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252篇
地质学   1114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 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 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 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 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播褶皱区.海西晚期玉北地区断裂重新活动, 仍以挤压为主形成三角剪切样式, 但断层位移量并不大, 该时期玉北构造带基本定型, 储层裂缝易发育在三角剪切变形区.喜马拉雅期玉北地区存在微弱构造变形, 玉北构造带主要受到构造的叠加改造.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的扩张产生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 使得北东-南西向的玉北断裂带具有开启性, 对玉北地区油气调整和聚集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试论华北地台中生代超变质作用与地幔热柱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冀西北、胶东等金矿富集区“太古宙”高级变质地体中生代金矿化、变质核杂岩构造、花岗岩、碱性岩等问题的讨论,认为中生代强烈而广泛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流变“片麻岩”化等超变质作用,是华北地台太古宙高级变质地体变质程度深、同一地质体同位素年龄数据相差悬殊、中生代强烈岩浆活动等异常地质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既是华北地台活化的重要深部地质作用,亦是深部“去根作用”的具体体现。而中生代地幔热柱作用又是用变质作用、变质核杂岩构造、金矿成矿作用的深部机制,也是华北地台中生代活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63.
王焕  李海兵  乔秀夫  司家亮  何祥丽 《岩石学报》2017,33(12):3973-3988
强地震是断裂活动的表现形式,可以诱发地表沉积层序顶部未固结的软沉积物发生变形,形成新的变形层(即震积岩***)。因此,在连续沉积剖面中赋存的多层震积岩应是断裂活动的直接证据。川西前陆盆地中的软沉积物变形记载了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信息,对认识龙门山造山带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和三号孔(WFSD-3)连续岩心剖面的岩性分析和构造研究,识别出11段不同深度的液化角砾岩层,它们是地震触发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岩层。11个液化角砾岩段厚度从~20m至102m不等,分布在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二-五段。这些液化角砾岩层记录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晚三叠世断裂活动特征及趋势。这些厚度不等的震积岩粗略指示约2~20万年的地震活动长周期(地震幕),以及约4至70万年的间震期(地震幕的间隔时间),反映了龙门山断裂早期脉动式(幕式)活动特征。从不同段液化角砾岩层分布间隔规律来看,地震活跃期间隔(即间震期)越来越短,显示龙门山造山带断裂活动越来越强的趋势。结合前人地表软沉积物变形研究,我们认为龙门山造山带在晚三叠世经历了多期次的正断-逆冲活动的造山作用(至少经历14个地震活跃期),形成龙门山雏形及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964.
断层运动是复杂多变的, 其运动在一条巨大的断裂带上经常以区段为活动单位, 为服务于工程建设和强震的预测, 划分出活断层运动区段的必要性越来越迫切。本文通过对香山天景山断裂带断层泥的微观特征研究, 结合断裂的几何特征综合分析, 认为该断裂的中段以粘滑活动为主, 东西两段主要是蠕滑。  相似文献   
965.
Quartz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 of western Yunnan were determined by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spectra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addle-shaped. The samples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58.05 ±0.54 Ma, a minimum appearance age of 56.76 ± 0.8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54.30 ±0.15 Ma, the three ages being close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ages of the quartz samples so far determined are true and reliable. The plateau age represents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Cu-bearing quartz veins,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Early Himalayan. This age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at which a tectonically thermal event (60 Ma) took place with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opper ore and other ore types in the vast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Early Himalayan strata,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have existed some indispensabl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metallogenesis on a large scale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period in western Yunnan and also constraining in union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there.  相似文献   
966.
The change in collectorless flotation of sphalerite with pH and Cu(II) concentr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type and proportion of species present on the sphalerite surface. The solution and surface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 optimum copper concentration for maximum sphalerite flotation was identified, beyond which flotation decreased. This decrease in flotation coincid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of copper hydroxide in neutral to mildly alkaline pH conditions. The hydrophobic polysulfide and hydrophilic copper hydroxide species were the main surface species influencing sphalerite flotation.  相似文献   
967.
