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韩博  吕世华  奥银焕 《高原气象》2011,30(6):1462-1471
利用2005年6月27日~7月4日金塔绿洲地表及0.40m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作为边界条件,结合一维土壤热传导方程计算了该时段0.05,0.10和0.20m深处的土壤温度。通过比较同时段观测值与计算值的观测,发现0.05m深处的土壤温度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在方程中只需简单考虑浅层土壤蒸发/凝结过程,便可以使...  相似文献   
142.
2012年太湖蒸发量变化特征及蒸发模型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蒸发是全球能量分布,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气候及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因子。运用太湖湖上观测平台大浦口站2012年涡度相关数据分析了太湖蒸发量的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并评估了11种蒸发模型。结果表明:太湖2012年总蒸发量为1066.2 mm。潜热通量是太湖净辐射能量分配中的主导项, 2012年太湖地区潜热通量占净辐射通量的91.9%。2~7月为太湖水体储热阶段,当净辐射在7月达到最大值时,蒸发值也达到最大值;净辐射8月开始减少,至12月达到最小值,期间湖体储热释放,使得蒸发量在2月才达到最小值。采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太湖蒸发量的数据评估了11种蒸发模型,分别从年蒸发总量和蒸发量月变化特征来探讨模型对于太湖蒸发量计算的适用性,其中以波文比能量平衡模型表现最好,与涡度相关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中心化均方根误差为4.50 mm month-1。  相似文献   
143.
黄河断流事件的发生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人类生产活动用水量急增与天然径流量骤减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作为天然背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引起黄河断流的所有气候因子中,降水减少的贡献最显著,其次是蒸发增加的影响。当代黄河断流事件的发生和持续加重似与El Nin~o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持续强劲有某种关联,本文即通过对黄河径流及其流域内的降水、蒸发、气温等方面气候因素与El Nin~o事件的遥相关作用进行分析,寻求导致黄河径流减少的可能原因,从而揭示黄河断流与El Nin~o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ElNin~o事件发生时,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35%,可造成黄河年径流减少12.95%(含有来自蒸发增加所造成的影响),约相当于减少73.45×108m3的水量。随El Ni~no事件强度的加深,降水量与径流量均迅速递减,强El Nin~o事件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减少20.43%,黄河径流量减少25.59%(147.17×108m3);1997年断流最严重时降水减少30.62%,径流骤减40.27%(229.96×108m3)。可见El Ni~no事件对黄河断流所造成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4.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宋正山  杨辉  张庆云 《高原气象》1999,18(4):552-556
地面实际蒸散发量及降水(P)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文利用1951 ̄1995年各年、月华北地区共26个气象站的月降水(P)和月气温(T)观测资料,依据高浩一郎的陆央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华北地区地面蒸发(E)T 可利用的降水,即降水减蒸发(P-E)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部分初步分析了华北地区水的时间和区域变化特征。文中还用其它方法对地面实际蒸发量的估算结果,讨  相似文献   
145.
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蒸发势的一种经验计算方法, 考虑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3种要素.其数值与彭曼蒸发势值, 与用E601蒸发器、小型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 (以下分别简称E601蒸发量, 小型蒸发量) 作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都在极显著水平以上, 而且很稳定.因此, 初步认为这种计算法适合于本地.本计算方法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和使用, 与有关指标 (例如干热风指标) 可以较好地衔接.利用本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在评估水分盈亏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干旱和干热风分析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6.
Daily routine observation data from 27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1970 to 2017 were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abrupt changes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the formula of FAO Penman-Monteith, in consideration of China’s eco-geographical divi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and seasonal averag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xcept for summer and winter, displayed a distinct spatial pattern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ith higher value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but lower values in the middle; the time when monthly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reached its maximum or minimum showed clearly zonal differences, namely earlier in the south and later in the north. The prevailing mean and trend abrupt changes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study area, while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abrupt change time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easons. Specifically, the mean abrupt change was dominated by positive mutation, with generally the earliest abrupt change time occurring in spring and the latest appearing in winter; the trend abrupt change pattern was mainly described as the process shifting from a downward trend to an upward trend, the trend change points in year,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were postponed gradually from the northeast to the southwest with a delay of about 20, 10, 20 and 5 years,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ly, the abrupt change time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trend in the whole plateau was later than that in the whole buffer zone, with a respective lag of 5, 1, 12, 5 and 4 years. Corresponding to the periodic change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ignificant evaporation paradox only scattered through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period before the trend change point (2007), but it was absent afterwards and would not appear in the future. The above finding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climate change and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n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47.
根据我国北方的热量平衡观测资料,地立了计算感热—潜热比的经验模式,用于计算黄河流域旱涝年(1972、1975、1986、1988年)及一般年(1971、1974、1985、1987年)夏季陆面蒸发,并分析其变化特点以及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