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野外考察和测量以及断层活动年代品的采集和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的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黄山-米山断裂的空间分布,鉴定了断裂的活动时代和运动性质,评价了断裂对米山水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山-米山断裂呈南北向展布,分北、中、南三段;以挤压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黄山-米山断裂带物质固化较结程度较高,地形地貌上无断层显示,没有断错Q2以来的地层(本区缺失Q1地层),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不具控制作用,系非第四纪活动断裂;对米山水库库区和坝区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2.
黄山山麓第四纪粘土砾石层形成机制和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黄培华 《地理科学》1994,14(3):211-216
  相似文献   
93.
作者在总结黄山东铜镍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指标,并对土墩—黄山成矿带1528km~2范围内的39处异常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4.
黄山风景区水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群  章锦河  杨兴柱 《地理研究》2009,28(4):1105-1114
文章以BOD5为纳污水体的水质影响因子,计算出黄山风景区4条主要纳污水体逍遥溪、丞相源、莲花沟和丹霞溪的丰、平、枯水期的日平均纳污量和年纳污量,得出其水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较弱,且存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据此,从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水量—水质—水生态系统"阈值模型,提出通过降低用水标准、提高出水指标、进行中水回用、采用节水设备,以缓解黄山风景区水生态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95.
黄山风景区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善风  王金莲  周晨峰  张俊香 《地理研究》2013,32(10):1814-1823
黄山风景区是集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三冠”于一体的海内外知名旅游风景区。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景区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对景区周边的道路交通、生产生活设施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利用边坡防范工程的相关统计方法,定量测度了黄山景区单体崩塌的稳定性;结合GIS栅格网络技术,对景区内划定的52个栅格单元内的大范围崩塌灾害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崩塌单体不稳定,危险性大;整个景区崩塌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个区间,并呈现出不同的崩塌灾害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区间提出不同的崩塌灾害防治策略,从而为黄山等类似风景区的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6.
黄山茶叶品质与产地地质背景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山茶叶的实地调查,从地学角度分析了黄山茶叶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茶叶主要品质与产地地质背景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背景条件的相关性。确定出黄山毛峰生长的土壤是在特定的青白口纪邓家组变石英砂岩、变粉砂岩、板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太平猴魁是在特定志留纪康山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风化而成红壤土、粗骨土,这些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两组矿石和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和初始锶同位素组成及21个新测定的矿石、石英及围岩(石英闪长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讨论了璜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及物质来源等问题。 矿石及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年龄分别为358±22Ma和396.9±34.5Ma,表明成矿时代为海西期,与该地区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325~399Ma)一致。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低,在0.7040~0.7042范围内,落在玄武岩(地幔锶)区内,且铅同位素具低μ值特征,落在岛弧铅与地幔铅演化曲线之间,说明成矿溶液及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源区,同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围岩(幔源型石英闪长岩)铅同位素一致,表明二者在来源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8.
利用2008年4—7月、2009年5—8月和2011年5—9月黄山光明顶的云滴谱观测资料,对离散度和体积平均半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随着体积平均半径的增大,离散度与体积平均半径之间的相关从正变成负,主要与活化、凝结、蒸发和去活化有关,与以往研究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负相关比较弱,主要与碰并过程有关。当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增大时,碰并增强,离散度与体积平均半径之间的相关性由负转正,且正相关性逐渐增强。碰并导致的正相关削弱了凝结和蒸发导致的负相关。此外,尽管云滴谱出现了双峰谱,但第一档强度(第一档浓度除以总的浓度)仍然可以很好地区分正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彭剑峰  王婷 《地理科学》2015,35(5):644-651
利用大别山西部的3个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树木年轮采样点的样本,建立3个标准年表,其特征值都表明黄山松树木年轮宽度中含有较高的环境信息;年表间相关密切,区域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南北差异显著;年表与气候因素的相关也显示不同环境生长的黄山松差异性要大于共性;同样多元线性回归也确定该研究区影响树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前一年10月的均温,而前一年8月的降水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要素的模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极端气候条件下树木的生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0.
One hundred and ten samples of rainwater were collected for chemical analysis at the summit of Huangshan Mountain, a high-altitude site in East China,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1. The volume-weighted-mean (VWM) pH for the whole sampling period was 5.03. SO2- and Ca2+ were the most abundant anion and cation, respectively. The ionic concentrations varied monthly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spring and the lowest in summer. Evident inter-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most ions, indicating the common sources for some species and fully mix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pine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The VWM ratio of [SO]-]/[NO3] was 2.54, suggesting the acidity of rainwater comes from both nitric and sulfuric acids. Compared with contemporary observations at other alpine continental sites in China, the precipitation at Huangshan Mountain was the least polluted, with the lowest ionic concentrations. Trajectories to Huangshan Mountain on rainy day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six groups. The rainwater with influencing air masses originating in Mongolia was the most polluted with limited effect. The emissions of Jiangxi,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rain chemistry at Huangshan Mountain. The rainwater with influencing air masses from Inner Mongolia was heavily polluted by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