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6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2077篇
地球物理   384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综合物探方法在中坊水库坝体隐患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河、湖堤防及水库坝体隐患的勘查中,物探方法以其轻便、快捷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中坊水库是江西省广昌县境内的一个中型水库,近年来坝体漏水现象较严重.为了查明隐患,本文采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对坝体进行勘查,基本查清了水库漏水地段及漏水通道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962.
传统滑坡深度探测方法只能确定坡体部分稀疏单点的深度,无法准确反应整个滑坡体的深度分布情况,且探测成本高昂。针对该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升降轨InSAR形变的滑坡深度反演方法,其基本流程是:首先利用时序InSAR技术分别获取升轨和降轨卫星视线向形变速度场,再根据卫星视线向与滑坡的空间几何关系,解算获得滑坡表面沿坡向和法向的二维形变场,进一步在质量守恒准则下构建基于坡面二维形变的滑坡深度反演模型,实现滑坡深度的反演计算。本文以四川省理县桃坪乡古滑坡体为研究对象,InSAR成果显示该滑坡运动面积~2.9 km2,流变参数取0.7时,反演滑坡深度集中分布在9~33 m,滑坡体积约3.49×107 m3,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文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可靠性。且本文提出方法可获得滑坡体连续的深度数据,能更为直观地反映滑坡危险区域,可为滑坡灾害影响分析及灾害防治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63.
利用"葵花-8"卫星、多普勒雷达、常规气象观测和0.125°×0.1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宁南山区午后发生的两次冰雹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明山区降雹及大冰雹生成的有利监测指标.结果表明:"西高东低"形势下,高空急流配合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有利于冰雹天气的发生.当反射率因子≥...  相似文献   
964.
通过对低频探地雷达在青藏高原冻土带环境下的探测深度、分辨率及反射特征分析的正演模拟来研究其在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可行性和关键参数.首先通过雷达测距方程计算确定了理论上探地雷达的最大探测深度与发射频率、地下介质电阻率、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电磁波反射理论计算满足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深度所需的系统增益;随后通过低频探地雷达分辨率计算和仿真模拟来确定低频探地雷达在大尺度(200 m)范围的广义分辨率;最后参考已经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木里地区基本情况设计冻土及天然气水合物模型,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进行二维正演,获得了探地雷达信号在冻土带底界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顶、底界的反射特征,为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提供有用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心频率小于等于15MHz且系统增益大于165 dB的低频探地雷达在地表电阻率较高的冻土区能够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探测深度要求;分辨率计算及仿真模拟表明低频探地雷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在200 m深度可以达到探测深度1%的广义分辨率;探地雷达信号在冻土底界、天然气水合物顶、底界均存在明显的强振幅和频率突变特征;理论计算结果认为应用低频探地雷达直接探测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5.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闪电监测网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4月5日发生在贵州中部一次多单体冰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演变与闪电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高空槽和低空切变线配合的有利天气背景下,对流单体相继在贵州西部生成并向东移动发展,造成下游大范围冰雹灾害。(2)冰雹云单体移动发展过程中表现不同的增长特性,偏北路径冰雹云单体属于\  相似文献   

966.
文影  封彩云  余莲 《气象学报》2023,45(5):827-837
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LWC)是重要的云参数,对了解云微物理过程以及在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检验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已有研究的反射率因子(Z)与LWC经验公式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利用2018—2020年飞机观测资料,在验证中国首部机载云雷达(Ka-band Precipitation Radar,KPR)探测能力和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分档平均方案,建立了适用于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的Z-LWC经验公式( Z) and LWC proposed in previous studies is limited. In this stud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irborne Ka-band millimeter wavelength cloud radar (Ka-band Precipitation Radar, KPR) and cloud particle detection instruments are validated first. Cloud data collected by the radar and the particle instrument onboard airplane during 2018—2020 are then processed and smoothed within different cloud diameter ranges and radar reflectivity ranges to build a new Z-LWC relationship suitable for precipitating stratiform-convective cloud. The new relationship is 为评估中尺度模式同化常规地面、探空和雷达径向风等不同观测资料对四川暴雨预报性能的影响,以2020年6月14—18日四川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和GSI(Grid 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同化系统,对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别和同时进行循环同化,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定性和定量地对比分析三组同化试验的降水模拟效果。结果表明:WRF模式结合GSI同化系统对此次暴雨有较好的模拟。针对21 h累积降水模拟,同化常规观测资料较好地改善了暴雨雨带的走向和暴雨的落区;同化雷达资料对降水强度、暴雨范围和小到中雨预报表现较好,小到中雨的ETS评分平均提升0.05;同时同化两种资料对大雨的ETS、POD、FAR和BIAS评分都有改善。针对半日累积降水预报,同化雷达资料对降水趋势的模拟表现最好,同化包括雷达资料的试验对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改善。针对3 h累积降水预报,同化试验对降水演变均有改善,同化雷达资料表现最好。模式对夜间降水的模拟普遍优于白天,同化试验的改善时段也主要集中在夜间,同化常规资料表现显著。综合21 h、半日和3 h累积降水预报评分结果,同时同化多种资料的降水预报效果不绝对优于仅同化一种资料的降水预报,但至少优于一种资料同化的降水预报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967.

利用安装于广州塔塔顶500 m的大气电场仪(简称电场)数据、广州双偏振雷达资料、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数据,对比分析了2020年8月15日和9月23日广州两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活动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电场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由局地热力不稳定引起的“局地性雷暴”地闪频次低、伴随弱降水,而由中尺度系统引发的“系统性雷暴”地闪频次高、伴随短时强降水。两次过程的地闪频次和电场变化呈双峰分布,地闪爆发时电场变化显著,频域能量达到峰值。“系统性雷暴”的消亡阶段电场在正负极之间大幅度缓慢波动,呈现阻尼振荡(End Of Storm-Oscillation,EOSO)特征,而“局地性雷暴”消亡时电场未出现此特征。时域下电场剧烈变化和频域能量明显提高时,意味着雷暴云团正在靠近或附近有闪电发生;电场频域能量迅速减小且集中于低频段,表明雷暴正在消亡或远离测站。电场的时频特征对雷暴的生消具有指示性作用,为电场数据与其他资料融合应用于雷电风险预警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968.
1 IntroductionWiththetechnologicalimprovementsofradarimagerysystems,thescientificcommunitieshavebetteropportunitiestostudyapplicationsinvariousremotesensingfieldssuchasoceanography ,geolo gy ,atmosphere ,cartography ,environmentsurveil lance .Theseresearchstudieshaveacommonobjec tive:toknowmoreabouttheearth’senvironmentandtheinaccessiblecelestialobjectsmoreprecisely .Cartographicinformationisimportantformanyfields:theterritorydevelopmentanddefense ,theforestforecasts,theminingresources,etc.F…  相似文献   
969.
The presence of a diurnal variation in meteor activity is well established. The sporadic meteor count rates are higher on the local dawn side and lower on the local dusk side. 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the Earth’s orbital motion and rotation. Meteor radar measurements have been compared from Esrange, Kiruna, Sweden, at 68° N, from Juliusruh, Germany, at 55° N, and from Ascension Island, at 8° 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diurnal variation depends on season at different latitudes. Data have been used from vernal and autumnal equinoxes and summer and winter solstices to locate the largest season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