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9篇
  免费   2692篇
  国内免费   958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8982篇
地质学   3225篇
海洋学   845篇
天文学   267篇
综合类   513篇
自然地理   101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780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693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624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324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本文从哈密顿原理出发,讨论磁尾中性片中粒子受晨昏起伏电场的影响问题,并把它归结于讨论标准映射的性质.中性片本身是非线性系统,外加起伏场会导致其进入混沌状态.本文计算了进入该状态的临界电场E_c以及不同E下的粒子轨迹.计算表明,观测到的晨昏电场可以使离子进入混沌状态,但远小于电子的临界场值.这样离子运动是随机的,电子运动是规则的.仅对离子的随机加热可能是导致中性片中离子温度高于电子温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

极移高精度预报对卫星实时定轨、深空探测器导航等应用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有效角动量(Effective Angular Momentum, EAM)与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超快解数据进行极移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IGS超快解数据得到的极移第1天预报值, 对引入EAM得到的极移预报结果进行校正, 获得联合预报值.首先, 基于LS(Least Squares)+AR(Auto-Regressive)模型实现了引入EAM的极移预报, 相对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公报A数据, 在超短期(第1~10天)预报跨度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极移预报结果, 其中大气和海洋角动量发挥了主要作用.其次, 鉴于IGS超快解数据精度高、更新快的特点, 以IGS超快解为基础数据, 基于LS+AR模型可以得到极移第1天预报值, 其精度显著优于IERS公报A的极移第1天预报值.最后, 利用第1天预报值对顾及有效角动量的预报结果进行校正获得了联合预报值, 进一步提高了超短期极移预报精度(尤其是第1~5天).2020年7月24日—2022年1月30日间的联合预报结果表明: 第1~20天的预报值总体优于IERS公报A的预报值.其中, 第1~10天的预报精度显著提升, 在预报第1天, XY方向预报值相对公报A预报值的精度提升分别可达39.5%~62.3%和24.5%~51.9%;在预报第10天, 相对公报A预报值的精度提升分别可达28.0%~28.9%和21.9%~23.4%.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格林函数反褶积方法,由台湾峡谷附近的记录资料预测峡谷区的强地面运动的时程曲线.峡谷区的理论格林函数应用2.5维SH混合方法求解.通过格林函数反褶积方法得到的峡谷区费丛1及费丛2台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实际资料对比,取得了满意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峡谷底部的峰值加速度相对峡谷边缘为最小;在靠近震中的一侧,峡谷的加速度的最大振幅相对比另一侧大.还给出了其余3个台的预测结果,研究了它们的加速度傅里叶谱和反应谱.  相似文献   
84.
主跨1 196 m的龙江特大桥是我国第一座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大跨度悬索桥,频繁的地震活动对大桥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大桥建设时建立了健康监测系统,其中包含多个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点,随后布设了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这是对大桥地震响应观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文详细介绍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构成、通信方式等。该系统获取的观测结果,可为龙江大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健康诊断提供依据,为大桥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可靠的地震动输入,有助于了解大桥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特征, 提高大跨桥梁的抗震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5.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6.
We found extensive evidence that the vertical ground acceler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largest shock (M = 6.0) of the 1997 Umbria-Marche earthquake sequence exceeded 1g in two areas close to the heavily-damaged villages of Annifo and Colle Croce. This evidence comes from the striking observation of thousands of freshly fractured and broken rocks and stones in these areas. Some of the broken stones lie isolated on soft detritic soil while others had been previously piled up, probably a long time agoto clear the fields for farming. The freshness of the cu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observations for thousands of rocks and stones in these areas indicate that these rocks were thrown upwards during the earthquake, with breakage occurring at the time of impact. Ground motion calculation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tic deformation inferred from GPS and interferometry data, show that the broken stones and rocks are found in the zone where the strongest shaking took place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that most of the shaking there was vertical.  相似文献   
87.
GDS-1000宽频带通用流动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用于大陆岩石层的人工及天然地震台阵研究、强震观测以及余震观测台网的临时布设。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动态范围120dB,前放增益1,16,128倍可调,高端频率6.25,25,45Hz可调,采样率25,100,200Hz可调,1MB固态数据存储器借助地震数据的压缩软件可以存储3MB以上的数据,工作温度范围-10—45℃,功耗小于3W。定时接受的BPM无线电授时信号可保证记录系统时钟校正误差小于10ms。其智能化地震触发系统可处于下列模态:近震触发,远震触发,近震和远震触发,任意地面运动信号触发,以及手动触发和定时触发。DSR-1000数字地震数据回收系统用于GDS-1000的参数预置、地震事件数据的转储和地震图的现场绘制。该系统在野外试验期间已取得大量近震、远震及核爆炸记录。  相似文献   
88.
曾昭璜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02):267-271
利用隧道垂直地震剖面所得到的负视速度同相轴,用此作为识别来自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界面的反射波标志.然后利用这一标志推演出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与产状,达到超前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demands for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NSCs) supported on a variety of stiff and flexible inelastic regular moment‐resisting frame structures with periods from 0.3 to 3.0 s exposed to 40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s presented. Peak component acceleration (PCA) demands were quantified based on the floor response spectrum (FRS) method without considering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mplification or decrease of FRS values caused by inelasticity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in three distinct spectral regions namely long‐period, fundamental‐period, and short‐period region. The amplification or decrease of peak elastic acceleration demands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NSC i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periods of the component and building, damping ratio of the component, and level of inelasticity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While FRS values at the initial modal periods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reduced due to inelastic action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the region between the modal periods experiences an increase in PCA demands. A parameter denoted as acceleration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Racc) was proposed to quantify this reduction/increase in PCA demand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