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89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61.
Many observations and researches show that abundant and intense ultra low frequency (UL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appeare before local earthquak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systematically, the transmission proper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eismic-electric dipol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ULF electric anomaly before earthquake has the properties of better penetration, less disturbance and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signal can be easily extracted and received. The anomaly should be an important way to seek for reliable short-term and imminent earthquake precursors. After the 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ULF) electric field anomalies, we found that the periods of the anomaly related to local earthquakes are from a few minutes to a dozens minutes. There is a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ctrum of the anomaly and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The ULF electric field anomalies strongly rely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zone. The percolation electric field anomaly and its spectrum amplitude do not have obvious relation with the size of local earthquakes. Contribution No. 94A0097,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SB, China. The English version is improved by Prof. Guo-Hua FAN,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相似文献   
262.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以磁报震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具有雄厚的物理基础,把它引用到以磁报震中,即有利于以磁报震工作的发展,也是对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应用的延拓。我们取太阳日照为加载,地磁垂直分量Z为响应,研究了利用北京台1970-1986年资料所计算出的响应比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关系。结果发现1976年地震前约半年时间内的响应比明显高出其他各年。通过地震前后共17年的资料分析,确认这正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263.
UltralowfrequeneyelectromagneticwaveanomalyanditsspectrumcharacteristicsbeforeearthquakesJian-GuoHAO;Yun-FuZHANG;Huai-WenPAN;...  相似文献   
264.
本文使用嘉山地电台自1974年建台以来近20年的自然电位日均值,研究了该台自然电位与附近300KM范围内ML≥4.5地震的关系,根据1979年的实验数据分析初步推测,该东台西向自然电位在七十年代与中强震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由于西测量电极埋在对地震孕育敏感的部位所致。震前由于局域应力场的变化引起地下水流动和渗流的变化,影响到西测量电极周围的水文物理条件或化学条件的变化,从而造成东西方向自然电位大幅度  相似文献   
265.
共和地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层次性与大震的跟踪预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的起伏加剧现象,可以发现,该次地震前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个层次,本文结合孕震过程对4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可以对大震进行跟踪预报。  相似文献   
266.
通过对华北地区6个应力台站实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并结合近几年华北地区发生的四个5级以上地震,从总体应力场角度对华北地区的相对应力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发现华北地区5级以上中强震与各单点应力状态的变化无明显关系,而对于整个区域的平均应力状态的变化却密切相关,这种关系不但表现在水平空间各方向正应力的变化,而且表现为正东西方向和正南北方向的剪切应力变化,二者对华北强震的发生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7.
地方地震工作是我国地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临预报的监测、震情的动态跟踪、前兆观测方法的探索以及各种前兆信息的获取和识别方面。具有与专业地震队伍不同的特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地震工作还具有观测手段比较科学,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广,接近震区,可补充专业台网不足等特点,因此已经成为整个地震系统中捕捉短临异常、实施短临预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专业地震队伍一起密切配合,为综合防御和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8.
安维光 《华南地震》1993,13(1):59-64,70
研究1973年7月至1992年6月邢台地电台的ρ_2月均值,具有总趋势一道为上升,三道为下降,似年周期明显的正弦形正相年变规律。有趣的是上升或下降加速的时段,伴随年变幅度增大或减小时,往往与距台站400 km左右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或220 km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有关。本文用差值法定量地消除年变以后,对出现的异常进行研究讨论,认为该台反映220 km内5级以上地震的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269.
新疆及其邻区的地震窗前兆与短期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3,7(2):121-127
根据新疆及毗邻的独联体部分国家区域台网微震观测记录,通过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22个具有较高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较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窗小震月频度的前兆特征及其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新疆与独联体科技合作的最新成果,同时给出若干成功预报震例,并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0.
为分析1993年3月份出现的香河-宝坻地磁异常,于1993年4月份进行了专门的观测研究,内容包括:仪器与测点环境的考察,测点周围磁场梯度测量,布设4个临时台站的连续观测与对香河-宝坻测线进行了3次的加强测量。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测点环境良好,测点周围磁梯度符合要求。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的差值比较与FFT分析的结果,没有明显异常显示,原有异常已恢复。此地磁异常及其恢复,可能是该局部地区地下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