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49篇
  免费   5933篇
  国内免费   8014篇
测绘学   5173篇
大气科学   5619篇
地球物理   8913篇
地质学   14453篇
海洋学   4169篇
天文学   708篇
综合类   2555篇
自然地理   4006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555篇
  2022年   1100篇
  2021年   1326篇
  2020年   1507篇
  2019年   1668篇
  2018年   1378篇
  2017年   1579篇
  2016年   1713篇
  2015年   1865篇
  2014年   1987篇
  2013年   2261篇
  2012年   2119篇
  2011年   2158篇
  2010年   1716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1934篇
  2007年   2122篇
  2006年   1988篇
  2005年   1712篇
  2004年   1551篇
  2003年   1362篇
  2002年   1262篇
  2001年   1074篇
  2000年   1040篇
  1999年   950篇
  1998年   873篇
  1997年   786篇
  1996年   708篇
  1995年   612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482篇
  1992年   326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电渗析法对四川威远气田水进行脱盐和浓缩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脱盐淡水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浓缩液的组成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王少剑  高爽  陈静 《地理研究》2020,39(3):651-668
基于全国城市的PM2.5监测数据,识别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着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PM2.5的年均浓度为50.3 μg/m3,浓度变化呈现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U型”特征;PM2.5的空间集聚状态明显,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国PM2.5的污染重心。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因素除高程外,其余指标均呈现正负两种效应,且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从回归系数的贡献均值来看,自然因素对城市PM2.5浓度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高程、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风速、植被覆盖指数;各类社会经济指标对城市PM2.5浓度影响强度排名依次是人口密度、研发经费、建设用地比例、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由于各指标对城市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因此在制定大气治理对策时可以考虑不同指标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从而使得治霾对策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3.
丁建丽  王飞 《地理学报》2017,72(1):64-78
区域空间信息有助于决策者针对特定潜在和既定的土壤盐渍化区域制定改良和优化政策,以避免灌区水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干旱区土地生态系统持续性退化。然而现存区域尺度土壤盐度数据以矢量方式留存,多边形内部土壤属性无空间变异性,缺乏实时更新,对当下实际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及其结构性退化正加速危害土壤质量和健康。对此,急需更新或升级,用于刻画干旱区生态系统中土壤盐度数据,以辅助制定相关政策,减缓土壤盐渍化的危害。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代表性等级的采样设计方法(Integrative Hierarchical Sampling Strategy, IHSS),获取少量典型样点,结合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il land inference model, SoLIM),尝试推理区域尺度土壤盐分含量信息。研究以新疆天山南北中低海拔冲积平原为案例,仅以23个代表性样本,推理陆表(0~10 cm)土壤盐分含量,源自3个典型绿洲94个野外样本的验证数据显示,依据评判标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与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具备处理土壤与环境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SoLIM,推理精度更高。所以,研究认为模糊隶属度加权平均的方法(IHSS-SoLIM)可以通过较小的建模点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可作为区域尺度土壤盐度推理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4.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55.
流域水文模型计算域离散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常用的概念性水文模型 ,能够很好地模拟水文时间变化过程 ,但没有考虑水文变量和水文参数的空间变化与空间不均匀性。随着空间数据的获取手段的增多以及空间离散技术的发展 ,考虑水文参数和水文变量空间变化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中用到的几种不同计算域离散方法 ,并讨论了河道汇流模型中常用到的有结构网格和无结构离散网格。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计算域离散有辅助作用 ,其有利于无结构离散网格的自动生成和交互修改 ,并可结合遥感技术 ,使水文模型能获取精确的空间分布的水文参数和水文变量。  相似文献   
156.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预测灌木生物量最有效的方法。选择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生态系统中常见的4种灌木(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为研究对象,以株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灌木体积(V)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4种灌木和混合物种的叶、新生枝、老龄枝、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整株生物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和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0.05)筛选出了最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显示:4种灌木的生物量模型主要以幂函数W=aVb为最优模型,少数以三次函数W=a+bV+cV2+dV3为最优模型。灌木生物量与V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较高,分别为:叶片(0.775<R2<0.866),新生枝(0.694<R2<0.840),老龄枝(0.819<R2<0.916),地上部(0.832<R2<0.917),地下部分(0.74<R2<0.808),全株(0.811<R2<0.912),说明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此4种灌木的生物量估算。不同物种之间及不同器官之间的生物量模型存在差异,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物种来选择相应的模型。生物量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全面估算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并进一步评估生态系统不同碳库的碳存储量与碳循环。为有效提高荒漠草地碳储量、合理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和人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何淑芬  吕娟  刁惠芳 《山地学报》2007,25(6):747-752
对西藏古乡沟泥石流模型试验中的模型砂配制进行了研究,旨在保证模型试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区和堆积区样品的粒径分析,根据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条件,选定模型的几何比尺为1∶100,但模型砂的配制采用泥砂分段模拟法,原型中小于0.1 mm的颗粒不缩小,仍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原型中大于0.1 mm的颗粒按相似比尺缩小后用小于0.1 mm模型砂代替。并通过模型样品的选用和粒径组合对泥石流体以及堆积扇的模型砂配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使模型试验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8.
Magmatic accretion is potentially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the growth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the formation of granulites.In this study,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a magmatic arc in responseto magmatic accretion is modeled using numerical solutions ofthe on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The initial andboundary conditions used in the model are constrained by geologicalobservations made in the Kohistan area, NW Himalayas. Takingconsideration of the preferred intrusion locations for basalticmagmas, we consider two plausible modes of magmatic accretion:the first involves the repeated intrusion of basalt at mid-crustaldepths (‘intraplate model’), and the second evaluatesthe simultaneous intrusion of basalt and picrite at mid-crustaldepths and the base of the crust respectively (‘double-plate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double-plate model accountfor both the inferred metamorphic PT paths of the Kohistanmafic granulites and the continental geotherm determined frompeak PT conditions observed for granulite terranes. Thedouble-plate model may be applicable as a key growth processfor the production of thick mafic lower crust in magmatic arcs. KEY WORDS: thermal model; magmatic underplating; PT path; granulite; lower crust  相似文献   
159.
郭政  姚士谋  吴常艳 《地理科学》2020,40(12):1949-1957
采用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研究1999—2017年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排放的基尼系数和污染物分布指数均呈现下降态势,空间集中程度有所缓和。②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其排放中心不断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③中国工业烟粉尘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其冷热点区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变化。④能源消耗、第二产业比重、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会增加工业烟粉尘排放,而外资水平、治理技术水平和环境规制力度的提升则有利于减少工业烟粉尘排放。  相似文献   
160.
Usi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24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 we carried out system cluster and stress field inver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are mainly dipslip reverse faulting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 The principal rupture planes of earthquakes are NW-oriented. I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earthquake structure in its adjacent area. The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 stress P axis is nearly NS, and its inclination angle is small; while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principal extensional stress T axis is large. I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near-NS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ess. 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shows a gradation process of NNE-NS-NW from east to w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