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4篇
  免费   2407篇
  国内免费   981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520篇
地质学   4080篇
海洋学   62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73篇
自然地理   96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6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文章概述了山西长治数字测震台网的系统构成,并对台网的维护工作从维修次数、故障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要保证观测质量必须做好五方面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2.
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受场地条件及土—结相互作用影响显著,为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因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开展考虑场地土体非线性以及土—结相互作用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本文以一典型桥梁结构为例,着重介绍了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性能的桥梁有限元模拟平台BridgePBEE应用中所涉及的地震动选取、桥梁结构建模、土体本构选择以及基于构件的桩—土—桥梁结构体系损伤评估方法,为研究震后桥梁结构经济损失分析方法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3.
超采深层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大中城市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以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漏斗边缘的砂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加荷卸荷试验,分析了砂性土的卸荷回弹特征,阐述了砂土并不是完全弹性的,它同样存在一定的塑性特征,并且说明了砂土的回弹量的大小是个变量,其回弹能力随着反复回弹次数、回弹应力大小及哪一应力进行回弹而变化。该研究结果对治理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水上(海洋)地质调查的迅速发展,曾在陆地地质调查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地震映像法便延伸到水域(海洋)地质调查中来。但由于水陆环境不同,水域地震映像法的工作原理与陆域地震映像法并不相同,它只是一种浅层地震反射波探测方法——当其采用单道接收时,即为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单道地震调查;当其采用多道接收时,即为海洋地质调查中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同时,由于水域映像法在其声波发射及接收系统上有其独到之处,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可作为水域浅地层剖面测量及地震调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5.
人为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石油、地下水、地热热水和卤水等流体运移出地下储存地层时,地层耗尽了流体而产生压缩变形,这些变形传递到地表表面就形成了人为的地面沉降。在本文中:(1)列举了世界上主要的地面沉降区域;(2)论述了引发地面沉降的力学机制,这些可以量测的地面沉降发生在地下含水层体系、天然气气田和石油油田之上;(3)描述了目前可以用于地面沉降测量和岩石变形原位测试的技术手段;(4)简要介绍了几个地面沉降预测的数值模型;(5)说明了用于控制地面沉降发展和减轻相关环境影响的几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6.
李程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s1):60-67
地面沉降的监测和控制一直是制约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问题,目前地表沉降量一般利用水准仪等传统设备、通过人工定期测量获取,无法进行实时动态观测。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微机电系统的高速发展,通过在地表布置无线传感器节点,即可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本文对处于盾构施工期的某隧道开展了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研究。首先,在隧道上方和两侧布置了内嵌两套加速度传感器的节点盒,获取原始监测数据;然后,利用旋转矩阵求解其空间法向量,并通过投影得到地表节点在隧道轴向上的倾斜角;最终,通过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对上述两类传感器的倾斜角进行融合估计,推导出传感器倾斜角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基于该方法,通过布置传感器节点监测网,即可估算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绝对沉降量。  相似文献   
117.
主跨1 196 m的龙江特大桥是我国第一座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大跨度悬索桥,频繁的地震活动对大桥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大桥建设时建立了健康监测系统,其中包含多个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点,随后布设了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这是对大桥地震响应观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文详细介绍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构成、通信方式等。该系统获取的观测结果,可为龙江大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健康诊断提供依据,为大桥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可靠的地震动输入,有助于了解大桥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特征, 提高大跨桥梁的抗震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8.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19.
曾昭璜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02):267-271
利用隧道垂直地震剖面所得到的负视速度同相轴,用此作为识别来自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界面的反射波标志.然后利用这一标志推演出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与产状,达到超前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0.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demands for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NSCs) supported on a variety of stiff and flexible inelastic regular moment‐resisting frame structures with periods from 0.3 to 3.0 s exposed to 40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s presented. Peak component acceleration (PCA) demands were quantified based on the floor response spectrum (FRS) method without considering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mplification or decrease of FRS values caused by inelasticity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in three distinct spectral regions namely long‐period, fundamental‐period, and short‐period region. The amplification or decrease of peak elastic acceleration demands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NSC i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periods of the component and building, damping ratio of the component, and level of inelasticity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While FRS values at the initial modal periods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reduced due to inelastic action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the region between the modal periods experiences an increase in PCA demands. A parameter denoted as acceleration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Racc) was proposed to quantify this reduction/increase in PCA demand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