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8篇 |
免费 | 1275篇 |
国内免费 | 8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5篇 |
大气科学 | 1429篇 |
地球物理 | 1366篇 |
地质学 | 895篇 |
海洋学 | 872篇 |
天文学 | 69篇 |
综合类 | 267篇 |
自然地理 | 7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71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71篇 |
2005年 | 243篇 |
2004年 | 215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2种。2006年夏、冬,2007年春、秋4个航次的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8.1、6.9、1.3、10.3 kg/h。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冬季>秋季>春季。优势种类主要为赤鼻棱鳀(Thryssakammalensis)、长蛇鲻(Sauridaelongate)、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及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剑尖枪乌贼(Loligoedulis)、鹰爪虾(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等。根据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了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通过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 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 MPER),以及对该海域游泳动物资源结构现状与历史调查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存在衰退现象。本研究为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2.
233.
采用(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这三种单矿物组合与1mol/L NaCl或0.5mol/L NaCl 0.5mol/L NaHCO3溶液在450-250℃和50MPa条件下反应7d。实验表明,反应后流体pH值发生了变化,NaCl介质向酸性变化,N aCl NaHCO3介质向中性转化。溶液中K,Ca,Mg,Fe和Au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矿物表面发生溶解和离子置换等反应。斜长石表面形成钠长石反应边,黑云母变色,石英重结晶,反应器皿金管中的金被溶解后在金管壁和黑云母表面重结晶,黑云母周边出现红色Fe2O3,在450℃的NaCl介质中,金含量可达1070μg/g,但随温度下降迅速减低,在NaCl NaHCO3介质中,金含量较低,显著,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与Cl,pH,Fe^3 /Fe^2 密切相关,这中金起到示踪作用,显示出金在水/岩反应中的原电池效应。 相似文献
234.
过去2000年以来地磁偶极子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磁场模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公元0~2000年的地磁场偶极子磁矩和地磁北极位置的长期变化。结果表明:过去2000年中,地磁场的偶极子磁矩并非一直减小,有近400年的时间是持续增长的。地磁北极位置的移动并不均匀,在纬度方向的变化范围只有10°左右,经度方向变化有255°。 相似文献
235.
«ɽ�����ѧ����۲�������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仯???????????????1????????????????仯????????????????????????????????????????????????????????????????????????л?????????????仯????????????????????仯???????|2??????????????仯??????????????????|3?????μ?????????????????????????-???ο???????????仯??????????????????????????????????????? 相似文献
236.
采用1979-2016年ECMWF1.5°×1.5°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3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Kriging及IDW(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空间变化规律以及风场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中国西部不同地区降水转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79-2016年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是各层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高达329.24 mm,占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的48.1%。(2)近38 a来,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整层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5 000 m以下。(3)祁连山地区的降水转化率从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说明该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区域差异明显;季风所携带的水汽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高,西风所携带的水汽则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低。(4)中国西部地区降水转化率呈向心式递减的趋势,且区域空间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237.
在实际调查数据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对流出地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始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递增;农民工以男性为主,但妇女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逐年提高。农民工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也越多。农民工务工半径随时间逐渐扩大,基本扩展到全国所有省份,但农民工的收入省际变化不大。农民工不仅给流出地带来经济上的变化,而且对文化教育、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8.
The area increment of land surface compared with its projected area is an effect of topographic relief and is also a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data resolution on surface area calculation, we calculated incremental area coefficients (IACs), based on two different algorithms, for a DEM of China at a series of spatial resolutions. Sampling the DEM with a regional network of 50?km?×?50?km cell size, 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wo IACs and topographic features. Both IACs studied were exponential functions of resolution. At 30-m resolution, the IACs were 4.31 and 4.89% over China, 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increment for a 50?km?×?50?km cell was >45%. Between the IACs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that varied with DEM resolution. Hierarchical variation partitioning revealed that the factors included contributed in a very similar percentage composition to the two IACs, mean slope (37.5 or 38.7%)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slope (22.3 or 19.6%) at local scale dominated the area increment, followed by regional elevation range. Data resolution contributed about 10%, while the deviation of slope exposure only had minimal (1.4 or 1.7%) impact on surface-area increment. For a specific type of geomorphology, a threshold resolution of DEM can be determined, below which the surface-area increment (i.e., IAC) is negligible. Our results provided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estimate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DEM resolution, and algorithms for the surface-area increment, and indicated the scale-related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in various estimat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functions when area 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239.
南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新的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资料,得到南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特征,剖析了南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资料分析表明:南海混合层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且两者的均方差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季节变化中,冬季混合层在南海北部及西北陆架区深,在南海南部及吕宋冷涡处浅;夏季混合层在南海西北部浅,东南深。南海这种混合层深度分布特征除了与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有关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季风引起的Ekman输送及Ekman抽吸有关。混合层深度距平场EOF(Empirical Othorgnal Function)第一模和第二模时间变化的主信号均为周期的年际变化信号,其中第一模态约为3 a,第二模态则有1.8,2.4和4.3 a的3个显著周期。EOF第一模显示混合层深度在南海东南部年际变化幅度最大,且滞后Nino3指数7个月时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422 3);EOF第二模显示在南海南部和北部混合层深度呈反位相变化。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