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585篇
地质学   480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3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61.
洞庭湖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滩地杨树抑螺林12年轮伐期内,采取沿时间序列定位观测及以空间换时间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的造林地选择、钉螺种群消长与水因子、林龄及整地措施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滩地杨树林的防浪护堤、阻滞水流和泥沙、降低地下水位等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对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动态监测和研究,为有螺滩地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丁建军  金宁波  王璋  刘超 《地理科学》2021,41(3):522-533
从地市空间尺度出发,应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 2006、2011和2016年湘渝川滇黔桂111个地市城镇化减贫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及其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湘渝川滇黔桂地市城镇化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总体逐步增强,且影响系数最高值区域总体稳定在湖南境内...  相似文献   
963.
干旱和复水对羊草碳氮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碳氮营养及其相互关系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物过程之一,阶段性干旱对植物碳氮分配的影响研究甚少。实验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典型植物羊草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持续期复水对羊草碳氮含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干旱使植株生物量、氮素水平和单株总氮量增加,但长期干旱使之降低。水分处理对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后复水降低了各器官特别是绿叶的碳氮比。中度持续干旱的氮素利用率(NUE)最高、短期干旱最低。羊草各器官氮素绝对量占整株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叶、根茎、根、枯叶和茎鞘,其中叶片的氮素总量占植株的一半以上;随着干旱持续期的增加,氮素对根部的投资亦加大。羊草受到适当干旱驯化后复水引发的超补偿作用可促进羊草植株生长、提高氮素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碳氮分配的调节作用来适应于阶段性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64.
杜丁丁  张成君  李志文 《湖泊科学》2024,36(4):1279-1288
碳库效应存在影响了14C测年的准确性,制约了沉积物在湖泊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位于典型西风环流带的新疆博斯腾湖现代碳库效应,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水化学等方法,探讨了博斯腾湖碳库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最大现代碳库年龄为3535年,最小为现代碳,集中在670~945年。而过去碳库效应集中在1033~2200年。深水区表现为碳库年龄较小且稳定;在入湖口碳库效应最大,富水生植物浅水区碳库效应最小。与过去碳库年龄相比较,现代碳库效应整体表现更为年轻。研究发现,博斯腾湖口受流域外源“死”碳影响,深水区受湖水与大气CO2交换率差异影响,富水生植物浅水区可能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此外,核爆效应也对博斯腾湖现代碳库效应产生了影响,可能导致最高约1000年的年代误差。利用深水区放射性碳比活度(pMC)平均值与大气碳比活度差值(~18%),得出深水区沉积物存在约846年现代碳库效应,再经核爆效应校正后得出博斯腾湖存在最高约1800年碳库效应。  相似文献   
965.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陡然增加,而地面出行所带来的堵塞和环保问题导致政府部门把目光转向地下交通发展,其中地铁是地下交通发展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准确划定地铁站点吸引范围,分析影响地铁站点吸引范围主要因素,不仅对于优化地铁交通服务和规划地铁周边建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新建地铁站点设施...  相似文献   
966.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967.
潮汐汊道形态动力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抒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2):1237-1248
潮汐汊道是潮流作用占优势的沉积环境之一。潮汐汊道系统的口门水道往往是天然航道,在海港建设上具有重要性。从动力地貌学的观点来看,口门水道形态特征和演化研究涉及多种关键的海岸动力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均衡态下的潮汐汊道的口门过水断面面积与纳潮量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当用传统的O′Brien方法来确定幂函数曲线时,指数n的值变化范围较大,这是由于参与统计分析的部分汊道系统未达到均衡态而造成的;而应用沉积动力学方法,所获的n值稳定在1.15左右,能更好地代表均衡态断面面积。在断面形状上,小型潮汐汊道可以形成宽浅水道中镶嵌次级水道的形态,以适应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过程,提高汊道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小型潮汐汊道具有不同于大型潮汐汊道的时间—流速不对称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在小型汊道的开发和整治工程上具有应用价值。由于口门断面形态是与口门水道和潮流三角洲的整体特征及其动态相联系的,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是水动力条件、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过程、水道形态之间的反馈关系,以及与纳潮海湾充填同步的潮流三角洲的生长过程,从而使水道地貌演化能够被定量地模拟。  相似文献   
968.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气象卫星遥感、数值预报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制开发了江淮流域干旱洪涝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详细分析降水对旱涝演变趋势的影响并建立了模型;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动力释用技术方法研究,研制了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将上述研究成果集成,最终形成江淮流域旱涝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969.
针对当前广东省韶关地区干旱灾害缺乏有效动态监测的现状,提出利用日最高气温和降水等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开发了软件系统,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自动显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实现了气象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实际业务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干旱灾害实现有效的逐日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对提高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做好干旱防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long-term adaptive capacity building in two climate vulnerable areas—the Cayman Islands in the Caribbean and Ceará, in NE Brazil. Drawing on past applications of the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framework, we identify four critical factors that have led to reductions in risk: flexible, learning-based, responsive governance; committed, reform-minded and politically active actor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egrated into other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y processes; and a long-term commitment to managing risk. We find that while the presence of these factors has reduced overall risk in both regions, in Ceará, disaster response as it is currently practiced, has fallen short of addressing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vulnerability that leave those prone to hazards able to cope in the short term, yet enmeshed in poverty and at risk from the longer-term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Although calls for integration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with poverty eradication are not new, there has bee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in the literature on how to foster such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two case studies, we argue that the adoption of good governance mechanisms (such as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ccess to knowledge,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policy may creat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kind of structural reform needed to build long-term adaptive capacity to climate-driven impacts. We conclude that without a synergistic two-tiered approach that includes both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structural reform,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s, will prove to be an expensive and ineffectiv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hanging ri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