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148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309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605篇
海洋学   69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降水和环流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61~2010年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美国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通过气候平均、REOF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南地区初夏降水的地域性和时段性特征,及西太平洋副高和高、低空急流等大气环流的相应演变过程。结果发现:(1)江南南部27.5°~29.5°N存在一个独立于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的初夏雨季,该雨季平均发生时间为6月11~30日,比江淮梅雨早约8天左右。(2)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东退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发生发展的重要环流背景,6月第2候副高发生突变性加速西伸之后雨季开始,雨季期间850 hPa副高西伸脊点基本稳定在最西位置即133°E附近,6月第6候副高东退北抬后雨季结束。(3)低层急流大风带的形成和位置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阶段的重要动力条件,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东北延伸的低层急流与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气流连通形成低层急流大风带,并与北侧上空的高空急流耦合,降水集中区位于低层急流大风带左侧、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  相似文献   
22.
首先利用CFS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东亚夏季平均环流结构及瞬变涡旋活动特征,再通过WRF模式设计控制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分别模拟受到/不受到来自北边界中纬度瞬变涡旋活动影响的东亚夏季环流和降水,通过两组试验对比揭示了瞬变涡旋活动对东亚夏季平均环流和降水的贡献.结果 表明,中纬度瞬变涡旋活动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输送动量、热量、水...  相似文献   
23.
港口靠船桩工作性状计算的双参数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耀峰 《海洋工程》2002,20(2):38-42,48
港口靠船桩是承受重复性荷载或多循环荷载的一种横向承载桩。双参数法能较好地描述靠船桩 (单桩、群桩 )的桩土工作性状。用双参数法进行计算时 ,所给的地面条件必须由重复荷载或多循环荷载作用下实测出来。根据现场试桩资料 ,标定桩土参数 ,即k =mx1/n的指数l/n、桩土相对柔度系数α、桩土综合刚度EI等值 ,可以用来设计试桩附近局部地区同类条件下的其它长桩。对于没有进行试桩的某些工程 ,可以联合运用双参数法和p -y曲线法进行桩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25.
SMIP2试验对亚洲夏季风的模拟能力及其可预报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参加第二次季节预测模式比较计划(Phase 2 of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SMIP2)的五个大气环流模式的输出结果,比较了这些模式对亚洲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并讨论了大气环流模式在季节尺度上对亚洲夏季风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各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亚洲夏季降水的大尺度分布特征。除了模拟的东亚夏季降水异常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模态(EOF1)的时间系数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之外,多数模式可以大致再现东亚、南亚和西太平洋夏季降水异常EOF1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分析表明,热带地区有很好的可预报性,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可预报性尽管也较好,但比热带地区要低,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的可预报性较差,陆地上的可预报性比海洋上低。在热带和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海温强迫所产生的较大外部方差对此地高可预报性有很大的贡献。与正常年份相比,模式在强El Ni?o年和强La Ni?a年表现出较高的可预报性,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大多数模式在El Ni?o年比La Ni?a年产生了更好的可预报性,在中西太平洋区域El Ni?o年可预报性的高值中心较La Ni?a年位置偏西。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60—2012年5—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冷涡经典定义,采取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根据东北冷涡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 通过冷涡强度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指数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具有较好表征意义。冷涡活动强对应5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通过强弱指数年合成,得到6月强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有一定大气斜压特征; 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有冷空气活动,中高层西风带呈明显的上游分流和下游汇合特征,分汇流之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弱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不存在阻塞形势。  相似文献   
27.
中东YD油田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Kazh地层分布着活跃的非均质沥青质稠油,高压并含有酸性气体,为非目的层,需要钻穿并封隔该层后对下部产层进行开发。由于沥青质稠油层分布不均,孔隙压力不确定,对钻井工程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在一期施工中,3口井由于沥青质稠油的侵入被迫工程弃井,未能实现工程目的。针对此世界性难点问题,开展了沥青质稠油侵入机理实验研究、固化剂研制、控压钻井技术应用等一系列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提出了复杂沥青质稠油层安全钻井技术对策,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K. Brack  R. L. Stevens  M. Paetzel   《Marine Geology》2000,170(3-4):347-362
Holocene sedimentological change was investigated in 15 sediment piston cores (250 cm long) from the mouth of the Göta älv River, outside of Göteborg, which is sheltered by an archipelago.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interpret recent,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influences upon the accumulation–erosion balance 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rom Holocene sediment units. The five main units are: consolidated glaciomarine clay (Facies gC) lowermost, consolidated estuarine clay (Facies dC), soft sub-recent sediment (Facies omC and Facies C) uppermost and dumped sediment (Facies D) in some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The sediment facies are divided by two major hiatuses: (a) the early Holocene hiatus between Facies gC and dC involves a time gap of at least 7000 years, ending at ca. 4000 BP and (b) the late Holocene hiatus between the consolidated clays (Facies gC and dC) and Facies omC spans 1000 years and ends ca. 50 BP (i.e. 100 years ago). Both hiatuses probably relate to the effects of isostatic land uplift. Surface sediments consist mainly of an organic-matter-rich clay facies, suggesting changes in the trophic state of the estuary during the last 100 years. Together with human-induced increased river erosion and loss of accommodation space in the estuary, this caused the onset of sedimentation in the estuary. The recent sediments are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Cu, Zn, Pb, Hg), with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er part of Facies omC.  相似文献   
29.
The barotropic, wind-induced circulation, which develops in the Gulf of Patras in Western Greece during the winter, is studi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using the numerical code MIKE 3 FM (HD). The Gulf's basin is bracketed between two sills, one on the west at the opening with the Ionian Sea and the other on the east at the Straits of Rio-Antirio at the opening with the Gulf of Corinth.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wind-induced flow creates strong currents near the coasts, which determine the sense of rotation of the gyres that develop in the Gulf. Strong currents are also created at the Rio-Antirio Straits. The wind-induced, barotropic currents do not seem to contribute to the direct replenishment of bottom waters, which recirculate between the two sills. Depending on the wind-speed forcing of the flow,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waters in the Gulf of Patras is estimated to range from one week to one month.  相似文献   
30.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 POM模式 ,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 (SST)数据并考虑 M2分潮作用 ,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 ,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 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