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5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从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 ,利用边界上的 4个连续性条件 ,计算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上弹性波反射和透射系数 .计算表明 ,快纵波在双相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分界面上 ,要产生反射快纵波、反射转换 qSV波、反射转换慢纵波和透射快纵波、透射转换qSV波、透射转换慢纵波 .反射转换慢纵波振幅和透射转换慢纵波振幅均较小 .频率、耗散和各向异性大小影响着快纵波反射系数的大小 .  相似文献   
832.
We simulated quartz-type GeO2 and investigated its high-pressure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method with a model potentia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under hydrostatic compression indicated that a pressure-induced amorphization of quartz-type GeO2 originated from the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the quartz lattice as, in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 of SiO2. Furthermore, quartz-type GeO2 directly transformed to a rutile-like structure with only subtle displacements of ions under σ x y imposed shear stressed decompres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roduction of the quartz-to-rutile transformation. A possible pathway of this transi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Received: 14 April 1999 / Revised, accepted: 11 August 1999  相似文献   
833.
834.
对首都圈地区2002年1月~2010年6月619个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依据区域构造特征将首都圈划分为3个区域,用聚类统计方法中的最长距离法对各分区的机制解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了各分区的构造应力张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的优势分布为NNE-NEE向,T轴方位的优势分布为NNW-NWW向,绝大多数地震震源处的应力场以水平作用为主,破裂以水平走滑为主。首都圈西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NE75°,中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NE62°,东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近EW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向挤压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35.
地壳形变与强震地点预测问题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在森  武艳强 《地震》2012,32(2):8-21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震前GPS资料所反映的孕震特征的分析, 对地壳形变资料应用于孕震机理和地震预测研究中在最近几十年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分析, 并对比了中外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科学思路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 对走滑型和倾滑型地震断层带区域孕震形变场特征进行分析, 强调孕震过程地壳形变的认识模式需要从孕震断层拓展到区域甚至更大区域, 并需从多尺度地壳形变时空过程来认识强震孕震形变动态特征, 进而获取强震预测判据。  相似文献   
836.
以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Ms6.3级地震余震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利用单台三分量波形资料计算余震的震源机制。收集整理大柴旦Ms6.3级地震公认的震源参数结果和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以大柴旦Ms6.3级地震的震源参数作为约束,计算理论地震波来确定该区域的地壳速度模型。以此模型计算ML≥2.0级余震震源机制解。共收集160个余震资料,最后确定了85个余震震源机制解,其中最大震级为朋。4.7,最小震级为ML2.0。进行单台与多台联合矩张量反演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结果相差不大。实际计算表明,在观测资料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运用单台数字地震波观测资料可以较好地确定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837.
稀疏测线大地电磁资料三维反演研究:合成算例(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勘探成本和工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大地电磁实际工作采取布置稀疏测线采集数据和使用二维反演方法解释这些稀疏测线数据的方式。然而,二维反演方法在解释三维地电构造数据时存在局限性,有时甚至做出错误的地质解释。本文尝试了使用三维反演方法对大地电磁稀疏测线数据进行反演解释。使用大地电磁全信息资料三维共轭梯度反演程序对理论模型合成稀疏测线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结果表明:这种反演方案是可行与有效的。同时,我们发现在不同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中,四个张量阻抗元素和两个倾子数据同时反演的结果相对更为准确,更接近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38.
TTI介质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李敏  刘红伟  刘洪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4):1366-1375
在沉积学中,可假设在相同时期的沉积层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和演化过程.因此,沿层传播的地震波和垂直于地层传播的地震波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在纵波资料的处理中,考虑各向异性对逆时偏移的影响,通常假设介质的横波速度为零,这样可以得到纵波在TTI介质中的传播方程,但是该方程在实际计算中仍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本文加入横波分量可有效解决数值稳定性问题,并选取适当的横波速度减小对纵波成像的影响,实现地震波在TTI介质中的逆时偏移.实际测算表明,P-SV波的方程中包含横波分量,若假设SV的速度为零,则会导致方程的差分格式不稳定;若加入SV波,选择合适的SV波速度可以使SV波的全区各向异性和反射系数达到极小,并可有效的抑制SV波对纵波勘探的影响.本文的方法是一种稳定的TTI介质中的逆时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839.
岩石塑性变形条件下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仅描述了峰值强度状态下正应力和剪应力之间的关系,作为岩石破坏的判据.本文拓展概念,提出Mohr-Coulomb屈服准则表述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后不同应力状态下屈服面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总结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使用三轴压缩试验数据确定塑性参数c和φ随内变量κ变化的实验技术方法,给出了评价各向同性模型精度的参量表达以及某些测试结果.采用具有各向同性强(软)化规律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岩石的初始屈服、峰值屈服和残余屈服三组参数可以将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简化表征为四直线模型,它比三线性模型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本文的结果为工程地质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0.
弹性波在含双裂纹岩体中的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和岩体是具有复杂细微观结构的非均匀介质.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时,与岩体细微观缺陷相互作用表现出弹性波的频散效应.为研究岩体内部细观结构对弹性波频散效应的作用,本文采用双裂纹模型:在模型内部,考虑裂纹间的相互作用对弹性波的影响,以分析弹性波在双裂纹体系间的多次散射作用;在双裂纹体系间,采用线性叠加分析法,以考虑岩体缺陷影响的局部化.对波动方程应用Green函数基本解,利用边界积分方法,将双裂纹体系作为内边界处理,得到相应的频散方程,由此对比分析了双裂纹体系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下的区别,进一步探讨了双裂纹体系参数、孔隙流体压力和卸荷对岩体频散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