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8篇 |
免费 | 411篇 |
国内免费 | 4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48篇 |
大气科学 | 327篇 |
地球物理 | 759篇 |
地质学 | 976篇 |
海洋学 | 324篇 |
天文学 | 166篇 |
综合类 | 292篇 |
自然地理 | 4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36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21篇 |
2008年 | 222篇 |
2007年 | 234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4.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中铁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湿地农田化对铁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特征及输出量产生影响。以湿地沼泽水体和稻田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铁的形态,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前后铁的形态、迁移转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湿地农田化后水体中可溶态总铁质量浓度下降16.9%;由于水体pH值的升高,Fe2+质量浓度下降56.3%,非溶解态酸性不稳定铁含量显著升高。沼泽水和稻田水在迁移过程中,铁均以络合态铁和酸性不稳定态铁2种形态迁移。沼泽水在迁移过程中Fe2+和络合态铁含量下降,酸性不稳定态铁含量升高,胶体态铁含量变化不大;稻田水在迁移过程中,络合态铁和酸性不稳定态铁含量下降,Fe2+和胶体态铁含量较稳定。2种水体铁形态的转化有较大差异:日间沼泽水中非溶解态的酸性不稳定态铁向可溶态铁转化;稻田水体可溶态铁向酸性不稳定态铁转化。 相似文献
105.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准确、客观、及时、动态等特点,在大范围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遥感监测常常受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且遥感信息大多反映的是瞬间物理状况。作物生长模型是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进行数学描述,是一种面向过程、机理性的动态模型。但是,当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时,由于随空间尺度的增大导致模型中一些宏观资料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可以解决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一系列农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随着作物模型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将两者结合,进行互补性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在查阅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以及发展历程,分别阐述了两种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结合方法——强迫法和同化法,总结了两类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可以解决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等一系列农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随着作物模型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将两者结合,进行互补性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在查阅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应用以及发展历程,分别阐述了两种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结合方法——强迫法和同化法,总结了两类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的SV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具有普适通用的海水水质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设置各指标参照值和指标规范变换式,并对指标进行规范变换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进化优化算法,建立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海水水质评价的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将优化好的模型用于珠江口海水水质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与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海水水质评价是可行的,且该模型较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为配合闽南地震示范工程的开展而开发的《综合地震台观测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总体结构及功能,并给出了操作流程示意图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是作者关于“数学形态学与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和识别”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地图图形的集合概念和地图图像形态分析的基元确定原则,证明了结构元素的基元最小分解定理;同时,介绍了基本的形态学变换,统一并扩展了带约束条件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模型;从而,奠定了数字地图图像分析和识别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开展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探讨硝基苯在傍河水源地的迁移规律、转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验的基础上,构建描述硝基苯在傍河地下水源地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淤泥介质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相对较高,硝基苯在淤泥中的线性吸附系数为0.526 cm3/g,在砂砾中的线性吸附系数为0.123 cm3/g;硝基苯在淤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作用也明显大于在砂砾介质中,其在淤泥介质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可达0.043 h-1,而在砂砾介质中仅为0.002 h-1。本次对室内硝基苯迁移转化实验的数值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模拟结果对硝基苯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和转化规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量化描述,可将该模型进一步用于野外硝基苯迁移转化的模拟预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