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5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4076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318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6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7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本文基于大理州的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的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的编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32.

综合已经在红外异常提取中应用的涡度和RST(Robust Satellite Technique)算法优点,提出了红外异常指数算法.并基于长时间尺度的中国静止卫星FY-2D和美国极轨卫星NOAA长波辐射数据,应用RST和异常指数算法,分别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和5月12日MS7.5地震前后卫星长波辐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开展了多轨道、多时空分辨率长波辐射同步地震热红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RST算法,两次地震前后,未能在震中周围发现明显的长波辐射异常.运用异常指数算法:(1)对于NOAA卫星,4月15日在MS8.1地震震中以西出现热红外异常,到4月24日震中以西约100 km处出现异常最大值,随后逐渐消失.5月10日在MS7.5地震震中以东约200 km发现异常;(2)在NOAA卫星长波辐射异常发现最大值当日,采用FY-2D卫星每3 h的数据分析可发现红外异常的动态演化过程,弥补NOAA卫星分辨率不足.以上结果为利用多轨道卫星监测地震热辐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3.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atellite imagery interpret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 study the active features and the latest active times of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the Quaternary basin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ult and the 1680 Chuxiong MS6 ¾ earthquake. Several Quaternary profiles at Lvhe, Nanhua reveal that the fault has offset the late Pleistocene deposits of the T2 and T3 terraces of Longchuan river, indicating that the fault was obviously active in late Quaternary.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has been dominated by dextral strike slip motion in the late Quaternary,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1.6-2.0mm/a. Several pull apart Quaternary basins of Chuxiong, Nanhua, and Ziwu etc. have developed along the fault. The 1680 Chuxiong MS6 ¾ earthquake and several moderate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near the fault.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are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ose earthquakes, the latest fault movement was in the late-Pleistocene, and even the Holocene. In large area, the Chuxiong-Nanhua fault and the eastern Qujiang fault and the Shiping fault composed a set of NW-trending oblique orientation active faults, and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ll mainly dextral strike slip.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like the red river fault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southwestern boundar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scaping movement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相似文献   
934.
本文以“社交媒体多层次信息流”为概念框架,分析了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个人、当地的组织、宏观层面的主流媒体使用社交媒体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微博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总结出地震灾害发生后社交媒体所具有的5项功能:人际之间的交流,地方政府、本土组织以及当地媒体的传播渠道,大众传媒信息发布的渠道,信息的收集和分享,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各主体间沟通的渠道。在强震发生后社交媒体有巨大的传播潜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大震发生后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应对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5.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36.
通过研究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四川省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及二者间的关系,完成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向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的转换与更新;并以芦山地震为例,利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验证了更新后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7.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震后,浙江省地震局利用大数据采集了1031.99万条手机位置记录和4.46万个空间格网位置。本文结合24hr连续定位的手机数据,使用手机位置数据分别对九寨沟灾区人口从时间和地理维度上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了多维人口分布的偏差,同时,探讨了剔除微观误差数据用户来估算灾区通讯基站退服分布的方法。该项工作为震后快速获取灾区人口实时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8.
The most popular practice for analysing nonstationarity of flood series is to use a fixed single‐typ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corporated with the time‐varying moments. However, the type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ould be both complex because of distinct flood populations and time‐varying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s. To allow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complex nature, the time‐varying two‐component mixture distributions (TTMD)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y considering the time variations of not only the moments of its component distributions but also the weighting coefficients. Having identified the existence of mixed flood populations based on circular statistics, the proposed TTMD was applied to model the annual maximum flood series of two stations in the Weihe River basin, with the model parameters calibrated by the meta‐heuristic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TMD was evaluated by different diagnostic plots and indexes and compared with stationary single‐type distributions, stationary mixture distributions and time‐varying single‐type distributions. 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advantages of TTMD with physically‐based covariates for both stations. Besides, the optimal TTMD models were considered to be capable of settling the issue of nonstationarity and capturing the mixed flood populations satisfactorily.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9.
张桂欣  孙柏涛  陈相兆 《地震》2017,37(4):69-79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 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充分利用研究较多且较系统的建筑物震害及损失评估结果, 结合历次典型历史地震震害中建筑物和生命线震害情况, 通过分析建筑物损失和生命线工程损失的数量关系, 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模型; 通过对人口、 GDP、 土地利用等公里网格数据进行分析, 给出中国大陆地区的分区分类原则, 建立分区分类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型; 基于GIS软件平台, 开发了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块, 利用该模块, 得出了四川省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生命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40.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Burgers体黏滞松弛模型计算汶川MS8.0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的主要有四个断层段,分别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青川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南段.而且震后4年内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可能与同震变化相当,相当于再发生一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震后效应在分析强震影响时不应忽略.本文基于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动态演化,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由Dieterich(1994)模型给出地震发生概率,结合相关构造地质、历史地震、余震活动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4个断裂段地震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和青川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