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诱发的石碑黄土塬滑坡,因其规模大、坡度小、滑距远的特点成为业界关注焦点,目前对该滑坡的物理力学过程仍无统一认识。基于此,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该滑坡初始状态、地震动力响应和流滑发展过程。为分析震前斜坡初始状态,建立考虑斜坡表面拉裂缝中侧向水压力作用的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拉裂缝中侧向水压力削弱了斜坡整体稳定状态;为研究地震时斜坡动力响应过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获得地震时斜坡饱和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比和斜坡位移的变化特性;为解释远程滑坡,将液化后土层等效为流体,借鉴泥流滑距估算理论,求算石碑塬滑坡的滑距,计算结果与前人现场考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2.
陈继锋  蒲举  罗仁昱  李青梅  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049-1054,1064
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地区发生了8.5级大地震。100年来,海原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利用甘肃、宁夏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Cut 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宁夏海原及周边地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M>3.0的16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海原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P轴主要集中在NE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较好的对应。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P波初动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比较可信,表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也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未来随着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建成,地震台站密度的大幅增加,地震定位精度与台站分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对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及结果的深入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生长及变形前缘.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且地震在其主要断层带之间时空迁移.为了研究区域大地震在主要断层带之间的迁移规律与概率,以及主要断层带大地震破裂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区域断层系统的地震循环,得到了人工合成的万年时间尺度的地震目录.根据模拟的地震目录,并结合古地震数据,计算分析了大地震(MW≥7)在研究区各个主要断层带之间的迁移概率,探讨了黏度、高程、统计时间长度等因素对大地震在各主要断层带之间的迁移概率和大地震在各主要断层带上的发生概率的影响,并且初步调查了海原断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层带的大地震破裂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继区域最近两次大地震(1920年海原断层带上的M8.5海原大地震和1927年香山天景山断层带上的M8古浪大地震)之后,下一次大地震(MW≥7)发生在海原断层上的概率最大,约为51%~81%;其次是在香山天景山断层上,概率约为9%~37%.模型结果显示,不同的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上地幔黏度大小,对大地震在各个断层带之间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概率的影响较小;而研究区的高程载荷对地震迁移则有显著的影响:高程载荷易于使得海原断层地震活动减弱及香山天景山断层的地震活动增强.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主要断层带的地震活动与断层滑动速率分布的分段性显著;大地震在断层带上的破裂位置并不固定,呈现不均匀性;并暗示了断层几何形状对地震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分布与大地震破裂位置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2017年6月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5.0级地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对该地震进行了震前短临跟踪和震后回顾总结。分析认为:测震学资料存在"同心地震窗"开窗、海原震群事件和视应力高值等异常;地球物理场观测资料存在海原地电阻率突跳变化异常、固原地电阻率破年变下降异常和热红外短期显著异常。震前短临跟踪工作体现了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对震情判定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5.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地震》2002,22(1):9-16
海原断裂带和中卫-同心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隅二条主要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地貌分析和二条断裂带的结构、活动历史的对比研究,建立了该区走滑和挤压活动的应变分配模型。通过对主要断裂带破裂分段的研究,确定了该区的强震破裂单元。应变分配和破裂分段是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的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56.
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强烈相互挤压碰撞区域,也是历史地震活动极为强烈区域.为了揭示冷龙岭隆起及其附近区域的断裂深部延伸状况、强震孕育构造背景以及区域动力学特征等,我们在已有大地电磁数据的基础上,新近在冷龙岭隆起附近以及西南侧区域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一条自西南向北东穿过西秦岭地块、陇西盆地、祁连山冷龙岭隆起和阿拉善地块的长约460km的大地电磁剖面(LJS-N)数据,并利用三维电磁反演成像技术对全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同时也对位于该剖面西侧约80km外的一条大地电磁剖面(DKLB-M)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成像.2条电磁探测剖面结果均揭示了祁连—西海原断裂带展现为略向西南倾斜的大型超壳电性边界带,该断裂是祁连山东端冷龙岭隆起区域最重要的主边界断裂,其北东侧和西南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呈现出截然不同电阻率分布特征,其西南侧的南祁连地块、陇西盆地以及西秦岭地块在地壳尺度展示为埋深深浅不一的高-低-次高阻结构特点,而其北东侧古浪推覆体表现为西南深、东北浅"鼻烟壶"状较完整的高阻结构特征,再往北到阿拉善地块则呈现为高-低-次高水平三层结构样式.1927年M8.0古...  相似文献   
57.
利用观测走时、走时残差和波形互相关方法获得走时残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方法对1996年6月1日天祝5.2级地震后布设的微震台网资料进行处理,获得了台网下方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地震绝对位置的空间展布特征,并由此勾画出区域活动断裂在深部的延伸情况.地震层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非均匀...  相似文献   
58.
The great Haiyuan earthquake occurred at 20:06:09 on December 16,1920 in the south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The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8.5,listed 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est earthquakes to ever occur in Chinese continent.Thi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killed about 230,000 people according to previous reports.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otal casualties may have reached 270,000.The study of this earthquake using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is the first in the history of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took place in the middle of last century.The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with 200km in length and prominent left-lateral strike-slip displacement,was discovered.The first monograph on the Haiyuan earthquake was published.In the 1980s,innovative large-scale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ology for active faults was developed during studies on the Haiyua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irst large-scale map of the Haiyuan active fault.Quantitativ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fine structure and geometry of the fault zone,Holocene slip rate,co-seismic displacement,paleoearthquake and recurrence intervals and future earthquake risk assessment.The innovative studies also included rupture propagation along the strike-slip fault,evolution of pull-apart basins,determination of to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trike-slip fault,transition equilibrium between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along its major strand and crustal shortening at the end of the strike-slip fault,and the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on Liupan Mountain.On the occasion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Haiyuan earthquake,careful retrospect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chieved during the recent 20 years would be helpful in providing further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ac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 hazard reduction.While taking this occasion to remember those lost by the Haiyuan earthquake,we aim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seismic hazard reduction.  相似文献   
59.
一种高精度数字地温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高Q值石英测温晶体组成的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在高分辨率和宽温度范围内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其主要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及数字量输出。阐述了由单片机组成的测量系统,它对传感器输出的地温频率信号进行信息处理、数值转换并显示、打印及远距离传输。该系统除用于地温前兆观测外,还用于高精度机械加工的环境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60.
用筛选法和悬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和海原断裂带西段的天然断层泥进行了粒度分布和分形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这2条断裂带断层泥粒度组成为粗粒级(Φ<4)含量高,细粒级(Φ≥4)含量低; 断层泥分维值分别为2.594±0.122和2.654±0.112,分维上限分别为2 cm和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