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1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1863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503篇
地球物理   862篇
地质学   5306篇
海洋学   36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239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华北地区早更新世生物-气候事件--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华北地区几个早析世洞穴地点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和动物迁移。龙牙洞、第18地点、贾家山以及东洞动物群都是喜冷型动物群,反映的气候干冷或干凉,植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原或干冷草原。在气候方面,它们可与黄土层堆积时气候对比。第12地点显示炎热湿润气候,东洋界动物向北迁移,森林茂密,是我国北方一次重要的温暖事件,相当黄土剖面中的古土壤层(S24-S25)的气候。第9地点和西洞动物群批示气候  相似文献   
42.
尉犁县且干布拉克蛭石矿为特大型,磷灰石矿为大型.蛭石、磷灰石均赋存于磁性较强的透辉石岩及超基性岩中,矿体与围岩间有较明显的磁性差异,含矿母岩70%被第四系覆盖.利用地面磁测,较好地圈定了含矿母岩的边界,提供了含矿体的平面形态及产状,为勘查缩小了靶区.磁法勘探不仅是直接找磁铁矿床及某些有关金属矿床的有效方法,而且在间接寻找非金属矿床上亦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福建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中性与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认为二者为不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岩浆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区,为省内双峰式火两端员岩石间成因关系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例征。  相似文献   
44.
45.
段彦学 《云南地质》2001,20(2):144-153
云南白垩系分布在滇中、滇西和澜沧江以西三个地域,彼此之间被深断裂所,它们的地质历程、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能将澜沧江以西勐海、潞西地区的白垩系解体归属不同地层区。澜沧江以西的白垩系,分布于冈瓦纳古陆和古特提斯造带的小型山间盆地,地层层序齐全,岩性、厚度稳定,今古生物化石。有两套岩石序列,三个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46.

新特提斯洋长期俯冲消减作用在早白垩世可能经历二次俯冲启动或板片俯冲几何形态的重大转换。确定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作用方式是甄别上述过程的关键,对理解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就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中保存的各类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了锆石U-Pb地质年代学和Hf同位素、全岩元素和同位素(Sr-Nd)组成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基性岩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103.6~100.8Ma),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岩石,锆石εHft)=+0.3~+5.7,全岩εNdt)=-0.8和-0.3,暗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大量俯冲沉积物或流体的混入,为沉积物熔体和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2)中性岩形成于99.8~97.6Ma,略晚于基性岩,其主量元素与基性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全岩εNdt)=+1.1,具有较多的地幔物质参与,为基性岩浆进一步演化形成;3)酸性岩(脉体)记录了多阶段岩浆作用(124.1~95.3Ma),根据同位素组成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较低的全岩εNdt)值(-8.3~-6.0),其岩浆源区显示富集特征,tDM2=1385~1586Ma,由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第二类的锆石εHft)值(-2.8~+3.2)变化较大,岩脉的锆石εHft)=+0.4~+8.1,tDM=428~906Ma,全岩εNdt)=+0.1和+0.8,表明岩浆源区具有不均一性,为古老地壳物质被富流体地幔岩浆改造形成;和4)镁铁质包体的主量元素与寄主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εHft)=-9.3~+4.1),变化范围可达13个ε单位,为岩浆混合成因。寄主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分别作为酸性和基性端元,是基性岩浆与其诱发古老地壳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混合形成。结合冈底斯岩基早白垩世岩浆岩的研究结果,朗县杂岩在早白垩世(124~97Ma)的岩浆作用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现象,锆石Hf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可达13个ε单位,其岩浆源区复杂且富含流体,代表了新特提斯洋在早期(240~144Ma)经历漫长的俯冲之后,在早白垩世时期(~120Ma)俯冲带发生跃迁或俯冲角度达到临界点,导致大量俯冲沉积物和流体沿俯冲带俯冲下去,与发生部分熔融的地幔楔物质混合,底侵导致上覆古老地壳物质的再熔融,形成早白垩世复杂的岩浆岩组合,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二次俯冲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7.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古沙漠沉积地层主要为冲积扇、湖泊、河流、三角洲及沙漠沉积体系.风成沉积和沙漠沉积、风成沉积体系和沙漠沉积体系等概念有必要予以区分.基准面变化是沙漠和河流、湖泊等其他陆相地层对比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三级层序单元,反映了两期古沙漠由风成沉积强盛期到衰退期的演化,且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  相似文献   
48.
陈曦  王成善  黄永建 《现代地质》2011,25(3):409-418
白垩纪被认为是两极无冰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但近年来对于白垩纪存在短暂冰川甚至是极地冰盖的猜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前人提出的冰川或气候变冷证据,如冰川遗迹、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事件以及δ18O正偏事件等,总结了白垩纪可能存在冰川的时期,包括Berriasian Valanginian之间、Valanginian晚期、Barremiana期、Aptian Albian之交、Albian Cenomanian之交、Cenomanian中期和末期、Turonian中期、Coniacian中期、Santonian早期、Campanian晚期、Campanian Maastrichtian之交和Maastrichtian末期等。对这些证据的有效性进行详细的讨论,同时也对白垩纪冰川的可能成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白垩纪即便存在冰川,也是小规模、短暂地存在,因此,精确的年代学约束是进行白垩纪冰川研究的前提;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的气候波动是白垩纪形成短暂冰川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49.
肖伟峰  王宗秀  李海龙  鄢犀利 《岩石学报》2011,27(12):3615-3626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沉积岩地层,小热泉子组是其中的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前人依据与之接触的底坎尔组中的中石炭世化石,将小热泉子组划为早石炭世.对觉罗塔格南部的小热泉子铜矿的研究,不同学者得出了差别较大的同位素年龄,而北部的小热泉子组目前还没有同位素年龄报道.我们对北部的底坎尔和干沟两地的小热泉子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测年,得到了271~275 Ma的年龄.这些测年数据与近几年其他学者的数据一致,表明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比原来认为的更广,小热泉子组的时代应该属于早二叠世,其他地层单元的时代及其先后关系也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0.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synchronization' from the science of complexity to studying the regional regularity of ore formation within the Nanling region of South China,a characteristic target-pattern regional ore zonality has been discovered.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Yanshanian epoch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eriods),two centers of ore formation emerged successively in the Narding region; the former is mainly for rare metals (W,Sn,Mo,Bi,Nb) and one rare earth element (La) and was generated in the Jurassic period; whereas the latter is mainly for base metals (Cu,Pb,Zn,Sb,Hg),noble metals (Au,Ag),and one radioactive element (U) and was generated in the Cretaceous period.Centers of ore formation were brought about by interface dynamics respectively at the Qitianling and Jiuyishan districts in southern Hunan Province.The characteristic giant nonlinear target pattern regional ore zonality was generat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centers of ore formation by the spatio-temporal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of the Nanling complex metallogenic system.It induced the collective dynamics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and displaye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gional ore zonality.Then dynamical clustering transformed the configuration into rudimentary ordered coherent structures.Phase dynamics eventually defined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s of the target-pattern regional ore zonality and determined their loca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The integral successive processes of synchronization-dynamical clustering-phase dynamics accomplished the regional ore zonality by way of "multiple field dynamics" of spatio-temporal superposition of multiple coupled pulsatory solitary wave trains of the zonal sequences of different ores.A new methodology for revealing regional ore zonality is developed,which will encourag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deep-seated ore resources and the onset of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