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7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559篇
地质学   2071篇
海洋学   375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60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Maps of soil response for the city of Barcelona have been for the first time obtained through a GIS environment that integrates the different procedures for soil response estimation within a single tool. These maps constitute part of the results of the local scal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prototype for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that was developed within the European project SERGISAI. The approach involves: collection of available data relevant to local geology, implementation of geotechnical models, estimation of the reference seismic action, generation of synthetic strong-motion time histories, and soil response calculation through 1D analytical method. The resulting predictive hazard maps of predominant period and amplification ratio delineate potential variations on ground shaking and constitute a first approximation 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Barcelona urban area microzonation.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when comparing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n this study with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provides a useful feedback to establish site dependence sui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methods, to extract information on at-present inaccessible parameters needed for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also to delimit those areas where further in-depth survey research is needed for a prope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细粒组颗粒在浸水/降雨条件下产生迁移对冰碛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从西藏林芝市帕隆藏布嘎隆寺沟流域内采取冰碛土样品,进行7种不同细粒(粒径小于2 mm)含量情况下的冰碛土比重和相对密度的测试,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大型饱和固结不排水三轴(CU)实验。结果表明:(1)细粒含量对干密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细粒含量的冰碛土孔隙比大致相同,细颗粒对孔隙具有改造作用,不同细粒含量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差异,从而导致冰碛土的结构差异,最终导致抗剪强度的不同;(2)细颗粒迁移导致冰碛堤坡脚和内部一定深度细粒含量较高,达到一定的量值时,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冰碛堤容易发生剪切破坏;(3)细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中还可以反映出冰碛土结构控制的变化:粗颗粒控制→粗细颗粒共同控制→细颗粒控制。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冰碛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整个空间传播,存在空气中回波,空气中回波可分为以下3种:直达波、系统振铃、反射回波。直达波位于探地雷达记录的初期很小时间段,对识别地下介质反射影响不大,系统振铃和地表反射体的回波是探地雷达探地工作的主要干扰。空气中反射体的反射回波时距曲线一般有两种形式:双曲线型、线型。可以通过计算介质中电磁波波速来识别反射回波是空气中反射体形成的,还是地下介质反射形成的。应用水平背景移除、二维滤波可以有效滤除探测剖面中的水平和倾斜同向轴干扰信号;利用地下介质和空气中雷达波速进行偏移处理的资料进行对比解释可以有效提高解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4.
基于金乡县南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系统采集表层土壤和大蒜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形态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土壤重金属形态除Cd、Hg外以残渣态占绝对优势;重金属生物可利用系数与SOM、pH、CEC均呈负相关;大蒜植株不同部位对元素的富集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As、Cd、Cr、Pb、Ni、Cu、Zn表现为须根>叶身>假茎>蒜头;蒜头Cd与土壤Cd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余元素与对应土壤中全量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5.
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含油气包裹体指数GOI统计和盆地模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的油气运移史,预测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表明,本区有三期成藏:东二期、东一期和明化镇期;以前两期为主.盆地模拟研究表明,尽管沙河街组烃源岩在沙一期末开始生烃,但在东营期才开始大规模排烃和成藏.GOI的统计分析表明,GOI>5%的区域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其中的圈闭应成为下步首选的钻探目标,已发现的欢喜岭油田和双南油田就分布在GOI>5%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86.
模拟地震的弹簧滑块模型的混沌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构造了一种自由度为2的双弹簧滑块系统,讨论模型参数的不均匀性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现象的关系。假定滑块在所受力小于其静摩擦力时保持静止,因此,只有发生了滑动,两滑块所受力之差才改变。如果我们以两滑块受力之差为变量,就可以构造一种一维的映射。这种映射直观地显示了系统的演化,反映了方程终态解的形态。结果表明,用混沌运动来描述地震现象可能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1920年以来,云南地区M_s≥4.7级地震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标度。结果表明,当区内M_s≥4.7级地震在时间序列上出现我们定义的平静段和活跃段后,分别于418天和312天内即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应率分别为71%和87%,1920年以来云南11次M_s≥6.8级地震前,出现活跃和平静特征标度的各5次。在空间上绝大多数(80%)大震震中处于我们所定义的长时间大范围空白缺震背景区或相对少震区内,仅少数(20%)位于4.7级以上地震相对密集区内或附近。4.7级以上地震上述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布特征标度,可以作为云南6级,特别是6.8级以上地震中期或短期预测的判据和指标。同时可以看出,云南6级以上地震前,4.7级以上地震在时空演变上,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8.
INTRODUCTIONDigital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in China has had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especiallysince the last five years(Liu Ruifeng,et al.,2003).For further development,it isnecessarytoassessthe monitoringcapabilityof the existingseismological network.One of theimportantassessments is the estimation of regionalizedlocation accuracy.Upto present,several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ssess the location accuracy,such asthe groundtruth event approach(e.g.,Lienert,199…  相似文献   
89.
鄂西利川复向斜南部储层矿物包体与油气生盖运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宗清 《地质学报》1998,72(4):367-376
应用相邻生油层生油条件的好坏和“恢复有机碳全岩热模拟法”计算生烃量与储层包体对比,发现利川复向斜南部石炭系-三叠系储层包体的有机包体富集程度可定性反映生油层的优劣,生油层好者有机包体丰富,反之则差。同样,利用相邻储层有机包体的多寡,结合生油条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判别相应盖层条件挂否。包体均一温度经压力校正后,可明显看出各储层油气的运移都发生在印支运动后的侏罗纪;油气的初次聚集,各储层并不完全  相似文献   
90.
孙立春  袁琪 《矿物岩石》1998,18(4):58-63
本文对生油岩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头沈地区的油气是以纵向运移和横向运移的方式通过多期次发育的断层由长滩洼陷运移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