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1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806篇
测绘学   286篇
大气科学   697篇
地球物理   1434篇
地质学   2303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地理   150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5 毫秒
51.
根据华北地区1999年和2001年两期高精度GPS观测结果,通过与1992,1995,1996年和1999年这几期资料的比较,发现近两年的运动与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阴山单元和鄂尔多斯单元之间显示为压性运动的性质,但比较微弱,它们之间的边界带上似乎有左旋走滑运动,但从整体上看并不显著。(2)晋冀鲁单元和燕山单元的整体活动性不如以前,各单元内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运动,并山单元和晋冀鲁单元的北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东西向挤压,北京地区则表现为南北向挤压。(3)晋冀鲁单元南部与胶辽鲁苏单元的南部的趋势活动呈张性,优势运动方向为东南,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华北目前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大同与天津之间的区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该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52.
Little is known about centennial- to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variability during interglacial times, other than the Holocene. We here present high-resolution evidence from anoxic (unbioturbated) sediment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Sea that demonstrates a sustained ∼800-yr climate disturbance in the monsoonal latitudes during the Eemian interglacial maximum (∼125 ka BP). Results imply that before and after this event,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penetrated sufficiently beyond the central Saharan watershed (∼21°N)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to fuel flooding into the Mediterranean along the wider North African margin, through fossil river/wadi systems that to date have been considered only within a Holocene context. Relaxation in the ITCZ penetration during the intra-Eemian event curtailed this flux, but flow from the Nile - with its vast catchment area - was not affected. Previous work suggests a concomitant Eurasian cooling event, with intensified impact of the higher-latitude climate o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The combined signals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described for the Holocene cooling event around 8 ka BP. The apparent type of concurrent changes in the monsoon and higher-latitude climate may reflect a fundamental mechanism for variability in the transfer of energy (latent heat) between the tropics and higher latitudes.  相似文献   
53.
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帅向华  成小平  袁一凡 《地震》2002,22(3):113-119
论述了在城市地震灾害中如何考虑诸方面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灾害轻重分布情况。中建立坑危害小区分析模型,设想将城市划分等面积网格,给每个单元网格赋予灾害指数,以确定城市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求灾指挥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将高危害小区的模型研究结果转化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的GIS模型。该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项目中。  相似文献   
54.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的横波分裂与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新疆伽师地区布设的流动台阵记录到的地方震波形数据,研究了伽师强震群附近各台站横波分裂现象,给出了相应的快波偏振方向的平面场分布. 发现在台阵的塔里木盆地一侧,波偏振方向为近SN向,与塔里木盆地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但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褶皱变形带内,快波偏振方向变为近EW向,特别是在柯坪断裂附近,快波偏振方向与阿图什地震的震源断层方向基本一致. 由于快波偏振方向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给出的快波偏振方向反映了相应的主压应力场特征. 结果表明,伽师强震群的成因很可能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横向非均匀变形造成的局部张性剪切应变能的释放.  相似文献   
55.
新疆伽师强震群的震源破裂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内外短周期P波初动符号及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资料 ,研究了 1997年 1月 2 3日至 1997年 11月 4日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和伽师强震群中的 5个强震、后续地震及其周边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从震源机制解来看 ,伽师强震群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 ,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E向和近垂直 ,而主张应力轴为NW向并近水平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 ,具有明显的局部特征。从破裂过程看 ,伽师强震群的破裂过程相对简单 ,破裂面积不大 ,上升时间较短 ,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 ,无明显的伸展方向 ,与阿图什地震完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伽师强震群与震源附近的地壳结构在垂向和横向上的非均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而阿图什地震与塔里木盆地的现今构造运动关系密切。伽师强震群是在震源区附近地壳上部垂向和水平向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NNE向的快速脆性破裂 ,从而形成了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56.
川滇地区地震(Ms≥5.0)破裂类型与前兆异常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滇地区 31次 (组 ) 5 .0级以上地震与余震次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 ,结合“强地震分为走滑型地震和断错型地震”的理论 ,确定了各次 (组 )地震的破裂类型。从物理机制上对地震破裂类型与震前前兆异常分布关系进行了讨论 ,由此进一步探讨了 5 .0级以上地震震后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57.
GIS支持下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是建立草地蝗虫发生预报模型的基础,以青海湖地区为实验区,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草地蝗虫发生与各地形变量(包括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的叠置分析,提取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信息数据库,然后,分别采用T-检验(对连续变量-海拔高度和坡度)和卡方(Chisquare)检验(对类变量-坡向类型)进行各地形变量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坡度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极为显著(显著性水平p=0.000),而坡向地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显著性水平p=0.039)。  相似文献   
58.
在分布式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 ,承载数据以及进行运算的最小单元 ,即基本地块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模型的模拟精度和运算数据量。目前大多数分布式模型都采用平均布设矩形网格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基本网格的大小选取上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统一性。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例 ,利用GIS和SPSS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性均一的基本地块在面积上的统计规律 ,给出了基本地块选取的合理依据 ,以促进建立更好的分布式模型  相似文献   
59.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5000-3000a BP期间,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3000-2000a BP期间,植被略有恢复。2000a BP以后,人为影响加剧,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60.
The post-glacial history of Lake Pieni-Kuuppalanlampi, western Lake Ladoga reg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tratigraphic pollen and diatom analyses. Diatoms were analysed to track the isolation history of the basin and the limnological effects of the early land-use phases indicated by pollen analysis. Chrysophycean stomatocysts and Isoëtes spores were also employed in the limnological reconstructions. Sediment dating was provided by six conventional radiocarbon dates.The lower part of the 370-cm long sediment sequence represents early Holocene, large lake conditions: the (freshwater) Yoldia and Ancylus stages of the Baltic basin, with a short-term lagoonal or isolation phase at the end of Yoldia. The basin was isolated due to Ancylus lake regression at 9785 cal B.P. For the small-lake sequence (0–250 cm) we used diatom inferences (WA-method) for hindcasting water chemistry. The post-isolation limnology of Pieni-Kuuppalanlampi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on its small hill-top catchment. In its early development, the lake was mesotrophic, but became more acidic (pH about 6) and oligotrophic after the decline of temperate hardwood trees and the spread of spruce to the area after around 5000 B.P. The lake ecosystem appears to have reacted sensitively to agricultural land-use in the catchment from AD 400–800 onwards: inferred total phosphorus levels and pH both rise during these peri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