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92篇
  免费   7935篇
  国内免费   11119篇
测绘学   3467篇
大气科学   4689篇
地球物理   6938篇
地质学   30312篇
海洋学   4836篇
天文学   5077篇
综合类   2689篇
自然地理   6438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975篇
  2022年   1805篇
  2021年   2053篇
  2020年   1888篇
  2019年   2288篇
  2018年   1763篇
  2017年   1986篇
  2016年   2037篇
  2015年   2223篇
  2014年   2617篇
  2013年   2614篇
  2012年   2730篇
  2011年   2933篇
  2010年   2488篇
  2009年   3203篇
  2008年   2942篇
  2007年   3097篇
  2006年   3035篇
  2005年   2728篇
  2004年   2425篇
  2003年   2342篇
  2002年   1996篇
  2001年   1736篇
  2000年   1764篇
  1999年   1557篇
  1998年   1361篇
  1997年   994篇
  1996年   816篇
  1995年   739篇
  1994年   690篇
  1993年   557篇
  1992年   426篇
  1991年   349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峨眉山玄武岩是当前研究的特点,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空分布;岩石组合;高Ti和低Ti玄武岩;与其它典型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异同点;与地幔柱的关系和地幔柱的起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解释,或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研究娥眉山玄武岩本身以及地幔柱-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2.
泥火山的全球分布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泥火山的全球分布特征、分类、成矿、成因特征和机制、生物地球化学和地质灾害。泥火山是盆地地层深部含水的泥质物在高压作用下喷出地表形成的锥状沉积体,主要发育在沉积速率较快和有横向挤压构造作用的盆地中。全球陆地有超过40个泥火山发育区,海底有超过20个泥火山发育区,每个发育区有几座到200多座泥火山不等,陆地和浅海区共有2000多个泥火山。各地泥火山有不同的喷发周期,喷发物也各有不同的形态、成分、来源和年龄。尽管泥火山的成因机制尚颇有争议,但较快的沉积速率和活动大陆边缘横向构造挤压作用无疑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泥火山对大地构造属性、油气勘探、生物地球化学、地质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已逐渐成为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43.
王光洪 《地质与勘探》2009,45(4):450-455
为了扩大资源储量,降低找矿风险,文章运用大地电磁法、地电化学法与吸附相态汞方法组合在高原寒冷地区开展物化信息进行金矿预测研究.通过已知区可行性研究验证方法组合的找矿成效,总结适合高原寒冷景观条件下的物化探找矿模式,即金矿通常位于Au地电化学异常正投影下方、电阻率高低突变带偏低阻体一侧,配套土壤吸附相态汞异常寻找破碎带型金矿较有效.依据上述找矿模式,在忠曲矿区开展金矿预测工作,在矿区西部发现找矿有利地段3处,东部发现找矿可疑地段1处.  相似文献   
744.
在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景观区,植被茂盛、土壤表层腐殖质发育,且通视条件差,运用传统的规则网土壤测量方法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查证,工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采用不规则网土壤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取得了快速评价异常、追踪异常源,缩短找矿周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5.
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一带的早古生代硅质岩建造中,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和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低于毒重石流体包裹体峰值。这些矿床中重晶石的3δ4S值比同期海水3δ4S值高(除去文峪矿区重晶石一个3δ4S值与同期海水3δ4S值接近),表明当时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引起了重S的富集。各钡矿床中的毒重石有各自的1δ3C和1δ8O值范围,毒重石中的C来自有机质事件反应。根据热力学计算表明,小于162.42℃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重晶石矿石;在温度高于162.42℃时,海水中积累充足的CO32-(来自有机事件)有利于形成毒重石矿石。在重晶石矿床形成的晚期,如出现贫Ba2+热液,且海水中积累足够的CO32-和温度高于162.42℃,CO32-可以交代重晶石中的SO42-,形成交代成因的毒重石。  相似文献   
746.
根据主采煤层顶底板岩体岩性类型及结构面发育程度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72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一不稳定类型为主,82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类型为主,10煤层顶板以中等稳定一稳定类型为主。在大量统计见煤点硬质岩百分含量(k值)的基础上,结合顶板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对各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72煤层以一、二类顶板为主,82、10煤层均以五类顶板为主。综合评价该矿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即Ⅲ类二型。根据研究成果,指出该矿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47.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8.
四川盆地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沉积期古地貌、古水深、海水动荡程度以及古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对台内鲕滩的控制作用,并把滩体的发育阶段分为雏滩期(低速建造期)、滩核期(高建造期)及衰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缓慢等效的海退过程中,处于高能沉积界面附近的水下古高地有利于台内鲕滩的形成,继承性的泸州古隆起核部是区内有利的滩体发育区,形成的台内滩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规模和较大的分布面积。这一认识可为该区飞仙关组台内鲕滩的下一步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749.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Mishrif组滩相储层发育,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产油层位。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对Mishrif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内洼地和台地边缘4种沉积相,滩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相带。并综合利用铸体薄片、物性实验数据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滩相储层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滩相储层岩石类型多样,发育生屑灰岩、生屑泥粒/粒泥灰岩、砂屑灰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岩石颗粒较粗。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以铸模孔、粒间孔、溶孔和体腔孔为主,其中以粒间孔和铸模孔发育最为广泛。各类滩相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差异明显,平均渗透率为(2.35~139.17)×10~(-3)μm~2。整体孔隙结构较好,排驱压力较低,大喉道较为发育。滩相储层发育受沉积环境控制和成岩作用改造程度影响,有利的沉积条件是滩相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基础,同生期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50.
地质甲烷对大气甲烷源与汇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甲烷是除湿地外最大的一类自然源,主要包括微渗漏、泥火山、海底渗漏、火山地热区和温泉等,这些地质源每年向大气释放约42~64 Mt甲烷气体,在整个大气甲烷收支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IPCC第四次报告(2007年)以前由于相关调查研究的欠缺,甚至基本数据的匮乏(包括未发现的源)以及甲烷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对地质甲烷等烃类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通量估算严重偏低.最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者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系统调查和科学研究,补充完善了有效数据库,改变了估计偏低的现状,并且使IPCC将地质来源的甲烷单独列项.相对来讲,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包括泥火山等地质甲烷释放通量的原位测量和科学研究仍属空白.因此,适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有利于为开展中国地质源甲烷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