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6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971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782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2175篇
海洋学   374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亟需针对不同地理单元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和调控策略。选择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生态区模型(GAEZ)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理单元作物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辨识出影响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 1980—2015年间,陕西省玉米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50.55×104 t,小麦生产潜力总量则下降了402.69×104 t。(2) 关中盆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大,陕北高原次之,秦巴山区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小;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的玉米生产潜力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关中盆地的玉米生产潜力则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的小麦生产潜力都呈下降趋势,陕北高原的小麦生产潜力则有所提高。(3) 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减产效应,这一效应在关中盆地尤为显著,其次为陕北高原;气候变化导致玉米生产潜力增加,使小麦生产潜力下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单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陕北高原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则为减产效应。(4) 在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的增产效应是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降低作物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在关中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玉米为大,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在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是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小麦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内蒙古地区近46 a降水和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度在气温突变前后的倾向率和差值变化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干湿环境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在气温突变前“东增西减”,突变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46 a降水倾向率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大部地区;潜在蒸散量在气温突变前呈减少趋势,突变后有增加趋势,突变后潜在蒸散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内蒙古46 a潜在蒸散量倾向率大部地区偏小,偏大区域仅存在于中东部偏北地区,气温突变后全区大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大兴安岭西麓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突变后湿润度增加明显,暖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内蒙古东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区有暖干化趋势,上述草原区存在潜在退化风险。  相似文献   
173.
首先从人口、经济、用地3个维度综合考察武汉市增长与收缩的全貌,并采用县区及街道2个尺度的数据定量描述了武汉市增长与收缩的特征与空间格局,发现武汉市下辖青山区、硚口区、汉阳区和蔡甸区存在局部较严重的收缩现象,空间上形成集聚,形态上呈“穿孔式”。进一步以青山区为案例,着重从资本视角探讨发生局部收缩的内在机制,发现其存在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但局部收缩的主因是资本从产业部门的“逃逸”。  相似文献   
174.
The Kazhdumi Formation of the Bangestan Group is a well-known source rock that has produced abundant oil in most petroleum fields in the Zagros Basin, which stretches from northwest to southwest Iran over hundreds of kilometres. The formation reaches a thickness of 230 m at the type section in northwest Zagros but thins out to 40–50 m in wells studied from the South Pars giant petroleum field, where it comprises mainly grey shales with occasional intercalations of marls and sandstones. South Pars, best known as the Iranian part of the world's largest non-associated gas field, contains small quantities of oil above and below the Kazhdumi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5.
We measured potential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profiles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bottom at two locations in the north Ross Sea (65.2°S, 174.2°E and 67.2°S, 172.7°W) in December 2004. Comparison of our data with previous results from the same region reveals an increase in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s in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bottom layer (deeper than 3000 m)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The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analytical precisions.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alinity, dissolved oxygen and σ 3 value distributions and the bottom water flow in the north Ross Sea suggests a long-term change in water mass mixing balance. That is to say,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ol, saline, high-oxygen bottom water (high-salinity Ross Sea Bottom Water) formed in the southwestern Ross Sea has possibly been decreased, while the influences of relatively warmer and fresher bottom water (low-salinity Ross Sea Bottom Water) and the Adélie Land Bottom Water coming from the Australia-Antarctic Basin have increase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ocean circulation needs much mor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76.
The effect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factors-temperature(T),dissolved oxygen(DO),salinity(S) and pH-on the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 of natural seawater were studied in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 an indistin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our factors and the ORP,but they did impact the ORP.Common mathematical methods were not applicable for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Therefore,a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 method was developed.The degrees of correlation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GRA and the va...  相似文献   
177.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用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以及水汽收支对台风“麦莎”在移动过程中水汽输送流函数和速度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沙”在北上过程中,主要有2支水汽通道,一支是从太平洋开始向西经赤道到达印度洋,在索马里转向,经过孟家加拉湾呈西南气流向西北方向输送;另一支来自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计算分析还表明,用无辐散风流场来定台风中心要比用总的流场更精确。  相似文献   
178.
用重复重力测量测定垂线偏差时变的精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月锋  丁行斌 《天文学报》2005,46(4):460-473
列举两种垂线偏差时变测定的微分公式,从理论上对用重复重力测量的方法测定垂线偏差时变的精度进行了探讨.在目前情况下,垂线偏差时变测定精度可以达到0.005".远区域的点对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对重力网的模拟计算,进一步得到验证.探讨了有效积分半径对垂线偏差时变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重力网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9.
对威海近海海域127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超标分类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认为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单因子污染物指数偏低,只有Cu和Cr两种重金属出现一类沉积物质量超标情况;海底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在整体上处于清洁和尚清洁状态,个别站位处于允许状态;污染类型主要以Ⅰ类、Ⅱ类为主,含少量Ⅲ类,Ⅱ类又分为Ⅱ1Cr和Ⅱ2Cu两个污染亚类,Ⅲ类又分为Ⅲ1Cr-Cu和Ⅲ2Cu-Cr两个污染亚类;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均低。  相似文献   
18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古流体动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学描述,以水动力为主线,建立适合该地区的数学模型,选择正确的地质模型参数,主要采用数值计算和模拟等手段,在恢复出乌尔逊凹陷主要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水动力的基础上又恢复出古流体势的演化历史。整体上,在乌尔逊凹陷,各主要地质时期的油势演化特征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乌南大于乌北,且低势区的发育有较好的继承性。最后,依据油气聚集理论,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系统的划分、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条件的认识,主要从流体动力的角度考虑,指出有利聚集区,认为在乌尔逊凹陷苏4~苏18井区、苏132~苏17~铜2井区及巴1~巴2~巴4井区为有利油气运移聚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