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8篇 |
免费 | 217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3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626篇 |
地质学 | 363篇 |
海洋学 | 3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95篇 |
自然地理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One branch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utilizes dynamic response measurements to assess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In particular,modal frequency is a widely adopted indicator for structural damage since its square is proportional to structural stiffness. However,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various SHM projects that this indicator is substantially affected by fluctu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information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monitored structures,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method to filter this interferen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model and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the modal frequenc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Daily structural response measurements of a twenty-two 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over a one-year period. The Bayesian spectral density approach was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modal frequencies of this building and it was clearly seen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luctuation induced notable variations.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model complexity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a Timoshenko beam model,the full model class was constructed and other reduced-order model class candidates were obtained. Then,the Bayesian modal class selection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select the one with the most suitable complexity. The proposed model successfully characterizes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the modal frequencies. Furthermore,the estimated uncertainty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allows for assessment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ediction. This study not only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onitored structure,but also establish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reliable health assess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82.
83.
针对车载LiDAR点云数据处理复杂、时间长的问题,本文以地物不同特征值作为建筑物自动提取算法的依据,通过点云数据预处理、聚类分析等一系列流程最终实现一般建筑物点云的自动提取.通过两个实验区点云数据的提取与相应的实际地物进行精度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实例测区环境下的不同建筑物点云提取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满足数字城市三... 相似文献
84.
85.
总结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在甘肃陇南地区造成的农村房屋和城镇房屋的典型震害及其原因。考察发现,由于农村房屋一般未经抗震设防设计,在本次地震中即使在低烈度地区仍然震害严重;而城镇房屋震害较轻,一般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严重破坏的大多是一些施工质量差,缺乏良好的抗震概念设计以及改建时未考虑抗震设计的建筑。建筑震害调查的几个地区设防烈度均为Ⅷ度,实际烈度为Ⅵ~Ⅸ度,因此这些地区的房屋震害情况刚好能反映这些地区房屋抵抗小震、中震及大震的能力。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基本都能达到三水准设防目标。最后本文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6.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与建筑物信息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上而下的人口分布模拟模型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分析人口分布成因,且因精细尺度的人口样本较难获取而不太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模型和建筑物信息的高空间分辨率人口分布模拟模型。首先利用建筑物三维分布数据提取住宅建筑,构建智能体人口分布模拟模型的环境;然后基于统计、调研数据定义智能体属性,确定智能体居住选择行为规则;最后以泰日社区为例进行了居住人口分布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建筑物信息的人口分布多智能体模型,可以获取每栋建筑物上的人口,改进了当前高分辨率人口模拟主要只模拟小区或者居委会人口的不足;多智能体模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不仅能获得较好的模拟结果,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机理解释宏观居住分布模式,是对传统统计模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7.
88.
城市建筑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高度对城市三维空间形态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对城市二维形态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城市三维起伏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研究较少,对城市上空利用程度及发展规律认识仍相对缺乏。本文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基于城市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将城市建筑抽象为三维点要素,运用点格局分析法研究城市建筑三维宏观特征及建筑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南京老城区建筑呈集聚分布,聚集性顺序是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多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除超高层建筑外,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的聚集程度,随着空间尺度先增后减,均在1.5 km尺度聚集性最大;显示1.5 km的街区单元应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最适宜单元。(2)南京老城区建筑高度空间分布表现为“三高一低”,即3个高值区(新模范马路、新街口和珠江路区域)和1个低值区(集庆门区域),它们与不同时期城市中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类型建筑与城市基准地价的相关分析显示,建筑高度的分布与城市基准地价呈现一定相关性。结果表明,点格局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分析城市建筑在平面及三维的空间格局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形态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Benchmark模型的抑制屈曲支撑耗能减振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制屈曲支撑可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均达到屈服,拉压承载力基本一致,滞回曲线稳定饱满,耗能能力强。基于Benchmark模型对安装抑制屈曲支撑的钢框架结构基于ANSYS的数值分析表明,抑制屈曲支撑不仅可使结构在小震时的抗侧刚度有所提高,同时在大震时通过其往复滞回变形发挥耗能减振作用,大大地降低了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分析表明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能力谱分析方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