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2372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27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青海湖流域防沙治沙生态效益现状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秀丽  严平 《中国沙漠》2012,32(6):1773-1778
本研究选择了青海湖周边沙漠化防治区,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和植被指标进行了野外观测,并对周边农牧户基本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行了调查,建立了青海湖沙漠化治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模糊评价的方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隶属度,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①通过专家系统打分建立判断矩阵,经计算得出生态效益各指标权重,明显看出,植被在青海湖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②根据模糊评价结果得出研究区内目前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差,说明青海湖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恢复还处于初级阶段,综合治理生态系统建设未达到标准,生态系统仍非常脆弱。③通过农牧户基本情况及生态意识调查,发现研究区的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生态环境了解及认识程度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强农牧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22.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述华  廖富强 《地理学报》2013,68(1):118-126
利用历史水文资料、越冬候鸟分布调查资料及基础地理数据等, 从鄱阳湖形态的历史演变和鄱阳湖越冬候鸟生境保护的角度, 探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维持鄱阳湖形态不变的情况下, 为有效保护越冬候鸟生境不受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的影响, 工程调控水位不宜超过12 m, 但由于低水位运行不利于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效益的发挥, 而高水位运行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地的保护, 为调和工程效益和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 建议实施适当退田还湖, 以促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实施;(2) 根据地形、越冬候鸟分布范围、圩堤内居民点分布以及圩堤内土地利用现状, 提出了约640 km2实施退田还湖范围;(3) 以退田还湖为前提, 按照“调枯不调洪”原则, 提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水位调控方案, 为工程的推进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3.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沁河流域系统优化调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核算模型,提出流域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并应用于沁河流域。通过承载力核算模型计算出2015年和2020年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当系统动力学预测的2015年和2020年经济发展规模高于承载力时,通过约束条件中工业企业排放浓度、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水资源利用率、尾水回用率等4项调控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最终确定最优的经济发展。结果表明:沁河流域应该优先调控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2015年,执行工业污水排放二级标准,收集率须达到71.4%以上,优化后的经济规模阈值为475.6亿元;2020年,执行工业一级标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须为78.4%以上,相应地经济规模阈值为816.0亿元。  相似文献   
924.
输沙势(DP)是风沙地貌研究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在风蚀地貌,如雅丹地貌研究中,鲜有使用者。本文利用建立在察尔汗盐湖雅丹地貌区的自动气象观测仪所记录的风速数据,分析了雅丹地貌区的风速、风向及输沙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起沙风的月平均风速在6.2~7.4 m·s-1之间波动,月最大风速变化范围为9.9~15.0 m·s-1。起沙风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发生频率分别为39.63%、31.45%。起沙风风向以WNW、W为主,分别占年起沙风的41.05%、20.02%。年DP为326 VU,年RDP为235 VU,为中风能环境。年净输沙方向为ESE。方向变率指数(RDP/DP)0.72,为中比率,对应风向变率也为中等,为钝双峰风况。雅丹体长轴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该区雅丹地貌的形成以风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25.
鄱阳湖滨沙地植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剑  杨洁  刘仁林  汪邦稳  莫明浩 《中国沙漠》2013,33(4):1034-1040
采用线路踏查法和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统计鄱阳湖滨多宝沙山沙地植物组成、优势类群以及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组成、多样性、生态习性和生活型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鄱阳湖滨多宝沙山沙地植物有129种,隶属于58科104属,其中被子植物为研究区沙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居首位,其次为一年生植物,具有明显的亚热带荒漠属性;优势类群主要为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2)土地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组成变化较大,固定沙丘上以特有种占优势,流动沙丘上主要是共有种,半流动沙丘上以共有种和稀有种组成;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旱生植物比例增多,中生植物减少,湿生植物仅在固定沙丘阶段出现;一年生植物的减少,地下芽植物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的为半流动沙丘至流动沙丘阶段。  相似文献   
926.
王冰  安慧君  吕昌伟 《干旱区地理》2013,36(6):1103-1110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举足轻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呼伦湖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掌握呼伦湖水体的水质状况,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基于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理论和GIS克立格空间插值方法,定量分析了呼伦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半方差拟合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该水质参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上,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呼伦湖大部分水域的水质为IV类;考虑到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需要,呼伦湖整体的溶解氧状况基本适合鱼类的生长,其中比较适合的区域分布在湖中部。  相似文献   
927.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相似文献   
928.
46 a气候变化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9—2005年温度、降水和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研究呼伦湖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而分析气候变化对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46 a来呼伦湖区域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存在11 a和22 a的周期性变化。从1999年至2005年降水量下降趋势加快。②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其气候变率都处于升高的时期,气候变率的增大是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高温酷热天气等增多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1999年以后呼伦湖区域生态呈现快速恶化的趋势。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呼伦湖水域面积的缩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③近年来小雨事件呈减少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小雨强度和干燥事件显著增强,致使干旱事件频发和强度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29.
洪湖湿地恢复中的生态水位控制与江湖联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湖阻隔造成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态势。维系洪湖湿地生态功能需要一定的水量与适宜的湖泊生态水位。根据洪湖湿地的综合生态功能对湖泊水位的不同要求,确定了洪湖合理的生态水位,以作为科学调度控制水位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机的江湖联系机制,合理而科学地调节洪湖与长江的关系,有利于恢复洪湖湿地生境,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30.
内蒙古黄旗海不同粒级湖泊沉积物Rb、Sr组成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Rb and Sr in sed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from profile H3 on the northern lacustrine bottomland 13 m above the Huangqihai Lake surface in 1986,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cord of palaeolake stand st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winter monsoon change.First,these samples are separated into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i.e.,total sediments,77-20μm and〈20μm. Second,the chemical elements-Rb and Sr-of the grain size separation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Then the elements compositions of these samples are measured using VP-320 mode fluorescence spectrum instrument,respectively.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 is measured using Kappabridge KLY-3 mode instrument made in Czech AGICO Company.The results showed the elements and the ratios varied regularly with the grain size.But 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sediments〈20μm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Therefore,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fraction〈20 μm from the lake sediments reflecte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weathering in the deposition sites.It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summer monsoon-induced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fluctu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