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Knowledge of wak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ern region is important for ensuring good propeller design and performance. This work examines the utility of CFD in the analysis of flow in the case of full aft beam vessels having characteristic cut stern shape to facilitate propeller aperture. The underwater stern shape may be more complex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stern appendages such as bossings, strut supports and local shape variations. To this extent, CFD offers an effective tool for both qualitative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local geometry. Wake estimate is required for choice of the most favorable propeller geometry. In the present method, the analysis quantifies the effects of small changes in stern rake angles and offers an inverse design approach towards finalising the stern shape. The method consists of solving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t model of RANS equations in cell centered finite volume multi zone grid in the flow domain. This approach has been used in estimating the velocity at the propeller plane. The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values of nominal wake. The approach suggests that CFD can provide a cost effective and quick assessment of flow. It is also an attractive means of pre-empting heterogeneous flow 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vibration and noise due to unfavorable wake in the stern region.  相似文献   
102.
应用定西地区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资料和四次EOS_MODIS卫星资料,对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基本地表特征参数进行反演,在此基础上对各能量通量和蒸散量进行估算,进而分别分析其季节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应用卫星数据估算的各参量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在20%以内,其空间和时间变化基本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区域各通量和日蒸散量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四季相差比较大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冬季最小、其次是秋季、夏春两季最大;与面积较大的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相比,小范围的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的地表净辐射、潜热和日蒸散量相对较高,土壤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相对较低,并且都在春、夏季节表现得更加显著.低、中植被覆盖度区的各能量通量的季节变化不显著的特征反映了半干旱西北雨养农业区土壤的干土层相对比较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利用HR-768型便携式光谱仪,测定了不同大豆残茬覆盖度下的地面光谱,利用照相法获取对应的大豆残茬覆盖度。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单波段反射率、反射率一阶导数、归一化指数、比值指数与大豆残茬覆盖度的相关性,获取了不同覆盖度水平下大豆残茬的光谱响应特征,并结合MODIS、TM、HJ-1B星的波段响应函数建立了大豆残茬覆盖度最优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2050—2150nm和2250—2350nm两个波段范围内,大豆残茬与裸土的光谱差异最显著,可用于二者的区分;大豆残茬的光谱特征与玉米、小麦残茬的光谱特征相似,仅在920—967nm范围内存在特殊的吸收峰;以高光谱数据为数据源,941.6nm处的反射率、2151.8nm处反射率一阶导数、1461.3nm和2404.4nm反射率构建的归一化指数以及2247nm和608.6nm反射率构建的比值指数适宜用于作物残茬覆盖度估算,以宽波段数据为数据源,短波红外与红波段反射率构建的比值指数适宜用于大豆残茬覆盖度估算。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西北地区蒸发散量计算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自然陆面区域蒸发散的教育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2种极端条件下(裸露地表和全植被覆盖)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蒸散计算模型,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发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西北5省区的蒸发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对该研究区蒸发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半经验地形校正模型SCEDIL(Simple topographic Correction using Estimation of Diffuse Light),该模型通过结合DEM与光学影像数据寻找局部区域内完全光照和阴影的水平像元,并以光照、阴影水平像元的平均反射率值估算局部区域散射辐射比,提高了陡峭山区影像的地形校正精度。以高分一号卫星和Landsat ETM+影像为例,从目视判读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比较分析该算法与传统半经验地形校正算法(C、SCS+C)的校正结果。结果表明:(1)对较为平坦的地形,SCEDIL和C、SCS+C校正都有较好的目视结果;对地面起伏较大的陡峭地形,C、SCS+C校正后,原阴影区域易呈现破碎化特征,SCEDIL校正后,原阴影区域过渡较为平滑。(2)SCEDIL校正后,各波段反射率的均值和标准差优于C、SCS+C校正,SCEDIL校正后,影像总分类精度与同类地物光谱信息均一性均优于C和SCS+C校正。SCEDIL半经验地形校正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影像中的地形干扰,尤其对陡峭地形的校正效果,优于常规地形校正模型。  相似文献   
106.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a ice and its snow cover during the summer in the Arctic Pacific sector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observations recorded during the 7th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ANRE-2016) and the satellite-derived parameters of the melt pond fraction(MPF) and snow grain size(SGS)from MODIS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many low-concentration ice areas in the south of 78°N, while the ice concentration and thickn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latitud...  相似文献   
107.
选取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进行了碳贮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表现为:C皮〉C叶〉C干〉C枝〉根,灌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表现为:C干〉C枝〉C根〉C叶,草本层是地上部分含碳率大于地下部分,枯枝落叶层的含碳率表现为:C叶〉C枝〉C果,土壤层的含碳率随着土壤...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999-2007和2009-2011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 采用DEFNODE(反演计算弹性岩石圈块体旋转、 应变和块体边界断层闭锁或同震滑动的Fortran程序)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三维闭锁程度, 并结合剖面结果分析了断层深浅部变形特征. GPS反演结果表明, 1999-2007年, 龙门山断裂中北段(闭锁比例为0.99)处于强闭锁(本文将闭锁比例大于0.97的称为强闭锁)状态; 龙门山断裂南段地表以下深度16 km内为强闭锁, 深度16-21 km处闭锁比例降低为0.62, 深度21-24 km处整条断裂逐渐转变为蠕滑状态. 2009-2011年, 即汶川地震后, 龙门山断裂中北段处于震后蠕滑状态; 龙门山断裂南段深度16-21 km处闭锁比例降低为0.45, 其它位置闭锁程度保持不变. GPS剖面结果显示, 2009-2011年, 即汶川地震后, 龙门山断裂中北段为逆冲兼右旋走滑运动; 而南段断层不能自由滑动、 变形宽度较大. 综合分析认为, 汶川地震时, 龙门山断裂南段并没有发生破裂, 一直处于较强的闭锁状态, 汶川地震的发生又加速了芦山地震的孕育进程; 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闭锁深度较中北段浅, 因此芦山地震较汶川地震强度低、 震级小、 破裂范围窄.  相似文献   
109.
110.
胡庆  沈俊  冯庆来 《沉积学报》2012,30(5):806-816
根据碳循环模式,通过无机碳和有机碳碳同位素记录,半定量-定量地计算了贵州新民剖面晚二叠世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同时结合表征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疑源类、藻类与菌孢的丰度值,详细分析了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古海洋生产力与岩石中保存的残余TOC之间的耦合关系。该研究发现新民剖面晚二叠世初级生产力较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对残余TOC的贡献更大。但这一结果仍需进一步论证:新民剖面和煤山剖面forg与δ13Ccarb的高度相关性暗示forg主要受控于δ13Ccarb,而在Kump碳循环模型中忽略了晚二叠世火山活动对无机碳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