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0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113篇
地质学   585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乌恰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和平  柔洁 《内陆地震》1990,4(3):239-246
研究了1985年乌恰余震取得的加速度记录,从地质及地球物理的角度探讨一些加速度异常点。分析了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与震害及场地烈度的对应关系。对比了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速度反应谱及谱与震级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
对当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新思想: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国家国民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施教对象,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教育计划、编写系列教学读本,通过系统教育,提高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以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为例,研究了2次地震前周边的形变和流体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首先,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然后计算了临界慢化现象的预警指标,方差和自相关系数,进而总结了2次6级地震发生前观测资料的临界慢化现象特征。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出现了临界慢化现象。  相似文献   
94.
吴忠良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07,23(3):211-224
从"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的角度讨论了世纪之交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国际进展。"统计预测"包括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统计地震学",以及统计物理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经验预测"包括搜索可能的前兆异常的尝试、建立将可能的前兆异常现象与地震孕育过程联系起来的简单模型、发现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现象,以及地球介质变化的动态监测试验;"物理预测"包括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模型、地震断层带性质的观测和实验研究,以及对震源的直接探测和钻探。讨论了"统计预测"、"经验预测"、"物理预测"之间的关系,对"把经验预测或统计预测变成物理预测"的发展战略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5.
地球自转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0年代以来关于地极移动、日长变化以及它们的地球物理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其中也包括了我国学者的大量研究工作。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天文测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对天文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科学进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6.
97.
笔者等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东南约25km处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一个厚30余米、呈北西向延伸的滑塌岩块。滑塌岩块的岩性主要为薄层黄灰色微晶灰岩与青灰色泥质微晶灰岩互层,单层厚多为1~2cm。风化面上可见青灰色泥质灰岩层抗风化能力较强,呈突出状。青灰色薄层泥灰岩在宏观上即见大量层间破碎,几乎层层都被小的同生断裂错开,有的薄层被分割成叠瓦状的碎块,有的被邻层的泥质贯入而分割成一个个竹节状块体(即布丁构造)。同生小断裂和布丁构造为同沉积期的地震造成,因此,发育同沉积布丁构造的薄层微晶灰岩可以看作是典型的震积岩。整个岩块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且变形强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弱。岩层在下部强烈褶皱,向上规模和强度都逐渐变小,直到变为未变形的平直岩层,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褶皱是岩块受地震影响而整体滑塌过程中的变形记录。震积岩和滑塌褶皱都揭示了盆地边界的拉张背景,同时指示盆地自南东向北西水体变深的地貌格局。这一发现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的早期就已有地震事件发生,与已知的腮四组震积岩和腮五组微晶丘一起,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时期,本地先后至少有两个阶段处于不稳定的地震活跃阶段。腮林忽洞群可能相当于白云鄂博群的下部,后者中产著名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矿的同位素年龄值有2.1~0.4Ga多种不同的结果,但多位微体古生物学者均认为是震旦纪至奥陶纪,且在腮林忽洞群中还发现了三叶虫碎片,故作者等在本文取信腮林忽洞群为寒武纪~奥陶纪。在腮林忽洞群顶部产有厚近百米的微晶丘,与白云鄂博矿区的赋矿白云岩相当,可能均是热水沉积形成。所以,本文对于认识白云鄂博地区腮林忽洞群沉积时(寒武纪-奥陶纪?)的大地构造性质及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26 September 1997 earthquake in Umbria–Marche an extensive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individuate surface effects induced by the ground motion. Several types of effects occurred on bedrock, calcareous debris and sandy-clay deposits. Shallow soil slides and dry debris slides were mapped by field survey and aerial 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 in the epicentral area close to Nocera Umbra. This gave the opportunity for testing the prediction maps that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use of empirical laws, proposed by several authors, based on a simple method (Geotechnique 15(2) (1965) 139). Accelerometric records from the permanent and mobile seismic network of the Seismic Survey of Italy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interpolated to obtain strong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t each site, e.g.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Spectral Intensity, Arias Intensity, etc. The different predictions have been tested with the real landslide data to verify their performances. Som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explain quite well the behaviour of slopes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 time history and can therefore be employed for future landslide hazard zonation.  相似文献   
99.
Outburst risk of barrier lakes in Sichuan,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34 barrier lakes induced by earthquake have been formed by wedged debris on the river channels after a massive earthquake happening on May 12 in Sichuan, China. Among them, the Tangjiashan Barrier Lake is the largest one. It faces very urgent risk of dam breaking when water level reaches the top and begins overflow in case of storm rainfalls and continually aftershocks, threatening already devastated cities and villages with about 1.5 million people downstream. The outburst of a similar barrier lake occurred in the Minjiang River in 1933, causing a catastrophic flood. Risk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not all barrier lakes are highly dangerous. Only those lakes with very high dams and water to be filled up in short period need to be dealt with immediately.  相似文献   
100.
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地整理研究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36次小震群活动,总结了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震群活动与大震的关系,分析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定指标.江苏地区震群活动分布集中,强度以ML2.0~3.9地震为主,震群序列总频次在30次以下居多,持续时间在15天以内的震群占总数的55%;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的最大震级之间不成正比;研究区78%震群发生后对应M4.6以上中强地震,其中500km范围内时间间隔在1年内的占对应地震总数的57%,具有一定的中短期地震预测指示意义;震群与未来中强地震的距离较为离散,但尚无在原地发生大地震的震例.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震群频次的多少与其后发生地震的对应率高低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采用U-p组合或者全组合判定震群类型的效果相对较好,检验正确率约占总数的50%,但总体而言效果并不十分有效,需要参考其它方法和手段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