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李果  张茹  徐晓炼  张艳飞 《岩土力学》2015,36(6):1633-1642
通过对煤岩试件进行常规三轴力学试验,并对破坏后的煤岩试件进行CT扫描,之后将处理过的CT图片导入Mimics10.01进行三维重构,得到了煤岩试件内部裂隙空间的分布情况。另外,利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煤岩试件的体分形维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煤岩试件在三轴加载条件下主要发生压剪破坏;且围压不同,煤岩试件表现出了特定的力学规律;利用Mimics10.01重构得到的煤岩三维裂隙空间分布情况显示,随着围压的增大,煤岩试件剪切破坏面的连通率和体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体分形维计算的结果显示,煤岩内部破坏越严重,体分形维值越小。  相似文献   
962.
以平煤八矿己15-22060工作面为背景,引入逾渗和分形理论,分析了煤岩体裂隙网络的演化特征,得到了逾渗概率和分形维数随工作面推进度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逾渗概率的大小受横向离层裂隙和竖向破断裂隙的发育、贯通等因素影响,随工作面推进分阶段线性增大,且增幅有增大的趋势;随工作面推进煤岩体的裂隙网络逐步向工作面前方煤体和上覆岩层扩展,分形维数大小受裂隙的长度、宽度、数量、分布等因素控制,升维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煤岩体裂隙网络的逾渗概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可分段拟合为1个幂函数和2个线性函数,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煤岩体裂隙网络的等效渗透率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3.
周小义  邓安福 《岩土力学》2010,31(7):2276-2282
对三维问题的分析是数值流形方法发展的必然,在数值流形方法覆盖位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六面体有限覆盖的三维流形单元,推导了相应的应变矩阵、刚度矩阵及平衡方程等表达式。同时,由于目前数值流形方法的模拟分析主要是采用线弹性模型,而对于非线性模型分析研究很少;根据数值流形方法的特点和岩土体的本构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数值流形方法进行非线性分析的算法。该方法利用中点增量法进行求解,以改变 模型和 模型中弹性模量的方式来反映非线性,其实质是用分段线性来取代非线性。通过地基沉降计算算例表明,数值流形方法在三维岩土体中进行非线性分析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4.
????μ????????о??????????????????????????????????????????????????????D1= 1.612????????????r=44 km??????????????????????????????????????????????????????????????????Ms5.0????????????????仯?????????????????????????????Ms5.0?????????н???????????  相似文献   
965.
通过对西北东部地区1470-1912年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根据干旱发生强度、持续时间、发生范围,定义了强旱事件,建立了极旱因子模型,复原了443年西北东部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并根据时间分形原理,挖掘出极旱事件时间序列的分维特征。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建立的模型结果与记载结果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全序列旱灾时间分维值随极旱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极旱发生周期呈反位相关系;各类别极旱有自己的时间重演律,极旱程度越轻,无标度区越宽,分维值越高,短周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66.
概述了目前主要的基于侧扫声纳图像的海底分类方法,重点介绍了分形维在侧扫声图海底分类中的应用及图像分形维的几种估计方法,包括Peleg法、微分盒计数、移位微分盒计数和标准差盒计数法,并给出利用上述方法获得的三种典型底质侧扫声图的分形维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67.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n individual floc is a measure of the complexity of its external shape. Fractal dimensions can also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floc populations, in which case the fractal dimension indicates how the shape of the smaller flocs relates to that of the larger floc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floc populations with those of individual flocs, and to evaluate how well both indicate contributions of sediment sources and reflect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flocculation in streams. Suspended solids were collected prior to and during snowmelt at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ites in two southern Ontario streams with contrasting riparian zones. An image analysis system was used to determine area, longest axis and perimeter of flocs. The area–perimeter relationship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ractal dimension, D, that characterizes the floc population. For each sample, the fractal dimension, Di , of the 28 to 30 largest individual flocs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perimeter–step‐length relationship. Prior to snowmelt, the mean value of Di ranged from 1·19 (Cedar Creek, downstream) to 1·22 (Strawberry Creek,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 comparison of the means using t‐tests indicates that most samples on this day had comparable mean values of Di . During snowme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mean value of Di at the Cedar Creek sites. In contrast, for Strawberry Creek the mean value of Di at both si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22 prior to snowmelt to 1·34 during snowmelt. This increase reflects the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laden overland flow to the sediment load. At three of the sampling sites, the increase in fractal dimensions wa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s in effective particle size,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an increase in bed shear stress. A comparison of fractal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 flocs in a sample with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floc populations indicates that both fractal dimensions provide similar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mporal changes in sediment source contributions, about the contrast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riparian buffer zones in the two basins, and about the hydraulic conditions in the streams. Nevertheless, determining the individual fractal dimensions of a set of large flocs in a sample is very time consuming. Using fractal dimensions of floc populations is therefore the preferred method to characterize suspended matter.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68.
不同实验条件下大理岩主破裂的分数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彪  马胜利 《地震地质》1993,15(2):157-163
以大理岩为样品,在围压10~60MPa下进行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实验,统计并分析了主断裂面的分维几何特征。在环境因素和介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D值不随标本尺度变化,表明岩石破裂结构的确具有自相似性。围压是影响D值大小的一种因素,在约35MPa以下,D值随围压增加而降低;在约35MPa以上,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提出在分析野外断层迹线的分维特征时,尚应考虑断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及其可能的随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9.
陕西洛川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陕西洛川剖面1580个黄土样品的粒度数据分析表明,黄土的基本粒级,即在2-50μm的标度范围内,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在2.16-2.51之间,平均值为2.32;而古土壤的粒度分维值在2.23-2.51之间,平均值为2.41;粒芳分维值对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成环境的演变,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粒度分雏值显示,250万年以来,东亚季风不断增强,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逐渐变大。在早更新世,季风较弱,变化周期短.变化幅度小,表现为2~4万年的周期;而在晚更新世,季风较强,冬季风和夏季风相互消长,变化周期长且明显,变化幅度大,表现出10万年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70.
菊花石生长模型的分形特点及其物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珊茸  谭劲 《地球科学》1999,24(1):69-73
对所建立的菊花石生长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数理分析.菊花石生长模型具分形特点,其豪斯道夫维数为:1<D<1+ln2/ln(2β)(β≥1),说明菊花石形态不同于一维柱体(虽然它是由柱体放射状集合而成),也不同于三维球体(虽然它是一个似球状的花体);D同时还蕴含着结晶行为上的物理意义,即D=1时无分叉成核行为,D>1时有分叉成核行为,且D越大分叉成核越多;无核生长比有核生长的D大等等.本模型的D在1~1+ln2/ln(2β)(β≥1)之间的多变性可与多重分形类比,且可与扩散限制聚集(DLA)模型周界点集的多分维特点类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