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1 毫秒
61.
62.
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浙江沿岸特殊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场、台湾暖流、潮流以及长江径流等可变因子,对春季浙江沿岸上升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春季存在上升流,且上升流以带状分布在浙江近岸海域,在渔山列岛附近(28.40°N,122.00°E)以及舟山群岛附近(30.70°N,122.60°~123.00°E)存在2个上升流中心。风、台湾暖流和潮动力是影响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重要因子,其中风和台湾暖流对浙江沿岸整条上升流带均有影响;潮动力仅对28.60°N 纬度线以北至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以及2个上升流中心的强度存在影响;长江径流对2个上升流中心、舟山群岛及长江口附近的上升流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浙江沿岸海域流场的分析可以发现,舟山群岛附近底层各等深线上水体向岸运动的速度比周围海域的大,跨越底层各等深线向上涌升的趋势更明显,间接反映了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强度相对较强。对于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而言,30 m深度以浅的海域,科氏力、水平平流作用与垂直粘性力是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30 m深度以深的海域,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科氏力与压强梯度力,此时水平平流作用和垂直粘性力对上升流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63.
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模型试验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对顺层岩质边坡进行开挖破坏试验。同时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层结构模型对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夹角超过30后,边坡发生顺层滑动破坏的可能性很小,基本上可不视为顺层边坡。同时也阐明了岩层倾角以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结论可为顺层岩质边坡的科研、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声波方程频率域有限元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导出频率域有限元声波正演方程,为了消除边界反射,将Clayton-Engquist旁轴波动方程吸收边界条件引入频率域,并对有限元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利用广义共轭梯度法求解有限元方程获得正演解.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在某一频率下波场数据残差δU与单元物性参数修改量δλ之间关系的Jacobi矩阵,反演方法允许利用地面二维炮集全波场资料与给出初始模型参数的正演值的差值δU,迭代求得δλ.由于计算机内存的限制,方法计算不允许有过多数目的未知数个数,因此还提出了对同一介质物性单元的Jacobi矩阵元素进行压缩组装的措施,从而使反演的未知量个数减少,结合采用共轭梯度迭代法,使得只需利用有效波频段的少数一些频率即可进行迭代反演.正演和反演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基于混合边界条件的有限单元法GPR正演模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推导了探地雷达(GPR)有限元波动方程.阐述了透射边界条件和Sarma边界条件的原理,推导了这两种边界条件的理论公式;通过在衰减层内加入过渡带优化了Sarma边界条件的加载方法,压制了介质区和衰减层交界面处的人为反射.考虑到透射边界条件与Sarma边界条件不同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一种结合透射边界条件和Sarma边界条件的混合边界条件,它利用Sarma边界条件对到达边界区域的GPR波能量衰减功能和透射边界对GPR波能量的透射功能,使GPR波经过Sarma边界条件的衰减吸收后,再通过透射边界条件将剩余能量透射出去,集成了二者的优势.并以二维均匀模型中的中心脉冲激励源方式为例,通过Matlab程序实现,以GPR的全波场快照的直观方式,对比了有、无边界条件及不同边界条件对人工截断边界的处理效果,说明了该混合边界条件对到达截断边界处的GPR波的处理优于单一边界条件.最后,以基于混合边界条件的有限单元法对两个典型的GPR地电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指导了GPR数据处理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6.
海岸效应对近海地区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畸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近海地区采集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通常受到海岸效应的影响,使得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发生畸变,因而很难利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较为可靠地获得地下深部的电性结构.本文通过正演模拟方法,分析和总结海水深度变化和海底地形变化对近海地区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畸变影响.当测区与海岸线的距离小于目标频率的大地电磁场趋肤深度时,高导海洋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测区内电磁场的分布.由于海岸效应的影响,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在低频部分,这种畸变作用尤为明显.大地电磁测深一维Occam反演方法和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方法,对近海地区浅部地层具有较好的反演效果.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和海底地形的复杂变化,两种反演方法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假异常,为地质解释工作造成了影响.近渤海地区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在低频部分可能受到海岸效应的影响而导致视电阻率曲线的严重畸变.  相似文献   
67.
崖南区是琼东南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区,几口已钻井都已证实主要目的层段为高压地层,利用常规的压力预测方法预测新钻井的压力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若是从区域应力角度入手预测新钻井的压力误差会减小,其预测基础为岩性模型.对于已开发的油气田,利通常规的岩性建模方法可以建立较好的岩性模型;但是对于崖南区而言,由于地震资料品质不是很好,同时本区钻井较少,很难通过常规的建模方法建立岩性模型,所以本区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少井建立岩性模型.通过研究认为若完成崖南区的岩性建模必须改进建模流程,改进的岩性建模流程克服了常规岩性建模在崖南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1)不采用相模型约束岩性建模,解决了由于研究区相模型划相较粗很难约束岩性模型建立的问题;2)属性模型控制岩性模型的横向变化趋势,解决了几种常规属性与岩性间没有较好关系的问题;3)利用泥质含量结合岩性资料建立岩性体,得到的岩性模型比较接近实际情况.C井钻前完成岩性模型建立,利用C井井点位置提取岩性数据与本井钻后录井岩性数据对比,发现预测岩性与录井岩性的吻合程度很高,证明改进的岩性建模思路在崖南少井区可用.  相似文献   
68.
The environmental and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hellfish stimulated a great deal of studies on their physiology over the last decades, with many attempts to model their growth. The first models developed to simulate bivalve growth were predominantly based on the Scope For Growth (SFG) paradigm. In the las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hift towards the 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 paradigm. The general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contribut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imulate bivalve growth in low seston waters by: (i) implementing a model to simulate mussel growth in low suspended matter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DEB theory (Kooijman, S.A.L.M., 2000. Dynamic and energy mass budgets in biological syste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i) comparing and discus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imulate feeding processes, in the light of recently published works both on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and physiology modeling; (iii) comparing and discussing results obtained with a model based on EMMY (Scholten and Smaal, 1998). The model implemented allowed to successfully simulate mussel feeding and shell length growth in two different Galician Rias. Obtained results together with literature data suggest that modeling of bivalve feeding should incorporate physiologic feed-backs related with food digestibility. In spite of considerable advances in bivalve modeling a number of issues is yet to be resolved, with emphasis on the way food sources are represented and feeding processes formulated.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