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5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618篇
地质学   1371篇
海洋学   23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61.
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卫帅  陈进 《水科学进展》2005,16(1):114-120
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是当前几个难点和关键问题之一.根据系统可靠度理论,定义了防洪体系的失事序列,基于失事序列建立了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以算法形式给出了主要失事序列的通用识别方法,建立防洪体系的主要失事树.并根据防洪体系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采用有效的限界措施改进了识别算法,提高了识别过程的计算效率.通过算例研究表明,由于自然风险转移和人为风险转移的作用,重要工程对防洪体系系统风险的贡献远比单独评估工程自身得到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962.
动荷载作用下水泥土的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霞  徐平  简文彬 《岩土力学》2010,31(4):1264-1268
采用荷载控制、非对称正弦波动荷载对水泥土进行疲劳载荷试验。在动荷载的作用下,水泥土表现为低应力性破裂特征。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提出水泥土应力空间的疲劳破坏准则,建立了水泥土3参数幂函数疲劳寿命模型。分析了影响水泥土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动荷载应力水平越高,水泥土的疲劳寿命越短,反之越长;水泥土的龄期越长、水泥掺合比越大,水泥土的疲劳寿命越长。  相似文献   
963.
节理岩体锚杆的综合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刘泉声 《岩土力学》2012,33(4):1067-1074
在总结国内外对节理岩体中锚杆加固机制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基础上,综合考虑锚杆的切向和轴向变形能力,建立节理锚固锚杆在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模型,将节理锚固锚杆的变形区划分为弹性变形段和挤压破坏段,引入表征挤压破坏段长度的变量,对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推导了剪切荷载与剪切位移和轴向荷载与轴向位移的关系。通过分析锚杆的屈服破坏形式,得到了确定挤压破坏段长度的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挤压破坏段长度与锚杆直径、岩体强度、锚固角度等参数的关系,得到了以下结论:(1)节理锚固锚杆抗剪作用的实质是锚杆调动岩体的抗压强度抵抗节理切向荷载。在抗压强度较高的硬岩中,挤压破坏段局限于节理面附近,锚杆影响范围小;而在抗压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挤压破坏段较大,而且会产生较大的剪切变形,锚杆影响范围较大。(2)锚杆屈服破坏形式与岩质和锚杆直径有关。硬质岩体发生剪切屈服,而较软岩体中容易发生弯曲屈服;小直径锚杆一般直接剪切屈服,而大直径锚杆可能发生弯曲屈服。锚杆屈服破坏后出现塑性铰,挤压破坏段范围在节理一侧约为直径的1~2倍,继续增加剪切荷载,挤压破坏段长度不再增大。(3)随岩质的不同,锚杆锚固节理的最优锚固角变化较大。岩质较硬时,最优锚固角度较小,反之则较大。  相似文献   
964.
李远  李振  乔兰  李淼 《岩土力学》2014,35(Z1):173-180
针对统一强度理论(UST)拟合非线性强度的局限和岩土材料强度特点,提出拟合岩土非线性强度特征的脆性剪切分析方法,建立了过渡式双线性强度分解公式。以脆断、剪切双重破坏机制,解释Hoek-Brown准则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并推导出体现岩石、岩体类材料非线性强度特征的脆剪强度公式。Mine-by隧道和北山花岗岩强度数据分析显示,在岩体折减强度、试验数据直接拟合实例分析中,脆剪强度与Hoek-Brown强度相关性系数均在0.98以上,在该基础上建立岩体非线性强度脆剪分析的双线性过渡式,并提出对应的统一强度理论形式,实现统一强度理论在拟合岩土非线性强度准则中的扩展。  相似文献   
965.
气象科研应用系统中的计算机故障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燕义 《气象科技》2006,34(Z1):82-84
气象科学研究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应用,显著有别于气象业务和自动化办公。其突出特点是电源启动频繁、故障率高、故障范围广、故障定位难等。该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故障判断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层次化有效功能检测法”及其应用思路和实例分析。该技术方法适用于气象科研应用系统产生的各种故障,在气象科研等保障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6.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967.
