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0篇
  免费   2107篇
  国内免费   1684篇
测绘学   817篇
大气科学   1060篇
地球物理   3366篇
地质学   4081篇
海洋学   798篇
天文学   487篇
综合类   709篇
自然地理   60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van der Kruk  J.  Slob  E.C.  Fokkema  J.T. 《Geologie en Mijnbouw》1998,77(2):177-188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hallow subsurface (0.25 to 10 m) is of growing importance for engineering activities, solu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is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considering the depth range of interest, the strength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ntrasts between different subsurface layers and buried objects, and the required resolution. GPR surveys can detect subsurface structures by recording electromagnetic reflections from discontinuities. The detectability of objects and the delineation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wave velocity and conduc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ject and its surroundings or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However, unwanted reflections from objects above the surface influence the images. Shielded antennas can be used to avoid strong reflections from these objects. The data thus obtained are, however, mor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The fundamentals of GPR and two different acquisition setups for a GPR system are discussed. Basic interpretation tools for travel-time and velocity estimation are described, and finally,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followed by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992.
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震前兆时空演化全貌的无量纲、归一化可迭加的信息场———综合前兆场.通过对研究区(东经113°~125°,北纬32°~44°)前兆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地震前前兆场由正常的低值离散逐渐发展为围绕震中呈高值封闭状态,震后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了某些单项异常对应某具体源的分析,而是只考虑异常.根据前兆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震源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993.
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地震地质》1998,20(1):20-26
野外考察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造成了6段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成因、不同等级的地表破裂,构成了呈面状分布的复杂地震破裂带,与我国西部地区由走滑断层运动形成的破裂带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的4段破裂与极震区及余震分布的位置相重合,主体散布在冬青顶北麓一带,沿皇城-双塔活动断裂的东段和武威-天祝活动断裂北段分布,是1927年古浪地震的主破裂带。其余两段分别分布在Ⅸ度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和西山堡-滴水崖断裂带上,是高烈度区内的次级破裂。4段主破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具有统一变形机制。其中冬青顶张性破裂带是发育在山前下方寨-严家新庄逆断层上盘的次级张性破裂,而主破裂是由逆断层运动在寺儿沟滩等处的山前洪积台地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994.
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菏泽5.9级地夺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及其场兆、源兆特征。结果表明,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密切相关,断裂端部和交汇处是异常响应的第三地区。单位面积异常台项数,震中及附近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震前1个月左右,异常台项月频次大幅度增高,单项异常的时间演化有持续型、完整型和突跳型三种类型。源兆异常具有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配套、水化我组分同步异常变化、宏观异常多点成片、持续时间长、幅度  相似文献   
995.
地面大回线源在地下形成的瞬变电磁场的反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地面大回线源在地下形成的瞬变电磁场的反演方法。其反演计算采用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可行方向法,理论计算表明,反演计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6.
小秦岭金矿田多因复成成矿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秦岭金矿田基础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层和岩体含矿性进行分析,并综合多种测试资料(S、Pb、H、O稳定同位素和流体温度)所提供的信息,反演了多因复成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用样条函数法实现了二维位场的向上延拓和向下延拓,向上延拓用样条函数法计算泊松积分,向下延拓用样条函数法求解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模型和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方法正确可行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台劳级数展开式,将窗口内网格结点位场数据在计算点展开,且对应点两两相加,由最小二乘法求得窗口内网格结点的圆滑滤波算子和二次导数算子,将此算子与观测的位场数据褶积,就可得到位场圆滑后的数据及水平、垂直二次导数。  相似文献   
999.
构造应力作用下流体运动的动力学分析——构造流体动力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孙雄  洪汉净  马宗晋 《地球学报》1998,19(2):150-157
本文从流体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出发,应用渗流力学、岩土力学及弹性力学的理论及方法,推导出了考虑应力状态的可变形介质中流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由该方程可以看出:应力状态是影响流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通过3种方式来影响流体的运动,其一是:应力的作用改变介质的渗透性能,从而影响流体运动;其二是:平均正应力的变化速率影响介质的含流体能力,它以源汇项的形式反映在方程中;其三是:应力的作用影响流场的初始状态及边界状态,通过影响定解条件反映在动力学方程中,从而影响运动特征。构造应力场对流体运动的最终影响是这3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雷时斌  姜伟 《黄金地质》1998,4(1):29-34
以山东新城-河西金矿区为例,通过新城、河西和候西矿床容矿断裂的形态、断裂活动、构造因素、构造应力场和变形场的数学、力学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探计断裂构造控矿规律以及成矿的力学机理。提出了金矿成矿受主断裂面形态、次级小断裂、节理的发育强度,断裂构造的力学特征、变形强度等控制。矿体多位于波状起伏的主断裂面凸峰的下盘、凹谷的上盘。矿化强度与次级断裂、节理的发育强度正相关。断裂构造带和次级构造裂隙带是内应力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