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71.
论走滑断层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徐嘉炜 《地学前缘》1995,2(2):125-136
介绍了走滑断层作用研究前缘的若干主要方面。认为普遍使用走滑断层的术语外,在大陆上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使用平移断层。强调了单剪机制对大型走滑断层形成的作用,并评论了X破裂的纯剪理论。基于我国郯庐断裂带等的研究成果,提出走滑断层作用的若干新概念。指出剪曲(牵引)构造不同于雁列褶皱。认为中国地质学家从地质力学研究走滑断层的旋转构造已有卓绝的成就,只要同世界科学接轨,就会获得新的巨大生命力。文中描述了确定位移的方法,提出平移幅度与错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剪切热在大陆构造中的作用,提出走滑剪切带演化中剪切变形-断裂动热变质-重熔岩浆作用旋回。讨论了剪切成矿作用及已成矿体、矿带的走滑错移及变形。划分了三种基本走滑盆地类型及论证了大陆浅源走滑型地震机制。  相似文献   
872.
Using a two-dimensional fluid-flow/compaction code an investigation is given of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ally evolving curved faults in impacting the overpressure development of a sedimentary basin. Four synthetic cases are examined: an homogeneous sandy-shale section, and a mixed layered section of sand and shale, with fault conditions investigated being open to fluid flow, and closed to fluid-flow, respectively. Fault throws can be instantaneous either in time (such as a gravity slump) or can be progressive in time (such as a growth fault). A case history from south Louisiana also is examined to illustrate typical response patterns.  相似文献   
873.
新疆伽师地震区三维Qem>值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计昌  李松林 《地震学报》2001,24(6):573-581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1998年在伽师地震区记录的天然地震资料,通过地震记录波形资料的衰减来反演伽师地震区地壳介质的三维S波Q值结构,并初步了解该地震区内地壳深部断层的大致形态.首先,对精选的450多次地震记录的S波求出其振幅谱,称为观测振幅谱;然后,假设震源符合布伦圆盘位错模式,在对仪器和场地效应校正之后,用非线性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理论振幅谱和观测振幅谱进行拟合,从而得到观测吸收特征时间;最后,利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对理论吸收特征时间与观测吸收特征时间进行非线性阻尼最小二乘拟合.在拟合过程中,速度模型保持不变.速度模型是通过三维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的,只修改Q值模型,当拟合达到给定精度后,便得到最终的Q值模型.结果表明,在10~18km 的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北东向的低Q值条带;在12~18km 的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北西向的低Q值条带.这与他人所做的北东向、北西向的两个低速条带较接近.不同的是,低Q值条带深度范围比低速带的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874.
This paper extends the multipoint flux-approximation (MPFA) control-volume method to quadrilateral grids for which the adjacent cells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corners. Examples are grids with faults and locally refined grids. This paper gives a derivation of the method for such gri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point flux-approximation (TPFA) results and MPFA results for faults and local grid refinements is demonstrated for synthetic problems. Further,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from uniform fine-grid simulations. The effect of repeated fault patterns as well as anisotropy is investigated. Large errors may be found for the TPFA method for flow through a series of faults in an anisotropic medium. Finally, a comparison is done for a reservoir fiel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875.
何浩生  何科昭 《现代地质》1991,5(3):280-289
不少中外学者曾认为,滇西北金沙江畔的沙溪—鸿文谷地是金沙江袭夺前的古河谷。本文认为,沙溪—鸿文谷地完全受断裂控制。它是一条自上新世以来,沿剑川断裂由南向北发展,直到全新世初才完全形成的断陷谷。它的形成与金沙江完全无关。当然在早、中更新世不可能有金沙江河流袭夺。  相似文献   
876.
李明连 《地质论评》1992,38(1):75-81
本文基于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成因模式和数学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华南花岗岩区各级序成矿断裂铀资源评价的方法-断裂成矿潜力估计法。这种方法,因把工作重点放在断裂上,它具有工作量少而收效好的优点。文中列举的实例表明,在华南花岗岩区用该方法作铀资源评价,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877.
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缓倾角断裂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显微尺度研究黄腊石滑波区缓倾角断裂的微观,超微观构造特征,进而分析构造应力方向和差异应力大小。同时探讨缓倾角断裂的变形机制和成因,讨论缓倾角断裂与滑波发生演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为滑坡监测与防治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78.
879.
土耳其境内发育有众多的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活动是土耳其强震及大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该国比较重视对活断层及其与地震关系的调研工作,近年来又开展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在对土耳其作短期访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国活动断裂的研究概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80.
本文对8个初始模型和7个组合模型中沿断层的水热对流、断层产状、山体地形和沉积盆地与基岩热导率反差等四个影响因素对传导型地表热流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模型设计和参数的选值以西藏中北部一些地热区实测的传导-对流型热流为主要参考依据,但不直接涉及对流组分的校正,而着眼于更广泛的单因子和多因素的模型研究。分析中采用无量纲参数:α=(K1)/(K2)(K1和K2分别为基岩和沉积盆地的热导率),β=(q1)/(q2)(q1和q2分别为地表热流的垂向分量和模型的底部热流)以及γ=L/H(L和H分别为离模型左侧边界的距离和山体的高度),以求更广的普适性。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上述四项影响因素依其重要性可排序为对流强度—断层倾角—介质热导率反差—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