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6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测绘学   359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1142篇
地质学   3663篇
海洋学   618篇
天文学   309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NaCI-H2O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ternary system in geology. Until now, the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NaCl solutions are still little at high pressures (> O.5 GPa) We measured the conductivity of 0.01 m NaCl solution at 0.4–5.0 GPa and 25-500°C.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Quist and Marshall (1968) at 0.4 GPa. The conductivity of NaCl solu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NaCl solution changes little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below 1.5 GPa and chang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above 1.5 GPa.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conductivity of NaCl solu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ge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 and other field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2.
Crustal structure of Dabieshan orogenic bel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rustal structures ofP velocity and density on the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Ilabieshan orogenic belt are presented. There is a 5-km-thick crustal “root” between the Yuexi and Xiaotian where the elevation is highest on the profile. An apparent Moho offset of 4. 5 km beneath the Xiaotian-Mozitan fault marks the paleo-suture of the Triassic collision. A high-velocity anomaly zone at the depth below 3 km beneath the ultra-high pressure (UHP) zone may be correlated to the higher content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Joint Earthquake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63.
地球运动的超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超非线性速度理论,研究了地球的自转状态,得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沿半径方向有突变和减小,并由此计算了地壳相对于地核的角速度差值,算得赤道表面每年西移1.75cm,符合已报道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4.
青藏公路沿线通信光缆埋设地段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王家澄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7,19(3):240-244
青藏公路沿线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总长度为760km,根据气温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可估算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和最大季节融化深度。根据含水量划分出5种冻土类型和5个冻胀敏感性等级。提出了光缆埋设若干选线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65.
同心环状空间是工程上较常见到的流体流动空间,在此空间中流体流动情况的分析较复杂。工程上对其流动情况的分析常常是引用流体力学中的分析结果,但往往由于对环状空间结构的条件重视不够,引用时很容易出毛病。经过仔细推导分析,指出其应用条件,并有助于对同心环状空间中流体流动时压力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66.
全球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观测系统在检测,监测和预测地球系统的变化中发挥着越工重要的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多尺度性,非线性性,突变性,非平衡性等要求各种全球性观测系统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协调。评述了全球性观测系统联系与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体系纲要》、介绍了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7.
榴辉岩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式 《地质科学》1997,32(3):275-282
以山东荣成地区的榴辉岩为例,把榴辉岩分为镁一榴辉岩、铁一榴辉岩和钙一榴辉岩三类。三类榴辉岩的岩石化学,主要造岩矿物成分都有明显差别,石榴石分别是镁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绿辉石的硬玉分子也有不同。三类榴辉岩的化学成分限制是Mg-榴辉岩MgO>10%,石榴石以镁铝榴分子占优势,Fe-榴辉岩的MgO<10,石榴石以铁铝榴石分子占优势。Ca-榴辉岩CaO>19%,石榴石以钙铝榴石分子优势。  相似文献   
168.
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采煤中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高度的判断是预测采空引起地表变形破坏程度的依据。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 煤层倾角是控制三带高度的最主要因素。建立在实测统计基础上的经验范围值用于三带高度的判断带有一定的人为性。急倾斜煤层中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随煤层倾角变化的规律已被褐示[7].通过弹塑性岩石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 本文提出了利用应力重分布图判断中、缓倾角煤层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的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69.
为预测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必须了解在过去水圈、气圈与生物圈的各自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为此,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组织了过去全球变化项目(PAGES)。湖相沉积物保存着与PAGES有关的不同时空尺度的丰富的地球系统历史信息,特别是湖相沉积物包含着可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水圈与生物圈的陆源组分的反应。这种信息对了解影响气候变化的流域是如何发展的至关重要。笔者应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与中国西北部青海湖作为两个实例,叙述了多学科研究湖相沉积物物理与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测定了晚更新世湖区及其流域对过去气圈的变化以及日幅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地球演化中表现出的最大两级节律为10×108a和2×108a。每2个相邻节律可合并为一个周期,因而地球演化的最大两级周期为20×108a和4×108a。岩石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诸多证据都说明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对于地球演化中的这类大型节律及周期性的成因机制,用笔者已提出的“地球多级驻波脉动理论模型”可以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