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9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1650篇
地球物理   1569篇
地质学   1031篇
海洋学   992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90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950~1990年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1950、1960、1970、1980年和1990年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分别计算1950~1990年各个年代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 球冠极点位于36°N和104°E,球冠半角为30°,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8. 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对于X分量,1950年为93.1 nT,1960年为128.9 nT,1970年为107.2 nT,1980年为107.6 nT,1990年为95.2 nT;对于Y分量,1950~1990年依次为74.8 nT,98.1 nT,89.2 nT,89.9 nT和84.0 nT;对于Z分量,分别为122.2 nT(1950年),135.0 nT(1960年),137.7 nT(1970年),110.1 nT(1980年)和107.5 nT(1990年). 根据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和全球地磁场DGRF模型,得到中国地磁场的冠谐模型,并对冠谐模型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2.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数为15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夏季季风平均环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有地形时明显较无地形时强;地形的有无还影响着降水强度和雨带的分布。另外,副热带高压中心及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与高原大地形的存在与否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3.
根据武威1980—1997年春小麦产量和气候资料,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干热风年型进行预测。预报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4.
应用神经网络建立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建文  温瑞智 《地震研究》1997,20(3):278-285
在假定了加速度峰值衰减规律的形式后,本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实际加速度峰值观测资料来求取方程中的待定系数。为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本设计了基于BP学习算法的目标分段网络训练法。  相似文献   
165.
A 2-D global chemistry-transport model is set up in this paper.The model simulates the atmospheric ozone distributions well with specified dynamical conditions.The analysis of ozone variation mechanism shows that ozone is chemically in quasi-equilibrium except for the polar night region where the variation of ozone concentrat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dynamical processes,that the oxygen atoms which produce ozone are mainly provided by the photolysis of O2 in the upper stratosphere and by the photolysis of NO2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and the troposphere.and that the ozone is destroyed mainly by NOx:the reactions between NOx and O3 and the odd oxygen cycle contribute 80% to more than 90% of the ozone destruction.  相似文献   
166.
采用高精度拉科斯特重力仪在辽宁西部地区进行多期重力重复测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深了辽宁西部地区重力场变化的认识。特别是1994年10月和1996年7月,在测区内及其附近相继发生ML4.9级和ML5.0级地震。而这两次地震为1988年以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通过对该区流动重力资料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研究分析,从中获得了震前重力变化的某些前兆信息。通过对该  相似文献   
167.
用通日月均值减去夜均值计算的月均值资料和Sompi谱分析法分析了14个台站的北向分量1年周期变化的振幅向相位,时段为1984-1988年。分析结果显示用P^0n(dnd=1,…,6)复合模式的估算的C值较合理。各台的C值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8.
Surface ozone data from 25 Europeanlow-altitude sites and mountain sites located between79°N and 28°N were studied. The analysiscovered the time period March 1989–February 1993.Average summer and winter O3 concentrations inthe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continent gave rise togradients that were strongest in the north-west tosouth-east direction and west-east direction, respectively. WintertimeO3 ranged from 19 to 27 ppbover the continent, compared to about 32 ppb at thewestern border, while for summer the continentalO3 values ranged between 39 and 56 ppb and theoceanic mixing ratios were around 37 ppb. In the lowerfree troposphere average wintertime O3 mixingratios were around 38 ppb, with only an 8 ppbdifference between 28°N and 79°N. For summerthe average O3 levels decreased from about 55 ppbover Central Europe to 32 ppb at 79°N. Inaddition, O3 and Ox(= O3 + NO2)in polluted and clean air were compared. Theamplitudes of the seasonal ozone variations increasedin the north-west to south-east direction, while thetime of the annual maximum was shifted from spring (atthe northerly sites) to late summer (at sites inAustria and Hungary), which reflected the contributionof photochemical ozone production in the lower partsof the troposphere.  相似文献   
169.
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研究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首先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地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分布,进而得到较为合理的地表净辐射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0.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周建生  陈发景 《现代地质》1997,11(4):425-433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