩塌,水力条件充分等。泥石流灾害具有低频性、群发性、并发性、突发性、夜发性、危害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