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0篇
  免费   1953篇
  国内免费   3158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1570篇
地球物理   2708篇
地质学   4229篇
海洋学   5808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863篇
自然地理   205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520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938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京津冀城镇体系与水系结构的时空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京津冀地区人水关系矛盾突出,分形可以有效描述城镇体系和水系时空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两者演化关系,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依据。论文采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多分维谱,首先分别刻画了两者的时空演化特征,其次探讨了城镇体系和水系结构之间的时空关系,最后探究了水系结构退化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① 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的网格维数升高、自相似性增强、从集聚向分散转变,意味着建设用地朝着空间填充程度增强、有序、分散的方向发展,而水系反之,证明两者具有不同的时空演化方向;② 21世纪10年代,京津冀的人水关系十分紧张,南水北调虽然缓和了京津冀用水问题,改善了大尺度上的水系结构,但在小尺度上改善有限;③ 越靠近城市中心,建设用地分形形态发育越成熟,结构越有序,越靠近外围越混乱无序;④ 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造成,21世纪以后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京津冀地区水系退化,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科学规划城市水系,重视低等级水系的保护;另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市发展和水系的非线性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12.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是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1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属陆源碎屑沉积,长石含量平均45.3%,石英25.9%,可分为六个沉积区,其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沉积速率和风化程度等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14.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915.
渤海现代沉积作用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7-199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渤海石油公司合作,开展了“渤海石油开发区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研究。研究区域为水深大于10m的浅海海域。本文以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渤海现代沉积作用与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16.
主要根据1992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南海环流试验”的调查资料,并引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82年7月、1985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的调查资料、黑潮合作调查(CSK)的资料,通过温、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动力计算结果,指出夏季在南海东沙群岛北侧存在着一偏西向海流,它的流动路径与文献[5-7]中所说的南海黑潮分支的流动路径显著不同。对夏季南海海流的三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917.
东海东北部春季若干重要水文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主要基于韩国海洋研究所在东海沿岸海洋过程试验中收集的CTD资料,分析了1995年春季出现在东海东北部的一些重要水文结构。结果表明,一种锋涡状结构出现在黑潮向东转折点附近。它不仅使邻近海域的水文结构变得更复杂,而且诱发黑潮水与陆架水间活跃的交换。在陆架坡折处观测到若干孤立的陆架水块,可能是锋涡的卷挟作用所致;该海域存在4个水团,即黑潮水、对马暖流水、陆架水和混合水。对马暖流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水为变性黑潮水,盐度比黑潮水约低0.1,底层对马暖流水仅位于冲绳海槽区,并有着与黑潮中层水相同的温、盐特性;一种双锋结构出现在邻近黑潮的陆架边缘附近。在内陆架形成的陆架锋,由北向南伸展时,愈来愈偏向陆架边缘。而黑潮锋沿九州以西深槽的陆架边缘向北伸展。在黑潮转折点附近,两锋几乎合并为一条锋。狭窄的锋带由黑潮水及其变性水和陆架水的混合水所占据。  相似文献   
918.
东海沿岸上升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Backhaus的三维非线性模型,同时考虑潮,风和台湾暖流的作用,本文计算了夏季我国东海沿岸上升流。结果表明,东海沿岸从杭州湾口外一直到闽北的海底坡折区上存在明显的上升流,它呈带状分布,宽约40km,舟山近海的强上升流出现在30m层,向南则可达到较深的水层,流速一般为6.5×10^-3cm/s。  相似文献   
919.
MonitoringregionalseaiceoftheBohaiSeabySSM/IscatteringindexJinYaqiu(ReceivedJanuary6,1997;acceptedMarch30,1997)Abstract──SSM/...  相似文献   
920.
Atmospheric and dissolved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were measured in the unique coastal ecosystem of theBoddenwaters, including the western Oder estuary, (southern Baltic Sea) during five campaigns between 1994 and 1997. The CH4saturations, ranging from 105–15 500%, showed grea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with maximum values in September and minimum values in December. The N2O satur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of 91–312% with a maximum in March. Enhanced concentrations of both gases were observed only in the western Oder estuary near the mouth of the Peene River. Thus, we conclude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CH4and N2O in the investigatedBoddenwater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nked to the Peene River runoff and not to the Oder River. Our estimate of the annual CH4emissions from theBoddenwaters to the atmosphere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c. 17%) to the overall CH4emissions from the Baltic Sea. In contrast, theBoddenwaters represent only a small source for atmospheric N2O.CH4production rates estimated from sediment slurry experimen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indicated that methanogenic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acetate consumptio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layer. Sedimentary CH4production might depend on different amounts of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