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2篇
  免费   1273篇
  国内免费   1822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581篇
地球物理   1849篇
地质学   4379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71篇
自然地理   100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艳  武广臣 《东北测绘》2012,(2):223-225
获取与处理类测量规范是测绘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然而,这些测量规范存在着内容重复、引用复杂、系统性差等缺点,因此,建议将现行的获取与处理类测量规范进行重组。通过分析,将该类测量规范规划为两部分:基础测量规范与专业测量规范,重组后的测量规范系统性强、引用简单、索引明确,对指导测绘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尖尖石金矿成因类型为与岩浆岩有关的混合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晋宁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以及混合质花岗岩。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一北西向的逆断层,断层性质为压扭断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为矿质运移和矿质充填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93.
灰岩区复杂的岩体和土体条件引发频繁的滑坡,严重影响了岩溶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以某高速工程典型的岩土双区滑坡为例,进行岩溶区滑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岩土体及地形是内因,路堑开挖是外因,强降雨是诱因,滑坡机制概括为开挖应力释放—降雨推移(Ⅰ区土体)—牵引(Ⅱ区岩体)。通过极限平衡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卸载后滑坡达到了基本稳定,但是在降雨工况下,滑坡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针对这种滑坡特殊成因,采用以抗滑桩为主的综合分区治理滑坡方案,处治效果良好,具有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等优势。  相似文献   
94.

与广泛分布于干旱河谷的宽级配砾石土体特征不同,冰碛土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属粗大颗粒多、粘粒含量少、摩擦阻力大、粘滞阻力小的宽级配砾石土体。在冰川融雪与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冰碛土体可失稳并起动泥石流,形成灾害。针对冰碛土体起动泥石流机理研究薄弱的现状,本文选取波密县帕隆藏布流域的支流嘎弄沟一冰碛土堆积坡面,通过模拟降水与冰雪融水起动冰川泥石流实验,比较不同颗粒组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土体起动泥石流特征,分析其起动成因及力学特性,探讨冰碛土体起动泥石流的机理。研究发现冰碛土体失稳起动泥石流是粘滞阻力降低、孔隙水压力升高、拖曳力与渗流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起动过程受粘土颗粒含量和径流类型的影响。当粘粒含量较高时(> 3%),土体通过铲蚀与面蚀形成泥石流;粘粒含量中低时(不高于3%),大部分坡面土体主要经掏蚀与坍塌起动泥石流;粘粒含量过低时(< 0.32%),土体难以起动泥石流。在降水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加,易造成土体破坏,起动泥石流;而在冰雪融水的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波动幅度不大时,土体同样可能发生失稳破坏起动泥石流。

  相似文献   
9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1998年6月29日北京地区发生在天气尺度脊中的强对流大暴雨过程分析, 得出该过程是由中层的高压脊和低层的辐合系统、近地面的冷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聚能机制的中低空经向环流圈, 维持了暴雨区中低空的上升运动, 形成了近地面的动力锋生, 使中低层的潜在不稳定加剧.而对流层高层短波扰动的正涡度平流通过非地转平衡过程, 引发中高层产生的上升运动, 触发了潜在不稳定的释放.该短波扰动与风场的波动不相匹配, 其位相传播特征与重力波相似.  相似文献   
97.
王九一  刘成林  沈立建 《矿床地质》2016,35(6):1269-1280
中国大陆是由多个小陆块经多期次离散碰撞拼合而成,而"小陆块是否能成大钾"一直是国内钾盐研究领域关注的科学问题。文章剖析了意大利西西里微陆块的典型海相钾盐矿床形成条件与机理,为中国小陆块成钾研究提供借鉴。在晚中新世墨西拿盐度危机(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最盛期(5.60~5.55 Ma),西西里岛的卡尔塔尼塞塔盆地聚集了高达2亿t的钾盐镁矾矿。通过对卡尔塔尼塞塔盆地钾盐矿的赋存地层格架、矿体特征、成矿模式和机理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该矿床呈层状赋存于地中海"再沉积下石膏组"的原生石盐岩中,形成于深水、分层的常年性盐湖环境;晚中新世中地中海碰撞挤压的构造活动导致卡尔塔尼塞塔盆地强烈挠曲下凹,形成多个次级成矿凹陷;次级凹陷接受海水的周期性补给;在墨西拿盐度危机最盛期,由于气候变冷变干、直布罗陀海峡关闭、海平面急剧下降,远离补给源的次级凹陷变得更加封闭,从而在5万年的极短时间内经强烈蒸发,聚集为大规模钾盐矿。西西里微陆块尽管陆块小、盆地小,但在满足封闭构造_干旱气候_充足物源三要素耦合的特定时期内,同样形成了大型钾盐矿床。因此,西西里微陆块的钾盐成矿实例证明海相小陆块同样具有形成大型钾矿床的潜力,这对中国海相小陆块汇聚区的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唐元骏  谭大芳 《地球科学》1994,19(3):329-336
章介绍了热动力学方法的研究历史,研究原理以及在研究地球化学机制中的应用,如石膏的脱水反应机制可分二步进行,CaSo4.2H2O→CaSO4.1/2H2O→CSO4活化能E=118.7KJ/mol,脱水温度T=380.60,呱应速率K1=4.41×10^-4S^-1方解石的溶解反应机制,在0-5000S期间以溶解反应为主,嗣后,发生周期性的溶解反应,热谱图上表现为化学振荡。  相似文献   
99.
前人针对珠江口盆地前新生代开展过大量研究,但对盆地的原始构造格局仍缺乏统一认识。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定性+定量”先存断裂综合识别技术,识别出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和番禺4洼前新生代基底发育的先存断裂583条。按照断裂是否断穿Tg和断裂倾角大小,将先存断裂分为4类:高角度节理、低角度节理、高角度活化断层和低角度活化断层;按断裂走向划分,将先存断裂分为NW-NWW向和NE-NEE向2组。燕山期晚侏罗—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沿NW向正向俯冲,形成NE-NEE向逆冲断裂;燕山期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斜向俯冲产生左旋挤压应力场导致NW-NWW向逆冲断裂形成。这些先存断裂从源头上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构造格局,为研究盆地后续演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0.
徐宏杰  桑树勋  易同生  赵霞  刘会虎  李林 《地球科学》2014,39(11):1507-1516
基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16口井36层次的试井资料, 采用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黔西地区煤储层渗透性的展布规律与地应力特征, 论证了煤层埋深与地应力对其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 研究区煤储层以特低渗-低渗透率储层(<0.1×10-9m2)为主, 中渗透率储层(0.1×10-9~1.0×10-9m2)也占有相当大比例; 应力场类型在浅部表现为大地动力场型, 一定深度可能转化为准静水压力状态.煤储层渗透率及其埋深的负幂指数关系较为离散, 但在不同深度渗透率转折点与地应力场类型转变一致; 单井煤储层试井渗透率差异较大, 随地应力增大和埋深增加而降低, 平面展布受地应力强度控制由SW-NE具"低-高-低"发育规律.埋深对渗透率的控制实质是地应力的控制, 区域构造位置及其所处高应力场作用下的煤体形变与破碎致使孔裂隙压缩或闭合是该区渗透性差异的主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