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9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814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谭承业 《地震研究》1990,13(3):308-318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地震预报和地震对策的模型体系。任何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的大系统都不能用一个单一模型来处理,因为单一模型容纳的变量有限、研究的问题受到局限。地震预报和地震对策系统包含长、中、短、临地震预报,强余震预报及震前、震后的对策等,研究的目标多、功能复杂,需要建立一个相当规模的模型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和建立各个模型,使各模型的输出、输入互相匹配,功能互相补充。该模型体系具有预报功能和决策功能。前者包括大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中期(0.5—5年)地震危险性判定,短期(0.5—6月)地震危险性判定,临震(几小时—15天)地震危险性判定以及未来地震类型和强余震趋势的判定等。后者包括震前决策和震后决策。使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统计方法,模糊集方法和灰色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2.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83.
乌恰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和平  柔洁 《内陆地震》1990,4(3):239-246
研究了1985年乌恰余震取得的加速度记录,从地质及地球物理的角度探讨一些加速度异常点。分析了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与震害及场地烈度的对应关系。对比了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速度反应谱及谱与震级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4.
从经验性预报向以物理为基础的概率预报过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内陆地震》1990,4(4):319-331
前言 地震预报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有地震记载。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但是,世界性的比较科学的地震预报研究大体上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从1965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苏联虽自1948年阿什哈巴德地震之后就提出地震预报,但是,在地震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探索前兆,真正取得进展也始于六十年代末。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从1966年邢台地震现场开始。美国地震预报起步稍晚,但进展很快。 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推动了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地震预报已从束手无策的  相似文献   
185.
康岚  罗胜富 《湖南地质》1990,9(1):19-27
本文采用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常德市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第四系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论述了常德市不同地段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差异,对该市灼规划建设布局和防震、防洪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6.
论株洲—湘潭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珊  孙海清 《湖南地质》1991,10(3):177-185
通过对广泛存在于株洲一湘潭地区的新构造的野外调查,依据获取的新构造变形,地貌、水系,现代沉积物等大量实际资料,划分了八个新构造次级单元——构造亚块体及五个新构造活动带。构造亚块体有五次较明显的由早到晚幅度递减的间歇性抬升,新构造活动带变形强度与基底断裂规模成正比,同位素测年获其主要构造变形时间为3.9—5.5万年。  相似文献   
187.
场地震害预测需要考虑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和具体的场地条件本史分析了抚顺钢厂场地对震害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并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划分出强、中、弱三种场地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钢厂的场地大部分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8.
松辽盆地地热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乾蕃 《地震研究》1991,14(1):31-40
本文实测了65口井的地热数据,从中取得17个大地热流值,松辽盆地地热场具有中部高边部低,并呈环状分布,该区地热具有高特征的地质发展历史。分区计算盆地的沉积岩层、花岗岩质层和玄武岩质层各底部的温度和热流值,也都具有中部高边部低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盆地地热场受影响的状况和地热高的主要原因。还分析了盆地地热场与构造活动性、地震活动性、重磁力场、岩石圈厚度的关系,以及与石油生成、运移和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我国多数地震动物观察站(SAOS)监测虎皮鹦鹉(BG=budegerigar)的叫声频度与地震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观测结果。但是,所用的声记录仪未能考虑BG叫声的声学特性,而不能分辨BG不同的叫声和进一步提取震兆性叫声模式(EPCP),并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而产生误计数。 据此,分析了BG不同声行为叫声的声学特性。BG叫声大致上可分为单次叫声(SC)、变音调叫声(VTC)、单音节和多音节抗议叫声(MoSPC和MuSPC)。由此,进一步研制了它们的模式识别系统。该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微处理机,对BG叫声进行预处理、编码、分析、显示和打印输出。 观察结果表明,在高声场旅游飞机噪声(TAN)干扰下,该系统的BG叫声识别率(CRR)为66.7%,而对TAN没有误计数。在含10次不同声强的TAN干扰(432秒)的30分钟内,该系统记录了588次叫声(SC、VTC、MoSPC和SPC分别为377、22、20和169次),仅丢失65次叫声,其CRR平均为90%。但是,SAOS目前使用的声记录仪,这10次TAN干扰所产生的误计数可能约为BGU叫声的2.6—13倍。 由此可见,这种模式识别系统不仅可满足于BG不同叫声的识别,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功能。这就使之可为地震前BG声行为观测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不仅可给出BG叫声频度的昼夜节律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并可为揭示BG的EPCP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0.
CertaintyfactorsofearthquakeprecursoryanomalyevidencesCF(E)Zhao-BiZHENG(郑兆)(SeismologicalBureauofAnhuiProvince,Hefei230031,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