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24篇 |
免费 | 1437篇 |
国内免费 | 19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5篇 |
大气科学 | 1600篇 |
地球物理 | 1958篇 |
地质学 | 3473篇 |
海洋学 | 2150篇 |
天文学 | 123篇 |
综合类 | 553篇 |
自然地理 | 17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325篇 |
2021年 | 408篇 |
2020年 | 416篇 |
2019年 | 464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424篇 |
2016年 | 426篇 |
2015年 | 450篇 |
2014年 | 546篇 |
2013年 | 627篇 |
2012年 | 566篇 |
2011年 | 560篇 |
2010年 | 490篇 |
2009年 | 535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551篇 |
2006年 | 490篇 |
2005年 | 417篇 |
2004年 | 379篇 |
2003年 | 345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80篇 |
1999年 | 236篇 |
1998年 | 198篇 |
1997年 | 214篇 |
1996年 | 175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32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118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解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资源丰度年间变化规律,从而对阿根廷滑柔鱼的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打下基础。作者根据2012~2017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评价等数理方法对西南大西洋资源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7年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重心主要在经度上分布于58°W~63°W海域,纬度主要集中在41°~44°S、47°~48°S两个区域,高平均网次产量(10 t/网)的海域主要在57°W~67°W、41°S~42°S和57°W~67°W、44°S~50°S海域。灰色关联度表明:6年间,以2015年滑柔鱼资源状况最好,其次是2014年,2012年最差,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处于中间水平。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变化趋势可用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22.
已发表的三个脉冲星星表共有384颗。采用这个样本并用一种经验的方法修正观测选择效应,获得脉冲星按银心距离的分布和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脉冲星总数。一个明显的峰值在离银心5—7KPC处。脉冲星的总数为(8.4±3.7)×10~4。采用束因子值为5和平均寿命为9×10~6年,得到诞生率为每15—38年产生一颗。 相似文献
23.
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功能,以广播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可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 填补我国海洋及陆地边远地区预警信息发布空白。但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存在传输速率低、冗余信息量大、长预警信息发布成功率低的问题。该文对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系统结构、协议体系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指挥机并联、预警信息编码、影响区域识别、联合补包等方法,解决了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设计了预警信息网络发布协议、预警信息北斗发布协议和预警信息北斗传输协议,并开发了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24.
An important task in modern geostatistics is the assessment and quantification of resource and reserve uncertainty. This uncertainty
is valuable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many management decisions. Uncertainty at specific locations and uncertainty in the global
resource is of interes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methods to build models of uncertainty, including Kriging, Cokriging, and
Inverse Distance. Each method leads to different results.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mbine local uncertainties predicted by
different models to obtain a combined measure of uncertainty that combines good features of each alternative. The new estimator
is the overlap of alternat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25.
We have fitted field measurements of fracture spacings (from the vicinity of Lake Strom Thurmond, Georgia, U.S.A.) to the Weibull, Schuhmann and fractal distributions. The fracture spacings follow a fractal and Weibull distribution which implies that they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a repetitive fragmentation process. The limited variation of the fracture density with orie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suggests that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generating these fractures may be uniform. 相似文献
26.
27.
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 2 0 0 0年夏季莱州湾加密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莱州湾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叶绿素、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分布特征 ,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显著升高 ;叶绿素南部的高值区对应于溶解氧的低值区 ,温度的高值区 ;浊度受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无机氮西部浓度高 ,东部浓度低 ,且相差很大 ;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东部与西部海域不同 ,东部为氮限制 ,而西部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28.
Field observ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in the Bohai Bay, China have not been widely report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ass and volume concentrations of SPM, respectively, based on observed data at 312 stations in the northern Bohai Bay during summer of 2006. A numerical model ECOMSED coupled with a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e was also establishe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the thermocline effect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PM.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SPM exhibited high inshore values and low offshore values i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whil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ume concentration of SP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with a sharp peak at depth of 10–15 m and another without. The peak value at the depth of the thermocline was resulted from concentrated phytoplankton. A numerical experiment further displayed that the thermocline can also prevent particles from being resuspended upward. 相似文献
29.
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乐东区气田水样品水化学常规分析为切入点,利用气田水矿化度、水型、钠氯系数(变质系数)、脱硫系数,氯镁系数等参数,深入分析了两区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组合参数特征,并判识对比了两区气藏封闭程度及其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重点剖析了两区气田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控制因素,探讨了两区气田水与天然气运聚成藏之间的成因联系。强调指出,两区气田水具有相似的形成演化特征,天然气保存条件好,但对比两区气田水的水化学组合参数,乐东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稍差于东方区;东方区气田水以NaHCO3水型占绝对优势,其分布规律与断裂系统存在密切联系。该区水文地质开启程度差,气藏盖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乐东区气田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但相对东方区稍差。两区气田水具分区分块分布规律,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及其伴生热流体活动对气田水成因及分布规律与天然气运聚成藏等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0.
建筑垃圾是城市市政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堆填处理可能造成场地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传统观念认为,建筑垃圾中多为惰性或无害成分,对地下水影响有限,缺乏关于建筑垃圾堆填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的研究。选取2处建筑垃圾堆填场地,通过对场地周围地下水采样分析,得到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识别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从而定量评价建筑垃圾填埋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填埋会显著影响周边区域地下水组分的浓度和质量,尤其是TDS、TH、Ca2+、SO42-等组分显著受到影响,填埋时间越长、填埋体量越大,影响程度越深。两场地区域范围内Na+、Ca2+、Mg2+、SO42-和TDS 5个组分或指标的空间分布整体变化趋势较一致,均表现为垃圾填埋场附近沿地下水流下游方向的点位浓度较高,其他点位浓度较低,验证了建筑垃圾填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的影响。PMF来源解析确定两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有建筑垃圾填埋、岩石风化溶解、水岩相互作用和农业活动,在场地一来源贡献占比分别为29.2%、21.6%、24.2%和15.1%,在场地二贡献占比分别为15.6%、23.2%、28.4%和18.2%。两场地周围地下水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深,人为污染源正在成为地下水中离子组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