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120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甘肃河西山地土壤系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善忠  肖洪浪  罗芳 《山地学报》2003,21(6):763-774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以甘肃河西地区土壤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数据和已有的土壤资源研究资料,在原有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山地土壤分为5个土纲(干旱土、钙层土、半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8个亚纲,10个土类和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932.
任杰  李文军 《甘肃地质》2009,(2):82-86,91
甘肃贡北金矿床地处西倾山印支一燕山期成矿带。矿床东西延伸出至矿区外,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内。在矿区两边开展高密度电法系统勘查剖面,利用不同的视电阻率,寻找隐伏断层构造破碎带及其接触带.为布置钻探或硐探工程提供有效的靶区,进一步提高探矿的目标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33.
北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带南缘。古生代时期板块构造体制下古亚洲洋的裂解-扩展-消亡与汇聚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伸展循环造就了其大陆地壳增生与再造演化的基本背景,并形成了一系列记录这些因果演变连续过程的岩浆侵入与喷发事件。在系统总结最近几年积累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以一些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为纲领,表征这些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演变,揭示其所记录的北山南部的多阶段增生与再造演化机制,并初步探讨有利地球动力学过程制约下的岩浆活动引起的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934.
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段的马坞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8号矿体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结果表明:8号矿体的黄铁矿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到71.2%;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200~300 ℃,属于中温矿床;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矿体被剥蚀到中部偏下的位置,向深部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P型黄铁矿出现的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金品位的高值区域、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的高值区域与热电系数离散度的高值区域三者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935.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地层有多种不同的划分。近几年来,盆地经历了详细的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在地震和钻井勘探过程中,于下白垩统发现了一套新的地层单元,这套地层的古生物、电性、岩性、物理特征及地震层序与上覆和下伏地层有很大差别。这套新地层位于下白垩统上部,定名为银根组(K1y),银根组中部有良好储层,上部泥岩可作为区域性盖层,与下部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有一定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936.
孙增战 《西北地质》2011,44(4):33-43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礼成矿带的东部,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了丰富的矿体地质及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蚀变强度与金矿化程度呈正相关,从地质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对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7.
甘肃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938.
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发现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远生  李大庆  彭冰霞  雷汝林  白仲才 《地球科学》2002,27(4):367-372,T001
甘肃永靖盐锅峡下白垩统河口群盐锅峡组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 .初步调查发现了 10个化石点 2 93个足印化石 .其中在 1号点 6 0 0m2 的发掘面上 ,保存有 7组蜥脚类 138个足印、9组兽脚类 6 0个足印、1组鸟脚类 3个脚印和 1组翼龙类 11个足印 .7组蜥脚类足印形成4组保存完好的行迹和 3组的足迹组合 .最大的蜥脚类足印化石前脚 790mm× 112 0mm ,后脚 15 0 0mm× 14 2 0mm ,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之一 .盐锅峡蜥脚类恐龙足迹可以分为 3种类型 :第 1类足迹前脚为新月形 ,后脚为椭圆形 ,前后足印不重合并均向外偏转 ;第 2类足迹前脚为半圆形 ,后脚为椭圆形 ,前后足印部分重合 ,后脚印向外偏转 ;第 3类足迹前脚半圆形 ,后脚U形 ,前后足印明显分离并均向外偏转 .蜥脚类恐龙足迹向外偏转反映恐龙成“外八字”型行走 ,这种行进方式可能与其巨大的体重有关 .根据计算 ,盐锅峡蜥脚类恐龙臀高最小为 3.0 4m ,最大可达到 5 .3m .恐龙行走的速度 2 .3~ 3.4km/h .古环境、古地理分析认为白垩纪甘肃兰州—青海民和一带为一内陆淡水湖盆 .盐锅峡一带的恐龙足迹化石就发现于最近湖中心的“雾宿山古岛”西侧湖岸上 .虽然白垩纪当地气候并不湿润 ,但湖岸地区草肥水美 ,是恐龙及其他陆生生物的乐园 .  相似文献   
939.
XRD分析和全谱拟合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甘肃临泽含碘坡缕石矿的物相由坡缕石(70.1%)、白云石(15.7%)、石英(6.6%)以及少量白云母、钠长石和绿泥石组成。尝试采用了不同方法提取矿石中的碘。加热升华法未能使碘从坡缕石矿石中析出,表明碘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是吸附的离子态,而非分子态。热水浸取法从矿石中提取出的碘十分有限,仅为0.76~2.05μg/g,显示碘与坡缕石结合十分牢固,难以被热水活化。盐酸浸取法从矿石中提取出的碘为190.4~320.5μg/g,提取量与盐酸浸泡的时间成正比,与温度关系不大。在40h的酸浸泡时间内,碘提取量与盐酸浸泡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即初期和末期平缓,而中段较陡。碘释放的时间曲线说明,碘主要来自坡缕石,而非另一主要矿物白云石,因为后者很快被盐酸溶解;此外,盐酸提取碘的时间曲线还表明,甘肃坡缕石中的碘最有可能赋存在载体矿物的晶内隧道孔中,而非矿物表面。盐酸浸取法提取效果好与坡缕石的酸稳定性较差有关,碘的活化与载体矿物被盐酸溶蚀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94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甘肃省野牛滩一带陆续发现了塔儿沟钨矿、清河铁矿、刃岗沟铁矿以及石硐沟银多金属等矿床,构成野牛滩矿田。文章从矿田的地质背景入手,通过对野牛滩岩体及矿田内各矿床的特征分析,在总结各矿床控矿因素、成矿作用、成因类型和分析矿质来源的基础上,总结出野牛滩矿田的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各矿床主要受岩体、地层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野牛滩岩体是主控因素,是主要成矿作用的引擎和热动力。野牛滩矿田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古元古代裂陷环境和早古生代板块活动边缘环境中,通过两次不同时期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了矿田内主要的矿源层及矿质的局部富集;第二阶段是晚奥陶世,处在岛弧环境下的矿田区域发生了壳熔型岩浆侵入(459.6~441.97Ma)活动,在岩浆作用下,于岩体接触带相继发生了早期的热液交代成矿作用和晚期结晶充填成矿作用。第二阶段是矿田形成的主要阶段,造就了矿田内各矿床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