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Beltanelloides podolicus 在中国上震旦统首次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Beltanelloidespodolicus可谓球形藻群体化石之最大者,压扁圆盘体直径3-30mm,呈炭质膜保存。与其一起出现的化石还有许多高级藻类和动物化石。它们的发现为扬子地台上震旦统与东欧地台文德期地层的对比又添一证据。  相似文献   
92.
Well investigated platforms have been selected in each continent, and the history of Cretaceous transgressions and regressions there is concisely reviewed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The factual records have been summarized into a diagram and the timing of the events correlated between distant as well as adjoining areas.On a global scale, major transgressions were stepwise enlarged in space and time from the Neocomian, via Aptian-Albian, to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the post-Cretaceous regression was very remarkable. Minor cycles of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were not always synchronous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Some of them were, however, nearly synchronous between the areas facing the same ocean.Tectono-eustasy may have been the main cause of the phenomena of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but certain kinds of other tectonic movements which affected even the so-called stable platforms were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phenomena.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various causes may have been unusual in the Cretaceous, since it was a period of global tectonic activity. The slowing down of this activity followed by readjustments may have been the cause of the global regression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协同生产平台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4.
考察了山西峨嵋台地万荣城区一带的挤压型地裂,发现其呈北西-南东的条带状,1985年发生,至今仍在发展。地裂带上墙砖、水泥地砖拱曲翘起,水泥地面条带状拱曲,土体发育呈波浪条带状垅岗;墙体开裂,墙体裂缝中间宽上下两头细,地裂带上X型破裂发育。分析了万荣城区一带地裂的特征,讨论了万荣挤压型地裂的力学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5.
在华北地台1.4×106km2的范围内系统采集了12193个岩石样,组合成1207件分析样,对放射性产热元素K,Th,U进行了测试,同时由国家一级岩石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监控分析质量.根据岩石中K,Th,U的含量和地壳各结构层的岩石组成,计算了地壳各壳层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含量,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台岩石与各时代地层的平均热产生率及其变化,并建立了华北地台现代大陆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应用一维稳志热传导模型,求得了华北地台岩石圈的深度-平均地温分布曲线.地表热流密度分布和岩石圈深度-地温分布曲线研究表明,现今华北地台壳内熔融作用不明显。与世界上其他大的稳定克拉通区相比,华北地台地壳活动性较大,具有准地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志华  冯增昭 《地质科学》1998,33(2):180-186
在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岩石类型丰富多样,碳酸盐岩、碎屑岩和蒸发岩均有。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单因素基础图件5幅及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四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缘碳酸盐开阔台地、北部蒸发盐-碳酸盐台地、中央碳酸盐局限台地、南部三角洲。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曾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海退,且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地台南缘发现钾镁煌斑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磊  杨万志 《现代地质》1998,12(4):555-558
首次在塔里木地台南缘皮山县境内找到钾镁煌斑岩,它们呈脉状产出,围岩为白云母石英片岩。该钾镁煌斑岩的岩石化学成分与亚洲钾镁煌斑岩的平均岩石化学成分接近,与澳大利亚西金伯利地区钾镁煌斑岩一致,稀土元素及其配分模式位于世界钾镁煌斑岩的范围之内,其中大多数标本具有已知世界钾镁煌斑岩的共同微量元素特征:具Ba、K、La和Ce的正异常及Ta、Nb、Sr和Ti的负异常。该钾镁煌斑岩的发现对研究区金刚石找矿和深部地质过程研究均具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8.
张子敏  范光 《铀矿地质》1996,12(6):347-352
熊耳群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系是熊耳山区最为重要的产金层,其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华北地区的长城系,为华北地台南缘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套盖层沉积。多年来,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南缘构造框架颇有争议。本文从熊耳群火山岩系的分布形态、与基底的接触关系、常量、微量元素特征、稀土之素特征诸方面证实了熊耳群火山岩系为典型大陆裂谷喷发的产物,并非陆缘火山岛弧成因。  相似文献   
99.
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发育一套以正长岩、石英正长岩、霓辉正长岩、霓霞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类为代表,包括碱性辉长岩、碱长花岗岩、霓辉花岗岩、角闪正长岩、碱性辉石闪长岩、煌斑岩等类岩石在内的碱性侵入岩体.它们具有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特征.主体形成于海西期.相当于泥盆-二叠纪.钾钠含量较高,具有碱性岩类的岩石化学特征.构成一条碱性侵入岩带.其时空分布与北山-阿拉善地区的碱性岩带基本一致.该碱性岩带反映出在泥盆-二叠纪期间.塔里木地台北缘及邻区处于造山期后的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0.
扬子地台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硫和碳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 20.0‰~ 38.7‰之间变化,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在 0.5‰~ 5.0‰之间。除灯影组顶、底界线处外,δ^34S和δ^13C值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上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连续的硫、碳同位素记录分别反映了同期海水中溶解硫酸盐和碳酸盐的硫、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灯影组微量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特征,意味着灯影期海洋中具有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除了顶底界线处,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海洋环境。灯影期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同时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海洋深部水体逐渐氧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