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OCT在珍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是一种对物体进行层析成像的新技术。作为一种无损的高分辨率的检测手段,OCT可用来鉴别真假珍珠、区别海水有核珍珠与淡水无核珍珠、测定珍珠层厚度,并可用于探讨珍珠生长动力学规律,在珍珠研究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2.
In a high-resolution small-scale seismic experi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shallow structure of the Wadi Araba fault (WAF), the principal fault strand of the Dead Sea Transform System between the Gulf of Aqaba/Eilat and the Dead Sea.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8 sub-parallel 1 km long seismic lines crossing the WAF. The recording station spacing was 5 m and the source point distance was 20 m. The first break tomography yields insight into the fault structure down to a depth of about 200 m. The velocity structure varies from one section to the other which were 1 to 2 km apart, but destinct velocity variations along the fault are visible between several profiles. The reflection seismic images show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s and indications for different sedimentary layers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main fault. Often the superficial sedimentary layers are bent upward close to the WAF.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section of the fault (at shallow depths) is characterized by a transpressional regime. We detected a 100 to 300 m wide heterogeneous zone of deformed and displaced material which, however, is not characterized by low seismic velocities at a larger scale. At greater depth the geophysical images indicate a blocked cross-fault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revealed, fault cores not wider than 10 m, are consistent with scaling from wear mechanics and with the low loading to healing ratio anticipated for the fault.  相似文献   
153.
154.
小旋转椭球粒子群的微波散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培昌  殷秀良 《气象学报》2000,58(2):250-256
文中从不同方向线性偏振的入射波对小旋转椭球状降水粒子极化产生的散射出发 ,推导出散射能流密度函数 ,以及降水粒子群旋转轴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散射截面 ,得出散射截面随降水粒子相态和入射波波长变化的一些曲线 ,其结果可供遥感反演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155.
一种改进的电离层层析成像算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离层层析成像算法中确定相位积分常数以及合理选择迭代初值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联合使用差分多普勒相位和差分多普勒频率数据的新算法,将相位积分常数的计算以及迭代初值的确定与图像的重建过程统一起来.该算法克服了单独计算相位积分常数的困难,初值的选择也较为合理,数值模拟反演与对实测数据反演的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对电离层CT重建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6.
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隐性骨折患者,其中男64例,女20例,年龄7 ̄73岁,平均42.6岁。所有患者均行轴位或冠状位CT扫描。结果:扫描发现脊柱骨折28例,髋臼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眶骨骨折12例,颞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2例。结论: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具有极大价值,对于高度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骨折征象的患者应进一步给予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57.
FMTT方法研究华北及邻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190套宽频带地震仪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记录的远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了52414条P波初动到时数据,进一步使用FMTT(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方法,获取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陆块下方上地幔分辨高达0.5°×0.5°的P波速...  相似文献   
158.
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对其深部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其演化及强震发震机理等问题的认识.本研究利用青藏东南缘固定和流动观测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范围呈明显的高速异常,推测为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川西北次级块体和大火成岩省内带东西两侧存在低速带,可能是壳内部分熔融存在和中下地壳流动的证据:高原物质向南运移时受大火成岩省壳内高速体阻挡后分为两支,东支沿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延伸,西支沿红河断裂向上地壳运移并逐渐穿过红河断裂.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全部位于西支低速通道之上,推测构造块体SE向运动和地壳流作用使得应力在上地壳震源区进一步集中,共同驱动断裂活动导致漾濞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59.
青藏高原东部的Pn波层析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NDEPTH/ASCENT台阵和其它布设在青藏高原的流动宽频带地震仪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东部和周边区域的上地幔顶层Pn波速度以及台站延迟.研究区域的平均Pn波速度是8.1 km/s,略高于中国大陆的平均Pn波速度.低速区主要分布在羌塘地块的西部和松潘-甘孜地块,高温异常的岩石圈上地幔很可能是导致这一低速区的原因.班公-怒江缝合带东端区域的Pn波速度达到8.35 km/s,这一高速区可能与向北俯冲的印度板块(东端)有关.另一Pn波高速区分布在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主要由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两个并不完全连续的高速异常区组成,它可能对应于特提斯洋闭合时北部增生的克拉通地体;在后来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中,这一地体有可能阻挡了青藏高原向北的生长.相对密集的台站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速度结构横向分布和地壳厚度变化.台站延迟显示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的地壳存在显著的减薄--松潘-甘孜地块东北缘的地壳厚度仅为约50 km,而羌塘地块东部唐古拉山地壳最厚,达到75 km,这可能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羌塘地块内部变形增厚所致.  相似文献   
160.
南北地震带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面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面波记录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的东边界不但是地壳厚度剧变带,也是地壳速度的显著分界.其西侧中下地壳的S波速度显著低于东侧,强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区内部和边界.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速度显著低于正常大陆地壳,在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西部大约25~45 km深度存在壳内低速层;这些低速特征与高原主体的低速区相连,有利于下地壳物质的侧向流动.地壳的各向异性图像与下地壳流动模式相符,即下地壳物质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运动,东向的运动遇到扬子坚硬地壳阻挡而变为向南和向北东的运动.面波层析成像结果支持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下地壳流动模型.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圈厚度与其东侧的扬子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似但速度较低.川滇西部地块上地幔顶部(莫霍面至88 km左右)异常低速;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盖层中有低速夹层(约90~130 km深度).岩石圈上地幔的速度分布图像与地壳显著不同,在高原主体与川滇之间存在北北东向高速带,可能会阻挡地幔物质的东向运动.上地幔各向异性较弱且与地壳的分布图像显然不同.因此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构造运动具有与地壳不同的模式,软弱的下地壳提供了壳幔运动解耦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