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89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71.
震前深井电磁短临前兆信息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大量震例研究了地震前深井电磁波短临前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1.9和27kHz信道上,地震前2-4个月和10-6O天,可观测到短临型、短期型和临震型三种电磁波信号。电磁信号增强时段与孕震区小震频度增强同步,表明这些信号可能与孕震区微破裂有关。本文还利用信息包源偶全体模型定量计算了组成变化的电磁场的准静场、感应场、辐射场随观测距离及方位的变化,据此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272.
用改进的维纳滤波处理地电阻率观测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维纳滤波对青岛地电阻率资料进行了处理,排除了地下水位、温度、降雨和气压等因素对地电阻率的影响,提高了资料的可信度.处理后的地电阻率3个分向在黄海Ms5.3级地震前11~12天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异常出现的时间也比较同步.  相似文献   
273.
中强震前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欣  敖雪明 《华南地震》1994,14(4):22-28
通过对乌鲁木齐、石场和库尔勒地震台十几年来地震波振幅比的系统追踪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前,振幅比无论是在空间分布还是在时间进程上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监测范围内的孕震介质发生变化时,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可以反映出介质的异常变化过程,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74.
本文论述了1990年10月20日甘肃天祝─景泰6.2级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用几种综合预报方法对该地震进行追溯性预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5.
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了应用软件“网上前兆数据动态时间变化无人值守警视系统”。该软件基于安徽省前兆数据传输网上的14个台站、各学科(117个测项)前兆数据格式等特点,随时间的递增自动循环完成检索、汇集、处理、初级分析、绘制和显示时间变化曲线、报告缺测缺记时效等任务。能快捷、可视化地监知各台站、各学科前兆数据的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76.
矿井是人类的重要资源和环境。从矿井内的宏观前兆、象力理论和引潮力的影响讨论了矿井灾害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277.
The N-W Himalaya was rocked by a few major and many minor earthquakes. Two major earthquakes in Garhwal Himalaya: Uttarkashi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s= 7.0 (mb = 6.6) on October 20, 1991 in Bhagirthi valley and Chamoli earthquake of Ms= 6.5 (mb = 6.8) on March 29, 1999 in the Alaknanda valley and one in Himachal Himalaya: Chamba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5.1 on March 24, 1995 in Chamba region,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nd correlated with radon anomalies. The helium anomaly for Chamoli earthquake was also recorded and the Helium/Radon ratio model was tested on it. The precursory nature of radon and helium anomalies is a strong indicator in favor of geochemical precursor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a preliminary test for the Helium/Radon ratio model.  相似文献   
278.
Water samples from both hot and artesian springs in Kuantzeling in west-central Taiwan have been collected on a regular basis from July 15, 1999 to the end of August 2001 to measure cation and anion concentrations as a tool to detect major earthquake precursors. The data identify chloride and sulfate ion anomalies few days prior to major quakes and lasting a few days afterward. These anomal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in Cl- concentrations from 34.9% to 41.2% and 71.5% to 138.1% as well as increases in SO42- concentrations from 232.7% to 276.8% and 100.0% to 155.1% above the means in both hot and artesian springs.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anomalies is probably explained first as stress/strain-induce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subsurface water systems which then generate precursory limited geochemical discharges at the levels of subsurface reservoirs. Therefore, finally leading to the mixing of previously separated subsurface water bodies occu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hot and artesian springs in the Kuantzeling area are possible ideal sites for recording strain changes serving well as earthquake precursors.  相似文献   
279.
北京秋季地面O3的一维模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维光化学模式,基本模拟出静稳天气条件下2001年9月9日北京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种:O3、NO、NO2、CO以及SO2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了影响O3及NO、NO2、CO和SO2日变化的控制因子作用。初步分析认为,地面O3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变化很敏感。NMHC的增加或减少,将会造成O3的明显改变。造成9月9日夜间20:00~23:00一次污染物NO、CO和SO2浓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夜间大气层结稳定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减弱,污染物在底层积累造成的。由于实际大气中,影响O3生成和损耗的机制很复杂,同时大气的平流输送是影响O3及其他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用一维模式虽然能够揭示出影响O3变化的几个因子的作用,但要深入分析O3产生和消耗机制,还需要用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280.
简要回顾了几十年来对地震发生前、地震过程中和震后地下流体和地球化学变化的研究和成果,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探索地震预报可能性为目的的。论述了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文及地球化学变化的机理,这些地下流体(包括地下水和气体诸如氢、氧和惰性气体)的起源和迁移流动现象以及详细介绍了早期和近代对有关地震的地下流体和地球化学变化的观测成果。同时指出了对地下流体和地球化学作为地震前兆来观测研究的困难所在以及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而应该采取的地震前兆观测研究的方向,例如多种手段和多种原理方法,开发有效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模型以及适当的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