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3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篇 |
大气科学 | 98篇 |
地球物理 | 229篇 |
地质学 | 186篇 |
海洋学 | 158篇 |
天文学 | 36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包括两颗小卫星,将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在近地空间的主要活动区探测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研究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磁层空间暴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环境的动态模式.为了实现科学目标,赤道卫星和极区卫星上各载有9台探测仪器.赤道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550km,远地点60000km,倾角约2.5°;极区卫星轨道是:近地点350km,远地点25000km,倾角约90°左右.为了使双星计划与欧空局ClusterⅡ相配合,赤道卫星计划于2002年12月发射,极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6月发射.双星计划与ClusterⅡ相配合,可形成地球空间6点探测计划,这将成为21世纪初国际上重要的地球空间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73.
2002年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45个测点的地磁三分量测量,对测量资料进行通化处理,通化时间为2002年5月5日16~18时(世界时). 通化后的观测均方差分别优于1.5nT(地磁场总强度F),0.5′(磁偏角D和磁倾角I). 将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2000)作为地磁正常场,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BTHASCH). 球冠极的空间位置坐标为39.5°N和117.0°E,球冠半角为4°. 在模型计算过程中,球冠谐函数的截断阶数分别取为1~10. 经综合比较, 最终采用的截断阶数为5. 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参考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BTHGRF).根据模型,绘制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图(ΔX、ΔY、ΔZ、ΔF、ΔD、ΔI)和京津冀地区地磁图(X、Y、Z、F、D、I). 相似文献
74.
75.
海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其开发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海洋氢能起步晚,目前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政策支撑较少、法律配套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同时存在海域管辖权竞合、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国际合作开发难等问题。关于海洋氢能开发法律规制问题,在国际法层面,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基本法构建海洋氢能国际合作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BBNJ协定》为基础进一步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出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层面,通过现有能源领域法律法规可知,《可再生能源法》填补海洋氢能开发法律空白;在海洋环境领域,我国法律法规对海洋氢能开发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综上所述,海洋氢能开发利用应当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海洋氢能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促成国际开发与合作。这些完善建议旨在为海洋氢能开发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同时保护海洋环境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6.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负面影响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地球工程因被认为是减缓甚至扭转气候变化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而备受关注。为推动地球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国际法的完善,文章分析海洋施肥、人工上升流、人工海洋碱化、海洋云增白和海底造墙5种海洋地球工程的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具体实施中对现行国际法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处于理论模拟阶段还是处于实验阶段,上述海洋地球工程技术都显示其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同时也存在对海洋环境和人类生活的潜在风险;由于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国际法的模糊性,各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与国际法的冲突或适用问题,但目前从科研实践角度分析具体技术涉及的相关国际法问题的研究较少;虽然应在国际法框架下进行探索性研究,然而目前有关地球工程技术的国际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仍存在很多争议。因此,必须加强对地球工程技术的研究,将技术风险降到最低,并在科学探索中做好环境基线研究,完善技术探索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随着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小规模地球工程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更应明确地球工程技术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建立合理的法律框架,推进国际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77.
78.
The topic of ship recycling has obt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with the likelihood of the adoption of a new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This study applies econometric modeling to a unique data set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the ship recycling market. The data set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51,112 ships over 100 gt and includes 748,621 events over a period of 29 years. The analysis confirm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of earning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of scrap prices for all locations while Bangladesh seems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earnings than the other locations and more likely demolishes larger and older vessels. The results for flag and ownership vary across scrapping locations with Malta and Cyprus indicating potential importance from a registry perspective. The overall safety profile of a vessel seems to be less important towards the probability of a ship being scrapped. Possibl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t EU level will mostly likely affect Turkey while non-ratification of one of the major flags will most likely affect China or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79.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开放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泛珠江三角洲地域结构演变对区域经济开放的影响和九省区(除两个特别行政区)国际开放度、区际开放度的测算结果及排名对比,探讨了中国式区域经济开放模式及制度和转型经济下该区域经济开放的路径。即从目前测算结果来看,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二元化开放整体上依然是国际开放度大于区际开放度,然而从地缘结构演变、国际国内和区际环境以及地缘优势来看,该区域在今后长远发展趋势上将会呈现出区际开放大于国际开放的趋势。这一分析结果印证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之大势。 相似文献
80.
用磁力浮沉子密度测量装置,在15 ~25 ℃之间的三个温度下测定了珠江口20 个水样的密度。结果表明,测定值皆高于相应条件下国际标准海水状态方程的计算值,在海水盐度范围0.08~33 .446 ,密度平均偏差范围为2 .4 ~54.0 ×10 - 3kg/m3 。测定密度和计算密度的偏差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大,与盐度的变化成直线相关:与(Ca2 + )/S、SO42 - /S比和比碱度之间皆呈指数曲线相关。珠江口水样(Ca2 + )/C1 、SO42 - /C1 和比碱度平均值分别超出大洋水平均值17 .8 % 、8 .21 % 和152 % ,其余的Na + /C1、K+ /C1 和Sr2 + /C1 比值与大洋水无明显差别,基本类同。珠江口海水的高碱度、高(Ca2 + )/C1 和高SO42 - /C1 是造成其海水密度正偏差的主要因素。经计算机拟合,首次导出了珠江口海水密度的状态方程,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2.5×10- 3kg/m3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