花东纵谷断层是中国台湾动力作用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层之一,其断层运动特征和强震危险程度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文中分别以同震地表位移、1992-1999年震间形变数据为约束,反演2003年成功MW 6.8地震同震位错分布和花东纵谷断层震间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花东纵谷断层北段处于强闭锁状态(闭锁率高达0.9),闭锁深度深(约27 km);南段闭锁程度较弱(闭锁率约0.5),闭锁深度较浅(约12 km);中段闭锁程度与闭锁深度介于南北段之间。另一方面,2003年成功MW 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震间无震滑移区与闭锁区的过渡带附近。依据同震位错、震间断层运动反演结果,以及历史强震破裂分布特征,分析认为,花东纵谷断层南北段运动方式存在差异性,北段主要以强震形式运动,南段以蠕滑和地震两种形式运动。自1951年花莲-台东ML 7.3地震序列后,花东纵谷断层南段、中段和北段至2016年所累积的矩能量分别等价MW 6.4、MW 7.0、MW 7.4地震;若发生级联破裂,整个断层至2016年所累积的矩能量等价MW 7.5地震。  相似文献   
968.
基于流域地貌对活动构造的响应,采用DEM数据对流域地貌进行量化分析是当前新构造研究的热点。本文以SRTM DEM为数据源,在流域分割基础上,提取了白浪河、潍河、沭河、沂河4个跨沂沭断裂带的流域、共计148个亚流域的地貌参数,包括流域面积-高程积分(HI)、河长坡降度(SL)、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和流域盆地形状指数(Bs)4个单一流域地貌参数及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at)的综合地貌参数。结果显示:区内亚流域HI值均小于0.35,表明区域流域演化阶段属于老年期;流域地貌参数在沂沭断裂带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昌邑-大店断裂(F1)北部和鄌郚-葛沟断裂(F4)南部有较高的Bs值,安丘-莒县断裂(F2)南部有较高的SL、AF值,沂水-汤头断裂(F3)中部和鄌郚-葛沟断裂(F4)北部有较高的HI、SL和AF值;总的来讲,AF和Bs与区域活动构造空间关系较为密切,SL的异常峰值区很好的显示了历史强震发生地的构造活动强度,HI响应程度较弱;按照Hamdouni和Irigaray的Iat值分级标准显示,强构造活动区域集中在3个区域:一,过汞丹山向SE方向的莒县方向延伸;二,零散分布在沂南以东且断续向SE向的左山方向延伸;三,沿东地堑的活动断层和F1层分布。前两个区域与沂沭断裂带西侧的一组NW-SE的区域断裂一致,第三个区域与沂沭断裂带活动断层(F5)和F1一致。流域地貌分析结果所得到的强构造活动区域中可能存在的活动断层之前和活动断层之后的响应过程,将为未来区域地震的发生提供流域地貌空间信息,可能会为地震预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9.
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地质勘察工作从1993年9月开始,2013年12月电站4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前后历时20多年,随着勘察工作的深化及工程开工建设开挖揭露情况,工程地质条件也逐渐明朗化,电站的设计工作根据现场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亦进行了相关优化等,在提高工程安全性、稳定性上或降低工程的投资上都起到了相当作用。本文通过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勘察阶段与施工阶段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比,针对现场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阐述相关的设计处理措施,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70.
针对巨野矿区3号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的现状,选择巨野矿区3和3两煤层煤样,采用煤的物性参数测试、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巨野矿区3煤层的自燃特性及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巨野矿区煤属于Ⅱ类自燃煤,煤的孔隙主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煤在失水失重与吸氧增重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94.49~123.61 kJ/mol和231.50~241.08 kJ/mol;煤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亚甲基等活性官能团,这些活性官能团是导致巨野矿区煤自燃的关键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