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论述了冀西北山间盆地区黄土钙质结核的个体特征及群体分布特点,结合地层的时代划分,总结了钙质结核的地层学意义:中更新统结核个体大,外形多呈块状,内部以均质结构为主,在剖面中常密集成层分布;上更新统结核个体较小,多呈姜状或球状,同心结构居多,分布较稀疏。根据钙质结核在盆地内的空间分布,提出形成钙核的CaCO3成分部分可能来自于盆地边缘基岩区,按照结晶动力学原理对钙核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特征钙质结核的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2.
以磷石膏为原料制备硫酸钙晶须,从固液比、溶剂浓度、溶解温度以及降温速率对晶须影响的4个方面研究了晶须的结晶行为。对磷石膏和晶须进行了分析测试;利用显微观察及图像分析,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晶须长度、长径比和晶须形貌的影响;结合结晶学原理讨论了晶须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固液比的增大,晶须长度和长径比先降后升;随溶剂浓度的增大,晶须的长度和长径比上升;随溶解温度的增大和降温速率的增加,晶须的长度和长径比下降。所制备的晶须平均长度为200~400μm,平均长径比为25~30。晶须长度和长径比的变化能够反映晶须形貌的变化。晶须的结晶分为晶核的形成和晶须的生长两个阶段,实验条件通过影响晶核形成的速率、过饱和度以及磷石膏的溶解量对晶须的结晶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03.
富氟花岗岩体系岩浆流体内稀土元素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富氟过铝花岗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进行,在与熔体相共存的流体相中,REE浓度呈有规律地变化:当温度从750℃下降至接近固相线(570℃)时,流体相中REE浓度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与REE在稀有金属花岗岩体上部岩相带中REE含量贫化的地质事实相一致。在富氟过铝质花岗岩体系中,REE易于分散进入某些造岩矿物(如黑云母等)和副矿物(如萤石和锡石等)中,从而不利于REE形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04.
AreTheyFormedbyUndercoolingCrystallizationorDevitrification?-OnOriginofVariousTexturesinPlasticFragmentsofWeldedTuffsDuYangso...  相似文献   
405.
孙德有  林强 《吉林地质》1997,16(4):61-69
吉林省太古宙TTG岩石形成于2.7~2.8Ga,其母岩浆来自于下地壳角闪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母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两大类岩石,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构成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类则构成钙碱性演化趋势。研究表明这两种演化趋势的形成与岩浆结晶分离矿物相的种类及其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406.
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招崇  王富宝 《现代地质》1994,8(4):441-451
通过对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火山岩属于一套弱碱性、普通型的火山岩系列.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对岩石结构和动力学的分析,表明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约67km),并在约17km处(上下地壳附近)形成高位岩浆房.在高位岩浆房中,由于岩浆的双扩散对流作用,发生了伴随有分离结晶作用的液相分异作用,而同化混染作用则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喷出的岩浆成分受断裂切过高位岩浆房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相似文献   
407.
M.E.P. Gomes  A.M.R. Neiva 《Lithos》2005,81(1-4):235-254
Deformed Hercynian peraluminous granitoids ranging from tonalite to granite crop out in the Rebordelo–Agrochão area, northern Portugal and some of them contain tonalitic and granodioritic enclaves. Variation diagram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of the rocks, biotites and sphenes show fractionation trends. The most- and the least-deformed samples of granite and their biotites also define fractionation trends. There is decrease in all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tents and increase in the Eu anomaly in REE patterns from the most- to the least-deformed samples of granite. All the granitoids define a whole-rock Rb–Sr errorchron. A whole-rock Rb–Sr isochron for the least-deformed samples of granite yields an age of 357±9 Ma and an initial 87Sr/86Sr ratio of 0.7087±0.0007. Geochemical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the tonalitic magma evolved by AFC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magnesiohornblende, plagioclase, quartz, biotite and ilmenite, and assimilation of metasediments) to originate tonalitic and granodioritic enclaves, granodiorite and granite. δ18O values support this mechanism. The tonalite is hybrid and derived by interaction of a mantle-derived magma and crustal materials.  相似文献   
408.
泽当岛弧位于藏南乃东县境内,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组成,是晚侏罗世洋壳俯冲的产物。本文对该地区出露的角闪石岩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室内SHRIMP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研究,探讨了泽当角闪石岩的成因、源区及其与花岗岩的成因关系,获得以下认识: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159.1±7.2 Ma;角闪石岩具有较低Sr含量、较高的Y含量和较低的Sr/Y值,富集MREE;角闪石岩与花岗岩Sr-Nd同位素特征一致,角闪石岩~(87)Sr/~(86)Sr (t)值(0.704 0~0.704 5)较低,εNd (t)值变化范围为+5.5~+6.1。结合前人研究认为,泽当岛弧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均来自地幔楔部分熔融作用。英云闪长岩为相对原始的岩浆,在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未结束前,先从岩浆房中分离出来;残余岩浆继续发生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导致Sr/Y值进一步升高和Cr、Ni、MREE含量进一步降低。因此,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泽当岛弧高Sr/Y花岗岩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09.
通过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和岩浆深渊熔离—贯入特征的研究,提出“动—静—动—静”交替作用的力学机制,指出该铜镍硫化物矿床为岩浆深渊熔离—贯入成因,使小岩体有赋存大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10.
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和旋转法对陕西略阳玄武岩原矿的化学成分、熔化过程中析晶的上下限温度、熔化的黏度-温度变化等物理化学性能作了定性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出该矿区的玄武岩可以用来制备玄武岩连续纤维,并进一步确定出略阳玄武岩样品析晶的上限温度为1271℃。同时根据样品的黏度-温度变化规律最终得出样品的最佳成形温度为1320~1340℃。利用这些数据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玄武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