采用多层粘弹性模型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对周围地区尤其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影响,结合地震活动性分析,探讨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w6.6地震的发生机制,并对沿龙门山断裂带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地震空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下部地壳及上地幔的粘弹性效应,芦山地震震源处对应的汶川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CFS)为-0.1bar以下量级,其后随时间逐渐增加,在芦山地震前增加到了0.4bar(有效摩擦系数为0.4)或0.6bar(有效摩擦系数为0.2)以上.这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与汶川地震的非弹性触发密切相关.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地震破裂空段存在1970年大邑M6.2地震的库仑应力阴影区(下降区),汶川地震及芦山地震未能使阴影区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如没有其他不可知因素,该空段短期内整体发生破裂,引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68.
Taupo volcanic centre is one of two active rhyolite centres in the Taupo Volcanic Zone (TVZ), and has been sporadically active over the past ca. 300 ka. At least four large-scale ignimbrites have erupted from the centre, including the well documented 26.5 ka Oruanui ignimbrite and 1.8 ka Taupo ignimbrite. Because stratigraphy of earlier ignimbrites and their sources are masked by later volcanism, disrupted by regional tectonics and obscured by poor exposure, indirect methods must be appli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source regions. In this paper detailed componentry, density and petrology of lithic fragments from three ignimbrites (Rangatira Point, Oruanui, Taupo) are used to reveal aspects of the sub-Taupo caldera geology, inclu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aupo volcanic centre, to assist in ignimbrite correlation and to evaluate structures within the Taupo caldera complex. Lithic fragments identify a complex subsurface geology. The Rangatira Point ignimbrite sampled dominantly rhyolite lavas, plus a variety of welded ignimbrites, rare high-silica dacites and a single dolerite. Most lithic fragments in the Oruanui ignimbrite are andesite with minor rhyolite, welded ignimbrite, dacite and rounded greywacke, while in the Taupo ignimbrite, rhyolite is again the dominant lithic component with subordinate welded ignimbrites, andesite, and greywacke. The densities of lithic fragments indicate similar ranges of values for all lava types, and thus density is a poor indicator of lithology. Care must, therefore, be taken before interpreting subcrustal stratigraphy using density as the sole criterion. The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of lithic types are more specific, and the varia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sources for the ignimbrites. Both pumice chemistry and rhyolite lithic fragments from the Rangatira Point ignimbrite are comparable to domes exposed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Western Dome Complex and, combined with limited outcrop information, suggest the most likely source for this unit i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Taupo caldera complex. The dominance of andesite lithic fragments in the Oruanui ignimbrite suggests a major andesite cone existed beneath the source area, and the different lithic suites between Oruanui and Taupo ignimbrites suggest these ignimbrites came, at least in part, from mutually exclusive collapse structures. We believe that the Oruanui caldera is sited principally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present-day Lake Taupo and the Taupo caldera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Identification of abundant ignimbrite lithics in the Taupo ignimbrite,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an intracaldera facies of an earlier ignimbrite, that is not exposed at the surface, suggest there was a further (pre-Oruanui) ignimbrite caldera in the Taupo ignimbrite eruptive vent region.  相似文献   
969.
苏门答腊地区发育多条左旋走滑性质断层,地震活动活跃.2006年3月2日该区西南海域发生了MS7.8大地震.大地震的发生常常会引发区域位移场和应力场及周围断层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本文建立全球PREM有限元地球模型,据已有的断层滑动模型计算了此次苏门答腊地震引发的同震位移和应力及库仑应力变化,并进一步讨论了此次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此次苏门答腊MS7.8地震造成较大的南北向水平位移且集中在探测者破裂区(Investigator Fracture Zone),最大水平位移量约6.74 m,断层倾角接近垂直,下盘向北运动而上盘向南,进一步表明MS7.8地震为典型的左旋走滑为主的地震,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低;库仑应力变化达MPa量级的区域集中在震中,但近场大部分余震分布在库仑应力减小区域,有效摩擦系数变化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可能是其原因;利用改进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方法和最优破裂方向计算得出的结果显示库仑应力触发理论可较好地解释余震分布.  相似文献   
970.
静力触探探头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既影响触探试验结果的精度,又影响触探试验的效率。文章对探头的常见故障做了简单的分类,对故障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针对当前国产探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利提高探头的质量,促进静力触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