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6篇 |
免费 | 845篇 |
国内免费 | 17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4篇 |
大气科学 | 619篇 |
地球物理 | 1777篇 |
地质学 | 3419篇 |
海洋学 | 410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167篇 |
自然地理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40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202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267篇 |
2015年 | 244篇 |
2014年 | 287篇 |
2013年 | 351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317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33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235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61.
162.
The NE-trending Bayanwula Shan–Lang Shan is an important tectonic belt lying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NCP) to the east and the Alxa block to the west.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nature and the timing of deformation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CP and the Alxa block. Two phases of ductile deformation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is belt. Large-scale top-to-the-west ductile thrusting characterized the early deformation in the Bayanwula Shan–Lang Shan. Nearly east–west trending quartz stretching lineations and lineations formed by amphibole and biotite are well developed. Different types of sheath and oblique folds with east–west trending fold hinges are also developed in the region. The shear strain of this ductile thrust is up to 17.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top-to-the-west thrusting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CP over the Alxa block, and may have occurred ca. 351 Ma (biotite 40Ar/39Ar age). Later ductile deformation was expressed as NE-trending sinistral shear along the entire Bayanwula Shan–Lang Shan and likely occurred ca. 250 Ma (biotite and muscovite 40Ar/39Ar ages); this shear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plates to the south during the Triassic. Combined with recently obtained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for the area,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events in the eastern Alxa block indicate that the block may not have been part of the NCP, at least before the end of the Devonian. Both blocks were located in the Paleo-Asian Ocean during the Paleozoic and collided or amalgama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e end of the Devonian. 相似文献
163.
裂隙面对强膨胀土抗剪强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土,其抗剪强度取值不同于一般的黏性土。实践证明,在进行膨胀土边坡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土体的土块强度,而且也要考虑裂隙面强度,其抗剪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裂隙面规模与产状的影响,尤其是对裂隙极发育的强膨胀土而言。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强膨胀土在裂隙面控制下的剪切破坏,特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强膨胀土地段进行大剪试验,通过拟合试验数据,对强膨胀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隙面的发育程度、倾角、裂面的起伏程度都对强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4.
含气软黏土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大量离散气泡的存在对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具有强化或损伤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能综合考虑气相强化与气相损伤竞争机制的含气土不排水剪切强度解析表达式。结合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基于笔者提出的含气土屈服函数,建立了v-lnp¢ 空间下临界状态线截距与土体含气特性(uw 0,y0)的数学关系,进而推导了含气软黏土在三轴应力状态下不排水抗剪强度su的理论显式表达式。同时,采用所提出的含气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理论计算公式,分别对比了3种典型的含气软黏土在不同含气特性下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包括马来西亚高岭土、Combwich 黏土和高岭黏土。另外,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的含气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理论计算模型的预测误差百分比,证明了提出的基于改进的含气软黏土本构模型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理论计算式的合理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同时考虑含气软黏土的气相强化与气相损伤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65.
处置库污泥工程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填埋场污泥库中取样的污泥进行了岩土工程特性测试,包括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界限含水率、颗粒级配、渗透系数、压缩固结特性及抗剪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淤泥相比,污泥库中经一段时间降解后污泥有机质含量及含水率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和520%;污泥在历时2 a的生物降解作用下,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沿深度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污泥具有极高的压缩性,压缩系数a100-200高达7 MPa-1;污泥的固结表现为非线性大变形特性,其固结系数在10-5~10-6 cm2/s,比淤泥低1~2个数量级,固结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污泥的抗剪强度参数较小,其黏聚力为0,内摩擦角为14.7°。有机质含量高是污泥高含水率、高液塑性指数、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及低抗剪强度的本质原因。以上成果可为污泥库的固化处置、稳定分析等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乌鲁木齐河“960719”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大量实测洪水数据对乌鲁齐河“960719”洪水的来源,特点及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场洪水的重现期,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