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migration of moisture in cores of porous homogeneous sandstone of Ledian age (Belgian Eocene, Tertiary) is monitored with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micro-focus X-ray radiography. In the case of PET, a nuclear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 55Co-EDTA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and R-18F were used as water-soluble tracers. The X-ray projection method has evolved from the better-known medical technique and allows a fast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two-dimensional transient moisture content profi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echniques can deliver importan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physical processes in situ.  相似文献   
52.
王天舒  牛生杰 《大气科学》2017,41(1):121-131
利用内蒙古东胜、锡林浩特两站2004~2006年春季(3~5月)积分浊度计的观测资料,结合同期PM10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等资料,分析了背景、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等不同强度沙尘天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不同强度沙尘天气过程中散射系数、PM10、能见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强度沙尘天气过程中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散射系数与能见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散射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沙尘天气强度;随沙尘天气强度增强,散射系数日变化从双峰型向单峰型转变;沙尘天气强度较弱时,PM10与散射系数的日变化不相似,强沙尘暴过程中PM10与散射系数的日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能见度与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相反;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沙尘天气越强,相关性越好,背景、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相关系数分别为0.201、0.809、0.898和0.953;散射系数与能见度有指数相关关系,随沙尘天气强度增强二者相关性逐渐增强,背景、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0.870、-0.918和-0.940。  相似文献   
53.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价CT引民下肺部穿刺活检中体位的选择,穿刺点定位,穿刺针及穿刺方式等因素对本项检查结果的影响。所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36例完整的病例,分别统计了切割法和抽吸法的阳笥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气胸率及局部出血发生率组织诊断率。得到结论为切割法较抽吸法能获得更高的阳性率和组织学诊断率,但局部少量出血发生率略高  相似文献   
54.
螺旋CT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CT最显著的特征是X线球管围绕病人旋转时,扫描床上病人连续通过机架,由于滑环技术的发明螺旋CT于1989年投入临床应用,它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由于产生容积数据,螺旋CT产生较少的呼吸遣漏扫描且可行允许重建,提高了Z轴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是探讨肺癌改变要注意观察其支气管改变,全面评价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及浸润范围。方法采用了螺旋CT薄层扫描(SVCT)后,再做增强CT扫描,然后对68例肺癌气管支气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确指出了68例病人均进行CT检查,其中54例经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从而明确了螺旋CT是诊断支气管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非常有益于临床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56.
目的是分析了肺部良好性肿块的CT表现,探讨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用10例病人中,硬化性血管瘤1例,孤立性肺囊肿2例,10例均行常规胸部CT扫描,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得到硬化性血管瘤边缘光滑锐利,密度致密均匀,增强扫描强化特别明显,错构瘤呈爆花米样钙化或梅花瓣样钙化,呈浅分叶状,可有血管连接征,曲菌球,2例在空洞内呈游离状态,1例菌球占满空腔呈分叶状,形似肺癌,但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肺隔离症分别位  相似文献   
57.
中国及邻区岩石层密度三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及邻区2×2S波速地震三维层析成像和30’×30’重力资料.首先采用密度差与S波速差的经验关系式,建立起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层密度初始模型,再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该区岩石层三维密度分布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密度异常分布与大地构造分区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高密度区对应古老地块,低密度区对应高原及山区,在不同块体边界存在着密度异常梯级带;2.岩石层地幔密度分布与地壳密度分布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58.
大功率高频电波与电离层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电子密度扰动,进而产生人工沿场不均匀体,其对无线电波特别是超短波信号有强的定向散射能力,可形成一种新型的超短波通信方式.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散射理论,首先通过求解电子密度扰动产生的附加极化势获得电子密度扰动散射方程,然后对电子密度扰动进行高斯自相关处理,并结合入射波/散射波与地磁场方向的空间几何关系,获得电子密度扰动的波数谱表达式,建立了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理论模型.利用模型对Platteville站实验中产生的人工不均匀体散射截面积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人工沿场散射原理给出了利用其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约束条件.重点仿真分析了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和散射覆盖区范围,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相对于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小5~10 dB,但其散射覆盖区的地面范围大,东西向可达3000 km,南北向可达1500 km,完全可用于超短波信号的超远距离传输.本文结果为中低纬度地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利用人工沿场不均匀体进行无线信号的超远距离传输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层状半空间中周期分布凸起地形对平面SH波的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层状半空间中周期分布斜线荷载动力格林函数为基本解的间接边界元方法,研究了周期分布凸起地形对平面SH波的散射问题.方法将散射波场分解为凸起内部散射波场和凸起外部散射波场.凸起内部散射波场通过在凸起闭合边界上施加虚拟斜线荷载产生的动力响应来模拟,而凸起外部散射波场则通过在凸起与半空间交界面上施加虚拟周期分布斜线荷载产生的动力响应来模拟.周期分布斜线荷载动力格林函数的引入,使得本文方法仅需针对一个凸起进行边界单元的离散和求解,便可完成问题的求解,避免了通过截断无限边界求解而引入的误差,方法具有较高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求解自由度.文中通过与已有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并以均匀半空间和基岩上单一土层中周期分布凸起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凸起间距对凸起地形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层状半空间中周期分布凸起地形对SH波的散射与均匀半空间情况也有着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60.
To simulate the seismic signals that are obtained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a coupled system of both acoustic and elastic wave equations is solved. The acoustic wave equation for the fluid region simulates the pressure field while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impedance matrix, and the elastic wave equation for the solid region simulates several elastic events, such as shear waves and surface waves. Moreover, by combining this coupled approach with the waveform inversion technique,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earth can be inverted using the pressur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coustic region.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 pure acoustic and elastic cases, the complex impedance matrix for the coupled media does not have a symmetric form because of the boundary (continuity) condi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coustic and elastic element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manipulation scheme that makes the complex impedance matrix for acoustic–elastic coupled media to take a symmetric form. Using the proposed symmetric matrix, forward and backward wavefields are identical to those gener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hus, we do not lose any accuracy in the waveform inversion results. However, to solve the modified symmetric matrix, LDLT factorization is used instead of LU factorization for a matrix of the same size; this method can mitigate issues related to severe memory insufficiency and long computation times, particularly for large‐scale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