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586篇
地质学   744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城市居住单元环境质量的高分辨率遥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由于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使得在居住单元的尺度上进行城市环境质量的遥感评价成为可能。所研究的评价方法在选取传统的环境评价指标如绿地景观结构参数、建筑容积率参数基础上,提出了平均可视面积、影像地物交替复杂度以及山体、水体、绿地、道路等外界地物影响力等指标,进一步研究了相关指标的分析方法。最后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得到各参数指标的评判矩阵,进一步获得各居住单元综合指标评价的最终结果。使用厦门市QuickBird遥感影像进行了相关评价方法的实验,对8个典型居住单元的环境评价实验研究表明,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成本较低、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星罗棋布的热带珊瑚作为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具有分辨率高、时间跨度大、记录连续完整、体系封闭性好、蕴涵的信息丰富、可选择的代用指标多、测定简便和易于定年等特点。珊瑚有效地记录了全球环境变化的诸多信息,已成为研究过去(如末次间冰期以来)和近代(如数十至数百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率和可预测性(PAGES CLIVAR)领域重要的环境载体。以全球变化为背景,对近年来珊瑚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重点讨论了珊瑚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比值等指标在海表温度(SST)变化、海气交换程度、季风强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南海珊瑚在高分辨率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方向。  相似文献   
93.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4.
牛方曲  杨欣雨  孙东琪 《热带地理》2020,40(6):1109-1116
文章关注于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要素的作用关系,建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框架,并以海南省为案例区开展应用研究。该框架首先对区域产业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级,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其次解析了区域产业、人口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最后,基于产业评价结果设定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合产业和人口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评价不同产业结构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即产业和人口的规模上限。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省的经济规模并未超载,产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其中土地资源成为海南省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其次是水环境;海南经济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多为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亟需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为提升经济发展规模上限,需要培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文章建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将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相联系,其评价结果政策意义更为明确,可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产业及人口发展规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5.
基于Fluent流体计算平台,运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亚临界雷诺数Re=3900下“X”形排列五圆柱体结构群三维绕流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分析来流攻角α与间距比L/D两个关键参数对五圆柱体结构群的尾流区三维涡结构演化与流体力系数的影响,并揭示其内在流动互扰机理。研究表明:来流攻角和间距比的变化对五圆柱体结构群流动控制及互扰效应的影响显著。在小间距比工况下,观察到柱体群间隙区域内流体高速流动的现象,导致五圆柱体之间的互扰作用十分强烈。间隙流对中间圆柱体和下游圆柱体有较强的冲击作用,对其表面的流体力分布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大间距比工况下,当α=0°与L/D≥5.0工况时,柱体群尾流效应强于其间隙流效应。当α=22.5°与L/D=7.0时,位于下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流体绕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当α=45°与L/D≥6.0时,位于上游与中间处的圆柱体尾流区均会产生正负交替的漩涡结构。  相似文献   
96.
在详细分析了龙子湖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龙子湖的设计方案,指出龙子湖建成后可能存在渗漏量过大的问题,从而影响该区的生态环境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建立了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龙子湖建成后确实存在渗漏量过大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参考方案,还预测分析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后可能进一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7.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u同位素测定中的干扰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高精度测定铜同位素的新方法,然而在测定中也可能存在干扰。为此对MC—ICPMS Cu同位素测定中的可能干扰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对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进行了纯化,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对Cu同位素的同质异位素干扰可以忽略;(2)运用K和/参数进行了讨论,其中K为样品中的Cu浓度与标准溶液中Cu浓度的比值,f为在一定Cu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干扰信号相对于^63Cu真实信号的比值。理论模拟表明,当K值小于1时,即使在质量为63处的干扰很小,对ε^65 Cu的影响也可能很大;(3)通过对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的对比,发现对所用的试剂而言质量数为65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4)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当样品中Cu的浓度是标样中Cu的浓度的0.5~4倍时,测试获得的样品的ε^65值与其真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5)对潜在的基质效应重点研究了Fe和Co对Cu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Fe/Cu〈100,Co/Cu〈7时,Fe,Co不影响Cu同位素比值的测定;(6)10个月的重现性研究结果为ε^65=3.5±1.0(2SD)。该测定值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  相似文献   
98.
Why do environmental defenders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based effor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despite threats to their lives and minimal success in deterring or punishing offenders? Examining Community Forestry initiatives in Cambodia, we find that forest protection is not only a means to ga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or social benefits, but also a means for forest defenders to assert themselves as political actors in relation to the state and other citizens. Rather than simply repressing and disciplining forest dwelling populations, violence against defenders shapes their subjectivity and re-politicizes their lives. Distinguishing between various forms of violenc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illicit forest users, we highlight how forest protection becomes a means of political self-expression and rights-based resistance as forest defenders reinterpret direct violence through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s of structural and symbolic violence. Participation in CF thus unlocks ways of being political and contesting oppressive structures while acting within sanctioned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99.
This Commentary reflects on the state of the scholarship on learning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policy and governance. How have we been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We highligh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dvancements related to learning, as well as areas of divergence between learning theories and frameworks, and underdeveloped knowledge around processes and outcomes.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and improve progr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e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learning scholarship by focusing on how to collectively engage in ‘learning about learning’.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an ecological worldview—operationalized by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NEP) Scale--serves as the source of coherence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EC). Using data on four samples from the 1992 Gallup “Health of the Planet” Survey and the 2003 and 2010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s, we found that in all samples not only is the NEP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 of EC, but it also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EC as hypothesized.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NEP is the source of coherence of EC, making it a meaningful constr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