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2篇 |
免费 | 2218篇 |
国内免费 | 13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6篇 |
大气科学 | 636篇 |
地球物理 | 1908篇 |
地质学 | 4397篇 |
海洋学 | 554篇 |
天文学 | 151篇 |
综合类 | 419篇 |
自然地理 | 10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305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402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316篇 |
2019年 | 362篇 |
2018年 | 319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349篇 |
2014年 | 351篇 |
2013年 | 342篇 |
2012年 | 404篇 |
2011年 | 374篇 |
2010年 | 357篇 |
2009年 | 361篇 |
2008年 | 375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53篇 |
2002年 | 257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210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GPS????????????????????????????????????????4?????????????????????????????????????????????????????????????????????????壻??????????????????????????????????????????壻?齭???????????????????????????????????塣???????????????????????ζ?????????????????????????????????????????????κ??齭??????????????????????????????????????????????? 相似文献
102.
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石油资源流动是实现石油资源时空配置的过程。从对比21世纪初和20世纪末我国石油资源的空间流动格局入手,分析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新格局下,以互动模型(阿隆索模型)为基础,构建区域石油资源流动机制模型,并结合区域的对外交通区位度,将我国石油资源的输流机制划分为供给主导型和交通拉动型,汇流机制划分为交通拉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交流机制划分为递接性交流和集散性交流等类型,并以石油流动形成机制为指导,建议将陕西培养成我国石油资源的东西交流中心,并强化广东省的南北交流职能,以期优化我国石油资源的流动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主要从GPS应用坐标网的建立和GPS在产生机理上的应用两个方面 ,论述了关于GPS应用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4.
105.
利用钾长石粉水热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综合利用钾长石提钾工艺中的重要高附加值副产品13X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福建沙县的钾长石粉加入配料NaCO3进行焙烧实验,确定培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钾长石粉:NaCO3=1:1.30(摩尔比),焙烧温度为845℃,焙烧时间为150min;优化的水热合成条件为M2O/SiO2(mo1)=1.50,H2O/M2O(mo1)=40.0,合成时间为8h,晶种加入量为9.0%。对合成样品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结晶完好,性能优良.水热反应经由溶解水合反应和聚合浓缩反应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06.
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取了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2007年8月至2013年4月75次3.5级以上中等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哈佛大学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了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构造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1)川滇块体各不同断裂带、块体内部各次级块体之间、块体内外表现出不同的震源机制解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块体及周边地区应力场的非均匀性;2)研究区各主要断裂带所反映的与构造背景作用一致的震源机制分布特征表明,川滇块体及周边近期断层破裂方式主要受到各个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以及次级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3)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上特殊的震源机制特征和发震应力轴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证实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对高原逃逸物质的抵挡和屏蔽的作用;4)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表明,川滇块体及周边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15km的上地壳,优势分布在5~15km的范围,揭示出研究区的地壳脆性孕震层位于5~15km的上地壳。 相似文献
107.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 ①蒙冀地区受拉张应力体系作用,主压应力场为东向,源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强烈挤压作用。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正断层和走滑型,P轴整体呈NE、NNE向,T轴整体呈NW或NNW方向,与前人研究该区域活动构造运动和地块受拉张和裂陷作用相符合。②蒙辽交界地区P波矛盾比较大,震源机制界面较为散乱,蒙辽或冀辽交界地区辽宁一侧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层为主,辽南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声呐对水下小目标探测时目标特征少,常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 YOLOv5 目标识别算法为基础的连续帧识别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连续帧数据提取模块以及轻量的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提取声呐连续帧信息,提升了 YOLOv5 算法的识别能力。湖上前视声呐时序数据集算法验证试验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推理时间的前提下,改进算法的平均检测精度比 YOLOv5 算法提升了 13.7%。该改进算法预期可在水下小目标自主检测任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9.
页岩\"甜点\"层段中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对裂缝的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并把握裂缝萌生、发育和演化的机理与规律,对于压裂目标层段的优选以及页岩气增产和稳产具有极为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以黔西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地化测试、岩石力学实验以及扫描电镜,深入剖析和揭示了\"甜点\"层段中与有机质和脆性矿物相关的控缝机制,并结合数值模拟实验展现了\"甜点\"层段中裂缝的形成和演化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脆性矿物的同步富集为裂缝的发育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裂缝趋向于沿着有机质形成的结构面传播,有机质的孔隙结构对裂缝具有较为明显的诱导机制。在外力作用下,内在积累的能量转化为脆性矿物的变形和变位,脆性矿物含量越高者裂缝发育能力越强,裂缝发育程度越高。数值模拟实验呈现了一种由于有机孔隙和脆性矿物所导致的应力集中从而诱发裂缝萌生和演化的整个过程。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化认识裂缝的成因机理以及压裂施工过程中相关压裂参数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