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2篇
  免费   952篇
  国内免费   1547篇
测绘学   1525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106篇
地质学   3950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927篇
自然地理   45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桩长及水泥掺入量对柔性桩承载力等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弹性无限半空间体内的Mindlin应力解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分析了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较详细地讨论了桩长、固化剂(水泥)掺入量对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的影响。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3.
城市应急管理模型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 ,尽管各有关部门的抢救队伍在实施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各抢险救援力量专业单一、分散行动 ,形成不了合力 ,难以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或特大突发性、综合性、大面积的城市事故灾害 ,特别是像地震以及的美国的 9 1 1那样突发性事故。我们目前开展的震害预测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地震的 ,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要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 ,城市有必要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想 ,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 ,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地震等政府部门 ,为市民提供快速、及时的各种救助和相应的服务。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 ,从而有效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4.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 ,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 ,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通渝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25.
关于地基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宝强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4):191-193,198
以土质地基为研究对象 ,结合载荷试验 p s曲线 ,应用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 ,对地基土的变形性状、地基土承载力以及承载力修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地基土承载力不单是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函数 ,同时还与作用其上的基础埋深及基础宽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 ,应根据实际的基础埋深与宽度对勘察资料中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修正 ,并提出了有关承载力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澜沧江中游某崩塌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崩塌堆积体范围内布置有公路、缆机平台、电站进水口等重要建筑物。其变形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安全以及电站的运行。因此,文章在对其环境地质条件、物质结构、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变形空间效应作系统的地质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应用FLAC-3D快速拉各朗日差分程序对其空间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收口转向及变形收敛特征使得堆积体下部形成一个“支撑拱”,从而阻碍了上部堆积体向下部的变形与位移,利于堆积体的稳定;同时,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堆积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其位移矢量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且变形主要分布在1360~1650m高程;变形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分区特征,表现出后缘压缩固结,中部滑移,前缘受阻压缩的位移特征。纵向具有明显的收口效应;横向上比较来看,也存在变形受阻的收口特征;收口范围主要集中在1330~1440m高程范围。  相似文献   
27.
28.
29.
孙毅  汪智 《四川地震》2005,(2):35-39
研究了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和块体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定点连续形变观测获得的长周期频段信息中的长期趋势变化除去仪器零漂等局部干扰外,基本上都和块体运动方向或者块体边界主干断裂活动方式相一致,表明在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中,也存在有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对其在预报上的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Differential GPS (DGPS) 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the Kos-Yali-Nisyros Volcanic Field (SE Hellenic Volcanic Arc) to quantify the ground deformation of Nisyros Volcano. After intense seismic activity in 1996, a GPS network was installed in June 1997 and re-occupied annually up to 2002. A general uplift ranging from 14 to 140 mm was determined at all stations of the network. The corresponding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ranged from 13 to 53 mm. The displacement vectors indicate that the island is undergoing extension towards the East, West and South. A two-source “Mogi” model combined with assumed motion along the Mandraki Fault was constructed to fit the observed deformation. The best-fit model assumes sources at a depth of 5500 m NW of the centre of the island and at 6500 m offshore ESE of Yali Island. DInSAR analysis using four pairs of images taken between May 1995 and September 2000 suggests that deformation was occurring during 1995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seismic crisis. An amplitude of at least 56 mm along the slant range appeared for the period 1996 through 1999. This deform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wo-source model invoked in DGPS modelling. Surface evidence of ground deformation is expressed in the contemporaneous reactivation of the Mandraki Fault. In addition, a 600 m long N-S trending irregular rupture in the caldera floor was formed between 2001 and 2002. This rupture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lease of surface stress in the consolidated epiclastic and hydrothermal sediments of the caldera fl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